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不是我們的想法與意見

這也是言論戰爭的根源之一,我們都想要證明自己相信的事物是最好的,於是,我們在自己與自己相信的事物之間,有了很深的執著(attached),執著-attachment在英文字典裡的解釋是a means of securing,使我們感覺到安全的方法,當我們很執著在要說服他人聽從自己的論點時,並不是因為我們的論點有多麼美好,多麼適用於每一個人,而是,那是我們知道的方法之一,在我們的生活中行得通,從我們的眼光看世界,那就是最好的方法與意見,當有人質疑我們的生活方式與想法時,很自然就會覺得他們在質疑我的世界,還有…我這個人的價值。

焦慮感-停下來處理思緒的指標

這兩天內在有莫名的焦慮感,總覺得肩膀很重,心頭與肚子緊緊的,有這些症狀出現的時候,根據過去的經驗,這表示我的內在對於現狀有不滿,有要做改變的需求,我發現焦慮的感覺對我來說,是一個指標,是需要深入檢討一下最近進到生活中的資訊與內在的反應。

質疑 檢視信念的第一步

生活當中,有許多事情是非常地理所當然,我們遵循著從小到大父母給我們的教導,學校老師給我們的規矩,社會認定的成功形象與可接受的尺度,大眾媒體傳播的主流概念,文化裡的道德倫常與行為準則。

這些對我們來說,都是再自然而不過的生活準則,但是,有多少人能夠去「質問」這些生活準則是否真的適合我們? 還是,我們就盲目地遵守,一直到撞上眼前一道牆,生活準則無法為我們帶來任何助益?

[轉載]所以,到底什麼是薩滿?

薩滿一定有泛靈的世界觀。泛靈論者了解所有萬物在某種程度上都是有生命和靈魂的。在泛靈論者的宇宙裡,沒有任何東西是死的–你和我有靈魂,所有的動植物也有靈魂,同樣的,岩石、河流、山、雲、星星、太陽和月亮,甚至是疾病,一個觀念,一個儀式,或是一個儀式的物品,全都有靈魂–萬物都有靈魂,而我們住在一個廣大連結交織的緊密關係裡。

所有的泛靈與薩滿文化都了解這一點,所有的薩滿文化都是泛靈的,但是,並不是所有泛靈的文化都是薩滿。

如何化知識為行動

常常跨不出第一步,是因為這一刻,我沒有感覺/感動想要做,而it’s ok我順著我的感覺,follow my feeling不是一件超重要的事嗎? 但是,如果我們能夠更了解大腦如何運作,那我們就會知道,實際操作上「感覺對的那天,永遠不會來臨」。

我們的大腦,也就是自我(Ego),是設計來保護我們遠離威脅、不舒適、風險、危險的重要保護機制,當我們一感受到不舒服或有威脅時,大腦馬上會發起保護作用,讓我們很快地遠離不舒適與威脅。

療癒的矛盾

我們會選擇療癒,是因為生活出現了問題,想要找到確切的答案與解決方式來處理眼前的問題,但是,在開始療癒之後,我們常常會發現,愈深入探索,本來想要找到的答案與解決方式並不如我們所預期,內心反而有了更多相關的疑惑。

薩滿筆記 薩滿之旅的畫面

有人問,薩滿之旅時,眼睛矇起來,背景鼓聲或打鼓,都看見了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