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靈魂永生第六章 靈魂的本質

 

youniverse

常常,在討論冥想、催眠、薩滿之旅…等等的話題時,我最常收到的一些問題是:

「我會害怕進入得太深,怕回不來。」

「我會不會陷入迷遊之地就再也醒不過來了?」

「你怎麼知道自己不會被有的沒有的拐走?」

「你怎麼知道什麼是直覺?」

「要怎麼樣保護自己?才不會走火入魔?」

「我害怕未知的訊息和世界,不知道會看到什麼?」

 

這些都是很常見的問題,因為,在許多主流的電影、電視劇、小說、新聞…等等的訊息,總是在告訴我們要小心,不能太過於相信自己的直覺、內在的聲音與未知的次元傳來的訊息,於是,大多數的人都很習慣地恐懼這些靈性的能力,或者是覺得,可以運用這些能力的人好神奇、好神秘,或甚至好詭異,大多數的人,對這樣的能力要嘛嗤之以鼻,直接歸類為怪力亂神,敬而遠之,或是,讚嘆不已,完全依賴。

 

這樣的能力並不是只有少數人才有,如果我告訴你,這樣的能力,每個人都可以靠著後天信念的改變與學習來獲得,你願意相信嗎?

在你相信之前,你必須去除對自己的存在所有的狹窄觀念,我們並不止是我們的身體,我們的身體與我們的靈魂相連結,一直都在交互溝通著,比喻來說,就像阿凡達裡的男主角,人類的男主角就像是我們的靈魂,阿凡達的身體是我們活在這個世界上的肉體,靈魂藉著肉體來感知這個世界上的一切,但是,我們真正的靈魂,比一個人類男主角要再更大得多。

 

在賽斯書「靈魂永生」的第六章就談到靈魂的本質。

 

普遍人們對靈魂的看法是什麼?

 

在多數一神教的論述裡,靈魂是很脆弱的東西,它很容易被撒旦或惡魔拐走,因為,它很純潔善良又無知,只要一念之間,撒旦可能就會引誘去吃惡的果,因此,靈魂需要「被救贖」,而人活在這個世界上更是脆弱,我們似乎沒有力量、沒有自主權,要靠著神的力量來救贖我們的靈魂,因此,人常常就只能處於無力感之中,無法自拔,必須要依賴神的力量,靈魂才不會迷失。

 

在東方佛道教的思想裡,比較真實地用輪迴轉世的概念呈現了一部份靈魂的本質,它來到這個世界上經由輪迴消除業障,償還罪過,等到還完了,就可以不用再來當人,可以成佛去,但是,這個來到世上的目的也太悲慘了,好像來到這個世界是種處罰,等到處罰結束後,得到的獎賞就是不用再來當人,可以去當佛。

 

然而,賽斯對於靈魂與其知覺的本質有著不大相同的深度見解。

 

在靈魂永生第六章526節10點24分那段,他提到:「靈魂最重要的是有創造力。……靈魂或存有本身在任何宇宙中都是最有衝勁、最有精力、最有潛力的意識單位。……它是濃縮到一個你不可信的程度的能量。它含有無窮的潛力,但它必須努力達成自己的身分,形成自己的世界,它內心背負所有生靈的重擔,在它之內有超過你能理解的人格潛能。要記住,我說的是你的靈魂或存有,也是一般的靈魂或存有。你只是自己靈魂的一種示現而已。你們中有多少人願意局限你的實相,你的整個實相,在你現有的經驗之內? 但當你想像你現在的自己是你全部的人格時,或堅持你的本體在無窮的永恆中一直維持不變時,你就是在自我設限。」

 

我們的身體是由無數個細胞集合起來而形成的肉體,每個細胞都有它們的知覺,組成身體之後,有一個整體的知覺,而我們現在住在這具肉身的靈魂,就像組成身體的一個小細胞,屬於我們靈魂本體的一部份,因此,靈魂並不是一條只屬於我目前這個肉體的光影,它比我們想像中的要更大得多。

 

若拿電腦來比喻的話,靈魂本體就像一個沒有記憶體容量上限的雲端儲存、下載、商店系統,像超級版的itune或playstore再加上dropbox,在那裡,記錄著我們累生累世以來的所有經驗、知識、情緒、技能…等等,與靈魂本體相連結的所有電子產品,如智慧型電視、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桌上型電腦、筆記型電腦…等,就是以不同外表、不同型式生活在不同地方的肉體,這些肉體都於雲端系統有連結,只要我們知道連線的方式和「密碼」,就可以從雲端上download所有記錄在那裡的資料,這也就是所謂的「阿卡西記錄」。

 

然而,電子產品可以連結到雲端是因為使用者記得且知道「我有個總資料庫在上面隨時供我使用」,並且,使用者可以透過他對雲端的知識(如何連結)和密碼而連接上,但是,生活在地球上的我們,因為種種宗教信仰、文化、教育…等等影響,我們不相信除了這個肉身之外,我們還可以連結到一個更大的靈魂本體資料庫,我們侷限的信念把自己困在這個肉身裡面,相信所有的答案都在這個肉身可以接觸到的地方找到,這不就像是我有一台蘋果的平板電腦,但我不相信我可以上網,不相信有個叫itune store的地方可以讓我購買下載各式各樣的APP,進行各式各樣好用好玩的活動,我固執地想在這台平板電腦裡找遊戲來玩,找APP來用,卻只找到隨機附送的免費遊戲和APP,然後,我抱怨:「這個平板電腦也太無聊了吧! 啥也沒有。」「這平板電腦也太爛了吧! 什麼功用都用不到,啥也行不通。」

 

我們的肉體與靈魂本體的關係就很類似平板電腦與所有雲端資料庫連結的關係,透過一些特別的方式,如深度冥想、催眠、薩滿之旅…等等,我們能在巨大的靈魂資料庫中取得想要的資料,這些資料全都是無條件地等待我們去探索,學會並練習這些連結靈魂本體特別的方式,就等於是學會了如何用平板電腦去連結itune,在那裡有好多的APP供我們所用,所要付出的不是金錢,而是許多的練習、時間、專注與相信。

 

在第六章9點50分,賽斯說到:「現在,在實相中沒有封閉的系統。在你的物質系統中,你知覺的本質多少局限了你對實相的概念,因為你有意地決定把你的焦點集中在一定的“現場”裏,但基本來說,意識永不可能是個封閉的系統,所有這種性質的障礙都是幻象。因此靈魂本身不是個封閉的系統。但是,當你想到靈魂,你常常這樣子想它——不變的,一個心靈或精神的堡壘。但堡壘不只是把侵略者擋在外面,它們也阻止了擴張與發展。

此地有許多事情很難以言語來形容,例如,因為你替你的“本體感”這麽擔心,所以你抵抗這個概念,即靈魂是一個開放的精神系統,一個創造力的發電場,向各方向射出——然而事實的確是如此。」

 

靈魂本體是一個開放的平台,就像itune或playstore一樣,只要有個能與之連結的電子產品(肉體),就能連結到上面提供的各式APP(思想、情緒、記憶、知識…等),不論我們承認與不承認靈魂的開放性,我們都默默地從本體download這些東西到現在的人生,透過這些APP,我們創造出了獨一無二,自己用起來最自在的平板電腦。不知道有沒有人和我有同樣的經驗? 我和我老公用的是同一型號的手機,理當來說是沒有太大差別的,但是,因為用的APP和習慣不同,我在使用他的手機時,用起來就特別不順,少了自己的「觸感」。每個人都用自己獨特的思想、情緒、記憶、知識…等創造出目前的實相(現在的生活),而這些思想、情緒、記憶、知識…等等,絕對不止由後天教育而來,有許多是我們從靈魂本體download下來的生命藍圖。

 

因此,當我們不了解靈魂的本質時,我們會覺得無力,會怨懟,「為什麼這樣的事情會發生在我的身上?」「為什麼我會一直遇到爛人?」「為什麼我一直被別人欺負?」「為什麼我這麼歹命?」但是,當我們了解了靈魂的本質之後,我們會知道,當我們發現,這一生有一個不停重覆出現的問題時,可能是金錢、家人關係、感情、先天殘疾…等,是我們的靈魂本體所選擇體驗的其中一個生命藍圖,藉著這個經驗,豐富自己的體驗。

 

 

因此,當我們了解了靈魂是如此豐富、廣大、濃縮,又儲存在它之內的訊息就靜靜地待在那裡等我們去發掘,我們能透過冥想、催眠或薩滿之旅等方法去獲得,當我們知道了我們去的地方不是別人為我們設下的圈套,會把我們的靈魂拐騙走,而是,我們只是回到自己的本體去充充電,看看有什麼現在能用上的APP或資訊,那麼,直覺性的超感官意識還有什麼好害怕的呢? 只不過就是,東西太多一次帶不出來,要再跑回家一趟去拿罷了!

 

靜坐、催眠或薩滿之旅就是回家一趟的方式。

 

 

 

 

 

 

 

 

 

 

 

 

 

發表迴響

%d 位部落客按了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