2016新年新計劃

new year

又是新的一年,不知道大家在新的一年的開始,有沒有任何新的計劃呢? 當我們把自己的目標和夢想寫下來時,我們都在幫助自己創造新的故事和新的自己,在我們描繪未來一年的模樣時,同時也把這樣的影像「視覺化」(Visualization),這是心想事成的第一步。

今年,我參考了喜歡的部落格作者Svetlana Pokrevskaya的新年勵志文章,她的文章是一個禮拜做一樣,在一個月內就完全實踐,但我的心願沒有這麼大,一個月有些太趕,我打算以21天為單位(因為養成一個新的習慣,至少要持續21天),每21天增加一個新的習慣,從四個大方面著手,每方面都有3-4個小任務,每個小任務至少要持續21天,這樣,才能把這些小任務內化為生活習慣。

 

一、淨化心靈和身體

任務1、帶著愉快的心情早起,大概6點起床,這大概是除了睡覺前,整個房子最安靜的時候,小孩都還在睡覺,我可以完成許多事情,我計劃用來做以下幾件事:

wakeup.jpg

  1. 晨間運動: 去年11月中,我開始利用早上30分鐘的時間,做西藏五式的瑜珈動作,感覺非常的舒服,平常坐辦公室,很少有機會伸展,藉著瑜珈的動作,伸展筋骨和肌肉,雖然只有20分鐘,但早上精神好多了,腰痠背痛也和緩很多,所以,新的一年,我要持續這個習慣; 除了瑜珈之外,我也計劃做一些有氧運動,讓身體多流汗,每次流完汗,精神和皮膚總是特別好。
  2. 晨間煮飯: 做完運動後,開始做小孩的早餐和一天的食物,早上做飯,除了可以帶新鮮的便當做午餐之外,下班接到孩子回家,累了一天,已經沒有戰鬥力可以煮飯,而且,我不喜歡急急忙忙在壓力下煮飯的感覺,放學到家的小孩通常都特別餓,馬上熱飯菜就可以吃,方便很多。

 

任務2、吃得更健康。改變飲食習慣大概是會耗費最多精力的,因為,這是一個習慣的重組,必須列出新的菜單、新的買菜習慣…等等,必須捨棄某些喜歡的東西,如糖、酒、垃圾食物…等等,剛開始會有些痛苦,但是,很快地,身體就會習慣乾淨的飲食,不再會渴望垃圾食物。

food pyramid.jpeg

  1. 只吃食物,不吃食品。我的目標是盡量只吃新鮮食材做的食物,把盒裝食品降到最低,另外,增加生食、堅果的量,並定期做間斷斷食(Intermittent Fasting),讓消化系統定期地有機會休息。
  2. 身體定期排毒。我的小孩剛出生幾個月,還在喝母奶時,得了很嚴重的異位性皮膚炎,當時,我仍想堅持餵母乳,因此,試著替自己的身體排毒,除了改變飲食之外,當時也嚐試了「咖啡灌腸」,每次做完,身體都很舒服,因此,今年也要再繼續。
  3. 吃東西的份量減少。曾經,我有很嚴重的食物上癮症,吃東西是我安慰自己的方式,我曾經覺得,每餐都要吃到非常非常飽,才有滿足感,但在經歷小孩的異位性皮膚炎之後,慢慢地,我重新找回和食物的和諧關係,食物不再是安慰品,它是維持我身體機能和保持我健康的元素。
  4. 平衡。1-3都是讓身體保持清爽,這並不表示我再也不外食,不和朋友聚餐或享受趴踢,我仍舊會和朋友一起嚐試新的餐廳、有趴踢時,仍舊會適量地享受美食,因為我相信,絕對的禁欲只會引來相反的後果,所以,偶爾仍舊要「放假」一下。

任務3、運動。如上面早起的部份所提,我計劃要保持運動的習慣,瑜珈和有氧運動,天氣好時,再加上戶外健走,當身體保持健康,心靈和靈性的健康也會跟著提升。

yoga.png

 

二、建立個人生活的秩序

任務1、斷捨離雜物。當家裡有雜物時,它們不止佔據了家中的空間,同時也佔據了你某些能量。在整理家中雜物時,問問自己,為什麼要緊抓著這些東西不放? 這些東西對我們的生活還有什麼樣的價值? 只留下對自己仍有用,而且是真正需要的東西,看到這些東西,可以讓我們開心,想要非常的珍惜,我看了近藤麻理惠的「怦然心動的人生整理魔法」的書摘,裡面提到了這段話,覺得很有意思,讓我對她的整理術更加好奇,想找來研究看看。

怦然心動整理術

marie-kondo-decluttering3

近藤麻理惠的書也出英文了!

當「如何選擇要丟的東西」變成主題時,其實就大幅偏離整理的焦點了。如果整理時只考慮「丟東西」,就會變得不開心。因為整理時,該選擇的是「要留下的東西」,不應該去選擇「要丟掉的東西」。關於選擇物品的基準,我做出了這樣的結論:「碰觸時是否怦然心動?」把東西一個一個拿在手裡,留下令你心動的東西,丟掉不心動的東西。這就是判斷時最簡單又正確的方法。請想像一下只被心動的東西所圍繞的生活,這才是你想擁有的理想人生,不是嗎?只留下令你怦然心動的東西。剩下的,全部毅然決然地丟掉

  1. 清理家裡的每個角落,把不用的雜物都送出門去。所有小孩已經穿不到、用不到的衣服、玩具和書本送給朋友或捐贈出去; 廚房裡不用/多年沒用的工具和東西捐出; 食物櫃和冰箱大清倉,把藏在角落過期的食物都清出去。
  2. 每天早上舖床。一個我很喜歡的部落格Living More and Spending Less,她寫了很多理家的小撇步,她曾經提到「當你早上起床,花個三、四分鐘順便把床舖好後,你的房間就瞬間整潔起來,晚上睡覺前,看到已經舖整齊的床,心情也會特別好。」我實行了短短一陣子,後來就懶了,今年,要再試著把這個習慣內化。

任務2、整理自己想做的事、目標和夢想,並開始實踐。不知道有多少人和我一樣,在年底會寫下新年的新年新希望,但再到一年過完後,發現,又要再把一些去年的新希望再原封不動寫到今年的新希望上呢? 未完成的讀書清單、未完成的讀書筆記,計劃想要整理的菜單,腦袋裡浮出的無限個靈感卻沒有即時記錄下來,做了什麼事維繫家人間的感情? 替自己報名了哪些課程? 為小孩做了哪些事情? 想做/必須做的事情很多,但是,沒有做到清單上的全部,我想,新的一年,我需要練習自己的實行力,1)努力實行想做的事/目標/夢想。2)真正把這些想做而未做完的事從我的「待做清單」上除去,不要再移到明年的清單上了,因為拖著事情沒做的感覺很不好,身心都沉重了起來。

任務3、重整社交生活。年紀愈大,對於朋友的要求也改變了,曾經覺得想要討好所有人,必須要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這樣才是社交的王道(這大概是以前做業務留下來的毛病XD),但是,現在的生活環境、工作、小孩、自己想做的事…等已經佔據我生活的大部份,我發現,自己沒有多餘的心力和時間去討好所有的人,說著言不及意的表面話,負面的抓馬人物、過於負面的言論、沒有共同點的朋友,在一起不能舒服地純粹做自己,表達自己想法和感受的朋友,也許,需要慢慢地let them go,不是說要絕交,而是,不要花太多腦袋和心力在這樣的人身上,他們說/做了什麼,不會像過去一樣干擾到我,我要學著說「不」並勇敢地就走開,也不用花費太多唇舌去跟別人抱怨別人,點到為止,畢竟,抱怨也是種浪費能量的表現,有時候,愈抱怨,自己就愈沉重,何必拿別人的事無端地來處罰自己呢?

任務4、勇於做自己。這一點應該是延續上一點而來,當我可以勇敢地做自己,就不需把別人看我的眼光太當一回事,可以真正接受我的人就是會接受,不能接受我的人,就算我再怎麼假裝,試著融入,到最後,仍舊不可能成為真正的好朋友。和我老公從異國戀到結婚快要12年,從我原本習慣的文化衝進了一個我不是非常熟悉的文化,剛開始適應時,我常常在「我這樣做對嗎? 那樣做正常嗎? 這樣符合他們的文化嗎? 我要不要改信他們的宗教? 」等等這些衝突下為難,會迷失自己,到底我要捨棄自己的文化去融入,還是完全排拒那些和原本我的文化不同的部份? 九年的婚姻下來,我學到一件很重要的事,就是,我本來就和你們不一樣,你們也和我不一樣,我不需要去批評你的不同,就算你批評我的不同,那又怎樣? 只是你不懂而已,我需要和不懂的人小鼻子小眼睛地計較嗎?轉轉眼珠,繼續生活,繼續做我自己。但是,這幾年,我發現自己感興趣的東西和主流思想愈來愈不同,我喜歡的東西,吸引我的論點大多是「不太正常」的事物,2015年,我又有了剛結婚時的那種衝突,我不知道要怎麼表達我的不同,因為,很多東西似乎不是三言兩語就可以解釋得清楚,同時,又不想別人誤會我是怪咖。XD~ 這一點,2016年要繼續加油,勇敢做自己,努力學著表達溝通我的觀點

 

三、計劃、目標和夢想

Goals_Are_Dreams_With_Deadlines.png

任務1、帶著熱情地寫下你想要達成的目標,並定下deadline,想要如何完成等等的細節。帶著熱情寫是因為,必須要是可以激起自己熱血的,想到要去做這件事就非常興奮,迫不及待想要完成。我想,除了寫下來外,做一個夢想願景圖也是個好方法,一些夢想願景圖的範例,我也想要把上面寫的這麼多話,做成一個願景圖,掛在書房裡,每天都可以看,可以提醒自己。

任務2、寫下自認最難以實現的夢想。對,就是要寫下最「難以實現」的夢想,我在一個喜歡的作者 Svetlana Pokrevskaya的文章裡看過這個方式,她說,這是她最喜歡做的事情,她經常會做這個練習,每一次,她寫下來的想法都很誇張,寫下來的想法必須是你知道這一定、鐵定不可能會實現的,包括89歲征服喜馬拉雅山,或是成為統一世界的君王,想像世界上沒有任何你無法達成的事情,想要的人事物都在彈指間會出現,你有應有盡有的時間、金錢、關係、才華等等,當你有這些資源時,你想要做什麼? 她說,她在2014年時,曾經寫了一個當時認為是完全不可能實現的夢想,但才短短幾年,已經完全實現了,當她再回頭看這個曾經的願望時,她覺得很好笑,因為現在的她去看過去的那個願望,她覺得自己實在是太客氣了,願望許得太小了,但在當時卻覺得是永遠不可能實現的夢想。

任務3、每天做計劃。每天晚上都要替隔天做計劃,就算是很大概的計劃也沒關係,因為這樣可以提高效率,尤其是,有時候忙起來,沒頭沒腦,再加上媽媽腦,很多事都在這個縫間溜走了。

plan

四、擴展生活的視野和廣度

See-Quotes-–-Seeing-Quotes-–See-the-World-Sayings-–Quote-broaden-your-horizons-the-more-you-see-the-more-you-understand

任務1、試著活得不同。我想要試著建立嚐試新鮮事的習慣,因為太過規律的老套、老方法會讓自己覺得很無聊,很無趣,就算是在小事上試著改變,像是選一條不同的路線帶小孩去上學或去上班,去試一間從來沒試過的餐廳(這應該最簡單XD),嚐試一個新運動、舞蹈或體驗,試著用不同的方法來做一成不變的工作,試著和老公用不同的方式約會,試著帶小孩去做不同的活動…等等。

任務2、離開舒適區(Comfort Zone)。上面列出來如果我能做到,那我就已經離開我的舒適區很遠了吧! 哈哈~~Svetlana Pokrevskaya 建議,如果可以的話,應該嚐試更多,她舉的例子我不知道自己能不能做得到,但有興趣可以參考看看,她建議,我們應該要正視我們的恐懼,怕高,那就試試高空彈跳;怕你的老闆,那就試試自己向他做個提案;害怕認識新朋友,那就試著去參加一個你完全沒有熟人的趴踢;她認為,我們在面對自己恐懼的狀況下,可以學習新事物,並藉此成長。我的恐懼是密閉空間和水,所以,我想,2016年,我會處理這個恐懼。

任務3、休息與旅行。休息對我來說有2個意義,1個是放假休息在家陪小孩,1個是離開我的電腦、手機、電視等等刺激,就單純的享受無插電的寧靜,看看書、彈樂器、畫圖,或到戶外去享受大自然、去旅行看看世界。

今年計劃帶小孩去幾個地方玩,全部會計劃以大自然為主; 四月底,終於要回一趟台灣,到明年就7年沒回去了,感謝老公,放我一個人回去,不知道我能不能克服想念小孩,但是10天而已,我要好好的享受台灣的一切,拜訪家人+尋根。

 

以上,是我2016年的新年新計劃,期待自己可以各個突破。

發表迴響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