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受與抗拒

eckhart tolle acceptance.jpg

任何你能夠完全接受的人事物會帶領你走向平和,包括接受你無法接受的,以及接受你正處於抗拒的狀態。

 

身為人的天性,就是想要離苦得樂。

當身體不舒服的時候,我們會趕快去看醫生、吃藥或做任何事情,要馬上把自己帶回沒有病痛的狀態; 當心情不好的時候,我們會用各種能使自己快樂的方式,馬上開心起來,像是吃一頓大餐,和朋友喝一杯(或好幾瓶)、用藥、買東西、沉溺工作或玩樂、眼睛與手指黏在社群網站、一定要與人交際,無法安靜下來、靈修…等,又或者把不舒適的感受推到別人的身上,像是把錯怪給別人,把氣出在別人身上…等,來讓自己可以「暫時」好過一些。

在我們享受了暫時的感官快樂、藥物帶來暫時的疏緩、或是,靈修短暫的亢奮、怪罪完別人之後,那些不舒適、痛苦、憤怒、焦慮、憂鬱…等等,又再一次回來,我們又能夠很深刻地感覺到情緒的存在,為了不要再感覺到不舒服,我們就再一次地想要到外界去尋找方法來暫時止住感覺。

這個模式,有沒有讓你想到上癮?

上癮,不止是服食毒品的上癮,也包括食物上癮、酒癮、購物狂、隨時抱怨、不停尋找刺激、當受害者、工作狂、手機/電腦/科技成癮…這些可能都是生活日常的一部份,大多數人不覺得有什麼,但是,如果,我們習慣性地在心頭有些沉重時,就用這樣的方式來舒解,讓心情好過一些,那麼,就是時候要往下探索癮頭的根源。

在每一種上癮的背後,都有至少一種我們試圖忽略、或不想面對的不舒適感,不論它以什麼樣貌出現–焦慮、恐懼、憤怒、憂鬱、痛苦、悲傷、不滿…等等苦難,這些情緒,有更深層存在的事件與記憶在裡面。

每當我們不喜歡的事情發生時,會刺激到我們內在的這些感受,我們最本能的反應就是「做些什麼」,來暫時逃避,上癮很像是吃止痛藥,止痛藥吃了,身體的疼痛會暫時消失,疼痛的根源沒有直接處理與醫治,身體本身不會因為吃了止痛劑就好轉,可能因為長期沒有直接療癒疼痛,止痛劑愈吃愈多,最後拖垮了整體。

這模式的根源都來自於:「我們不想要或不知道如何接受與正視自己心頭沉重不舒適的感覺。」

 

沒有正視的情緒

接受自己的情緒,對許多人來說,是一件很困難的事。

在孩童的時候,我們有需求或是內在情緒受到刺激,一哭,就會被大人說:「不要再哭了,愛哭鬼。」一生氣,就會被說是壞孩子,為自己出聲,就會被說:「小孩子意見不要那麼多。」漸漸地,我們視情緒為洪水猛獸,只要情緒一來到,很自然地就壓抑下來,想要表達自己的意見,堅持立場,內在很本能地就是要進入「戰鬥」模式,想到要哭泣,就咬著牙忍耐下來,往裡面吞。

這些情緒能量並不會因為我們忘記了,它們就很神奇地消失無蹤了,它們仍然浮游在我們的能量場裡,會存在身體裡,有時候,這些能量會在生活上有類似的經驗出現時,再一次浮現檯面,原本,是要透過眼前這一次的經驗,看看是否有機會能夠處理化解,並不是因為情緒能量要故意為難我們,身體有自癒的能力,我們的能量場也會有自癒的機制,藉由眼前的機會,把過去沒有好好面對與解決的、壓抑的情緒做個整理與面對。

當我們直接面對自己的情緒時,我們可以選擇推開抗拒有這樣情緒的自己,也可以選擇全然接受有這樣情緒的自己,選擇接受與推開這中間的阻礙通常有幾個原因:

  1. 盲點: 情緒已是習慣,因此看不出這有什麼不對。
  2. 不想提及的傷: 太痛苦,只想要忘記。
  3. 沒有馬上需要面對的急迫性
  4. 沒有方法與工具面對與處理這些情緒

 

衝突與療癒

生活中的衝突,常常會把我們帶到這些久久不看的情緒前面。

一次,與老公激烈的衝突之中,整個事件的過程帶著我看見了盲點,並在這當中看到自已長久以來壓抑,但卻不自知在壓抑的悲傷,因為,這些東西很久遠,又是很深層與根源的傷痛,壓在潛意識很底層,在衝突結束之後,很驚訝地發現,這次的衝突怎麼如此地療癒?!

那一次的衝突中,我們有肢體上推擠,孩子也目睹我們爭吵而嚇到大哭,在我們冷靜下來後,我先去安撫孩子,抱著他們道歉,我大女兒哭著和我說:「媽媽,我不想要你和爸爸像你的爸爸和媽媽一樣離婚。」聽到這句話,我整個崩潰大哭,突然間,內心畫面帶著我回到第一次見到父母大打出手和揚言要跳車的爭吵,我從小就不是一個會示弱的人,我從來沒有告訴過任何人我對父母吵/打架的悲傷,我印象很深刻在小一或小二的時候,就常會很冷酷地把「你們可以離婚嗎?」掛在口中,好像這件事與我無關,沒有任何感情在裡面,對我來說,我很早以前,就壓抑了我內心裡的悲傷,用與壓抑完全相反的冷酷強勢來展現與撫平我內心的壓抑。

當女兒那樣告訴我的時候,想起的畫面是,我還會大哭悲傷的時候,還是對愛與父母全然打開的時候,那個早就已經被我深埋到潛意識的陰暗角落裡面,那一刻,我才意識到,原來,我對於父母不合爭吵這件事情是非常非常非常非常悲傷的,只是,我已經把它深鎖起來,當下,我大哭,不止是哭對孩子的歉疚,也同時間打開深鎖的大門,讓那個內在小孩也出來大哭,哀悼我們關上的心與感受的能力。

女兒們安定下來上床睡覺後,大女兒再問了我一個問題:「媽媽,以前你的爸爸媽媽吵架的時候,你都會很想要你的媽媽來秀秀你嗎?」

一個看似沒有殺傷力的問題,我又大哭了,我說:「沒有耶,我那時想要我的外婆快來秀秀我。」

我出生到上小學前,是我外婆帶的,當時最親近與有安全感的人,就是外婆,有一度,甚至連媽媽來看我,我都不認她為媽媽,只認外婆是媽媽~(我媽當時應該很崩潰XD)。在我六歲多的時候,外婆到美國一趟,幫舅舅照顧小表弟,那時候,我每天期待著外婆快點回來,因為我很不習慣和爸媽一起住,等外婆總算回來後,非常開心,但是,沒多久後,外婆開始住院,我又被送回家和爸媽住,後來才知道外婆得了大腸癌,那之後,就再也沒有回外婆家一起住過了。

當時的我,並不知道這是生死一線間的大事,忍耐著內心的渴望,暗暗地希望有一天外婆會再回家,我可以再和外婆一起生活,但是,外婆的病情沒有好轉,幾個月內就過世了。

失去了外婆,可以再回去那個有紅色木頭,白色條紋大門的家的希望破滅,新的小學生活,父母親時不時的爭吵,讓當時的我很憂鬱,我從0-7歲那個快樂小公主形象的自己,變成了短髮、孤單、臭臉的小男孩貌,外表變化很明顯,內在的變化也很據烈,雖然看不到。

我記得,外婆離開的那段時間,我常夢見她,現在仍記得當時的一個夢,她站在紅白交錯的大門前,我說:「阿媽,你怎麼在這?」她說:「我一直在這裡,只是,現在我的頭裡面沒有東西,已經是空空的了。」她指著自己的頭一邊說。

那一天,我騎著腳踏車到紅白色的大門前(外婆家到我家才5分鐘),就希望外婆會站在那裡告訴我,這一切都是惡夢,我已經醒來了,但是,紅白色大門仍然靜靜地關著,我在內心裡哭喊著:「為什麼阿媽不在了? 為什麼裡面住別人? 為什麼我這麼孤單? 為什麼我過去像小公主般的生活消失了? 為什麼頭髮被剪了?我為什麼要過這種新生活? 我為什麼要常莫名其妙被打? 我為什麼要自己孤單地承受這一切? 」

那道象徵愛與安全的紅白色大門再也進不去了

到這裡,我才發現,原來,我從來都沒有好好地哀悼(grieve)與療癒過這段往事,甚至,我從來都不想要去觸碰,記得我開始做靈魂的過渡時,我做了所有近親,就沒有主動地去查看外婆,不是我不在乎她,而是,不想觸碰,到後來,我媽要我去看一下外婆,我才很簡短,像是幫別人家的事一樣去查看,我完全不放自己的感情進去,當時還不覺得有什麼,事後回想才覺得太不自然了。

我老公常常會跟我說:「你怎麼可以這麼冷? 尤其是在我們開始有意見不同的時候,你就冷得像冰山一樣,只要接近你就會結凍。」

我一直不覺得自己會像冰山,哈哈~~都覺得他只是吵架不爽這樣講,在那一次衝突之後,我懂了,我真的有冷酷強勢的反應模式,冰冷是我用來保護自己內心不受傷的模式,我用封閉感覺的能力,減少受傷的痛楚,當我們愈是封閉感覺,壓抑情緒,就處在抗拒自己的模式裡,因為,無法坦然接受我們的情緒,就會有看不清楚的盲點,在背景不停彈奏的情緒音樂與絮語中,我們成為了情緒的僕人。

不要害怕接受自己的所有情緒,管它是狂暴、憤怒、悲傷、疼痛…等,若我們愈強力地抗拒這些情緒,它們就會用同樣的力道彈回來,形成更大的衝突,因此,打開心,接受自己內在的龍捲風,該流的眼淚,該發出來搥枕頭的憤怒…等,都需要讓它們在安全、不傷害他人的前提下流洩出來,這是接受自己,不再抗拒的第一步,雖然短期會痛苦,但是,長期下來是必要的。

另外,也不要害怕衝突,衝突在表面上看起來很可怕又討厭,但是,如果我們懂得如何往內去尋找自己引發衝突的點,就會在衝突中看見還沒有療癒的傷痕,並點燃療癒的機會。

 

小孩面前吵架

從那次衝突的經驗裡,我還學到一件事,我們常會覺得孩子還小不懂,但是,他們的靈魂比我們要更接近靈魂的本源,有時候,他們不經意說出來的話,問我們的問題,都會直接帶領我們走向自己塵封以久的核心,如果,我們能夠時刻往內看,他們常常在不經意之間,就是我們的靈魂小導師,他們純粹的心,常可以引領我們看見已經看不見的盲點,我的小孩在那一次的衝突中,居然是我的療癒者。

曾經,因為我小時候在吵吵鬧鬧的家庭裡成長,我很害怕在孩子面前爭吵,如果發生了,我總是會有很深的內疚感,反觀我老公小時候,他從來沒有看過自己的父母吵架,不是他們不吵,都是關起房門來吵,我們兩個人幾年相處下來的結論是,不論在孩子前面大吵,或完全不吵,都不是唯一的解決方法。

我的狀況是,我知道吵架時要講自己的感覺,但是,最後總會被情緒牽著走,講出傷人的話,做出狂怒的事,小孩一定會嚇到,他的狀況是,他不覺得夫妻該吵架,當吵架的狀況發生時,他也不知道要怎麼收尾,所以,我們兩個人在衝突發生的時候,都不知道要如何好好地開始到結尾,也許,有人會說,「都已經在吵架了,還有好聽話嗎?這不就是吵架?」但是, 有衝突或意見相左,並不代表一定要很火爆。

我們兩個人發現,小孩如果目睹我們爭執,不需要有愧疚感,更重要的是,要讓他們目睹我們在爭執後,如何溝通我們的想法與感受,最後,再好好地在他們面前擁抱和好。

因為衝突不論到哪裡都會有,不可能活在一個沒有衝突的世界裡,但是,我們都有能力可以好好地學習化解衝突對立,增強溝通的技巧,往內自省的方法,我很喜歡一個新造的英文字 “Carefrontation”,從Confrontation衝突一字而來,其實,會有衝突的最根本,就是因為在乎,如果我們能夠學習用care的方式,接受自己,並與對方溝通,衝突其實並不可怕。

 

後記: 憶起外婆的事情後,我連哭了好幾天,在臨終病人的陪伴與心理治療裡,哀悼(Grieving)是個非常重要的過程,除了在葬禮上哭泣之外,事後會走過一連串的情緒與行為的整合,若是很親近的人,會需要幾年的時間哀悼,好好地哀悼,並接受悲傷與失去,是再讓我們心靈恢復力量不可少去的重要過程。

 

 

 

One Comment on “接受與抗拒

  1. 感謝你的分享,真的值得令人深思。

lovebrian 發表迴響取消回覆

探索更多來自 靈性世界 SoulEvolve 的內容

立即訂閱即可持續閱讀,還能取得所有封存文章。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