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喜歡的需要

people-pleaser-4

在這世界上,很難聽下耳的一句話是什麼? 如果有人對你說:「我好討厭你!」或是聽到別人說:「某人好討厭你!」

Ouch!! 心痛了一下!

人的天性裡,似乎都無法接受自己被他人討厭的事實,每個人對於「被喜歡」的需求程度都不同,有些人把他人對自己的喜好視為至寶,可以犧性一切來換取,有些人就算沒有得到所有人的認同,也可以生活得很好。

需要被喜歡的印記與生存的需要

其實,害怕被討厭的不舒適感,其實可以追溯到我們成長的過程與環境,許多人在生長的家庭裡,不被允許成為自己,做自己想要做的事情。

 

那天帶著小孩看一本「我有理由」的繪本,作者吉竹伸介,在書裡面,不論他做了什麼事情,都要想出一個天馬行空的理由,來向媽媽解釋這樣是很合理的,是本很天馬行空的書,但也反映了在一些文化或家庭裡面,一些很基本生活上的小欲望或是行為都被很嚴格地規定或阻止,家裡兩個自由放養長大的小孩,完全無法理解,她們問我,「為什麼他的媽媽不讓他在家挖鼻孔?我們都有挖耶!」笑翻XD~~

但這本書的內容讓我想到,我們在成長的過程中,都多多少少有被禁止的事情,要守的規矩,同時,也會有許多來自父母或社會環境的壓抑與批評。

 

在下面這些台詞,都是我們在成長過程中,很常聽到的。「女孩子就是要有女孩的樣子」,「你長很不好看」,「你為什麼事情一直做不好?」「男孩子不許哭,這樣不是男子漢」。「為什麼亂挖鼻孔?」「為什麼這麼愛哭?」「為什麼你就是不如你哥哥/姐姐?」「女孩就是沒有價值」「你不論怎麼做都不夠好」…等等等等,我們必須壓抑自己與欲望,聽從父母或社會告訴我們的「應該」,才能夠被接受,才能夠被喜歡。

其實,「需要被喜歡」的心情,有些狀況是來自這個階段的印記設定,你必須要達成這樣,才會得到愛與接納,若是因為性別或長相而被分類到很差,沒價值的那端,那就是從存在的根本被否定了,對孩子來說,無法被愛與接納=無法生存。

 

薩滿角度看被喜歡的需求

就薩滿療癒的觀點來看,當我們因為生存的需求,被逼著放下原本的自己,成為另一個可以受到家人或社會接受的形象時,我們就經歷了靈魂流失(soul loss),對孩子來說,這是一個很痛的過程,因為,「我是不被接受的」,我不能成為我,我必須是某個形象的人才可以,不被接受的那一部份,很自然地就離我們而去,靈魂代表著我們生活在世上的力量泉源,當它離去時,我們很自然就會失去力量,為了要讓自己好過,就會更努力要去追求他人的認可,因為,這可以讓我們暫時得到肯定,暫時得到滿足感。

 

然而,這卻是一個惡性循環。

當我們為了得到他人的喜歡/肯定,不顧自己的感受,讓自己變成腳踏墊,並不會讓我們更有力量,會因為沒有設下界線保護自己,而受更多傷,同時,他人很自然會覺得你是好深掘的軟土,覺得隨時隨地都可以隨便對待你,反正你也不會怎麼樣!

那實際上真的不會怎麼樣嗎? 並不是,臉上雖然一直掛著沒關係的微笑,但心裡真的xx到了極點,又沒有地方可以發洩,這樣的能量會一直地跟隨,在一些看似無關的點上就會爆炸出來,不論是爆在別人身上,對別人帶著怨氣,人際關係,家庭關係,甚至是健康上、工作上…等等,這股能量會擴散到生活各個層面。
當我們一直不尊重自己的心情、感受、尊嚴、情緒、想法時,就很容易惡性循環覺得自卑,覺得自己很差,就會想要做更多事情來掩蓋這個想法,當他人的言論行為裡面,有一些些刺激到內在不安全感時,會感受到被針對了,被討厭了,被不喜歡了。
或者,可能會藉著付出更多心力,做更多事情來得到別人的贊同,藉此得到成就感,而忽略內在的不舒適感,然而,在這種掏心掏肺掏空自己付出的情況下,如果別人又沒有表現得很感恩,那就又爆炸了!
從成長過程中延伸而來的印記可以如此劇烈地影響我們的生活,不敢說不,不敢表現憤怒,不敢替自己辯護,不敢為自己說話,不敢真實地表現自己,不敢說出內心的想法與感受,太多的不敢,使原本能使生命活躍的能量全都停滯,只留下無力感與挫折感。
無力與挫折並不是因為我們本身有多麼差,每個人都是寶藏,都有自己獨特的潛能,只是一直受到壓抑,無力與挫折來自於我們無法成為自己。
如果我們礙於他人的眼光、看法,而不去追求成為真正的自己,實踐自己生命的意義,我們只能一輩子活在無力與挫折的惡性循環裡。
被喜歡的需求,原本是生存下去的需求,但是,日積月累我們卻都已經習慣了必須這樣做的模式,等到了自己有能力生存下去後,沒有意識到我們已經不用靠「被喜歡」就能自在地活下去。

被討厭的力量

阿德勒的「被討厭的勇氣」在亞洲狂賣,大概就是與我們文化教育背景下,必須要討人喜歡,必須要把自己放進某個框框裡面,被討厭是真的需要勇氣,其實若能怡然地接受被討厭,是可以產生巨大的力量,尤其是能夠表達自己、發展自己的潛能,追求自己的欲望。

好的人際關係

很多時候,我們需要被喜歡,是因為我們認為「好的人際關係」是非常非常重要的,累積好的人脈關係,似乎在我們的文化裡面大大受到強調。

 

可是,什麼叫好的人際關係? 什麼叫做人脈??

我這幾天才在與老公和朋友分享,人際關係,什麼叫人際關係好?是人人都要喜歡我們才叫人際關係好嗎? 如果是這樣,那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任務,買彩券中獎的機率都比這還要高,我覺得,人際關係好應該是,當你的身邊有「一個人」能夠聽你天南地北地聊,再怎麼光怪陸離的話題他都能拉張凳子坐著聽你說,你內心大大小小的心情都能與他分享,他會說他的評論與想法,但仍舊接受你,那麼,就算只有「一個」這樣的朋友,那已經是老天保佑,你有非常好的人際關係了!

那什麼是人脈累積?

我最近對於被當成人脈有很感冒的感覺…哈哈~~我覺得累積人脈好像變成了是在累積需要的時候可以利用的人,平常沒有很深的交集,也沒有互相欣賞,但是當對方要衝業積,或是有需要什麼東西時,一通電話、一則簡訊、一個FB訊息就過來說:「我要…」「我在賣…」或是,有所求時才會出現的人…

在怦然心動整理人際關係的過程中,這一些所謂的人脈,不一定每一個都是有心動的感覺,有些真的也只是普通交情,有些甚至還是互相沒好感,留著他只是因為我可能哪一天一時會有需求要用到他…這跟在家裡儲藏室留著許多「萬一有一天必須用到」的東西有什麼不同呢?

結論

有時候,看看臨終快過世的老人,他們所剩無幾的時日裡, 圍繞在身邊的有誰? 在那個時候,如果我回想自己的人生,我都是為了在討別人歡心而活,從沒有做過自己想做的事情,我會有多麼xx,多麼怨,多麼恨,一生就浪費在別人的眼睛和口中了,若在臨終前,我回想自己的人生,我可以追求自己的喜愛,不管他人怎麼說,怎麼想,勇敢地做自己,那麼,我應該能夠帶著笑容而去。

因此,療癒那個需要別人喜歡的印記,找回遺失的靈魂碎片,用力地被討厭,活出自己獨特的色彩吧!

 

發表迴響

%d 位部落客按了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