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在所見來自內在

ram dass the gift you offer another person

「你給予另一個人的禮物,是你如是的樣子。」~拉姆.達斯

我們無法給予其他人超過我們內心狀態的幫助,如果,我們內在感受不到愛,就無法給予愛,如果,我們內在沒有平靜,就無法給予平靜,我們沒有辦法給予自己沒有的東西。
因此,多在自己身上下功夫,如果,我們的內在是喜悅的,我們很自然地能看見生命中的美好,如果,我們不喜悅,我們很自然地看見週遭的醜陋。
有時候,我們會期待外面的一切能夠解決內在的不喜悅,再多喝一杯,我會更快樂,再抽一根,我的壓力會少些,另一半對我的態度再好一些,我的婚姻會更好些,孩子再聽話些,我的憂慮會再更少些,皺紋再少一些或體重再輕一些,我會更美些,天氣再熱一點(再冷一點),我會再舒服些…例子舉不完,不論外在狀況再如何,我們都可以找到「不夠好」的部份。
這些,都是把我們的喜悅建立在外在的人事物上,就像把城堡建築在沙上,城堡隨時都會崩塌,崩塌後,我們的喜悅就又煙消雲散,如此,我們永遠沒有辦法真正的喜悅起來。
喜悅是建立在我們的內心裡,必須向內建構在內心的磐石上,不論外在的人事物如何變化,都沒有外力能夠鬆動這座城堡,於是,我到哪裡都能喜悅,到哪裡都能自在。
我們看到別人某些行為,會很看不過去,會憤怒,大部份的狀況,並不是因為別人真的做了多麼傷天害理的事情,而是,對方做的事情不符合我們的期待,我們對人事物「應該」如何,有著自己預期的版本,這些版本,來自於我們內在的傷痕、無法接受或未消化的情緒、想法、感受…等等累積出來的故事情節,因此,我們看不見對方本然的樣子。
ram dass what you meet in another being
「我們在另一個人身上遇見的一切,都是我們自身進化程度的投射狀態。」~拉姆.達斯
從這裡,我們可以了解,在其他人身上看見不舒服的地方,其實是自己內在尚未處理完全的一部份,除了無法給予我們沒有的,我們也看不見自己內在尚未看見與處理的部份。
以前,如果我聽到別人對我的批評,我會很急著要反駁證明我不是這樣,或是反過來說批評我旳人,但是,在了解這個道理之後,我開始明白,他人對我的評價,是他的一部份,如果,我跟著起舞,那我只是因著一項我無法控制的事情讓我的喜悅崩塌。
我問自己:「在那件受人批評的事情上,在進行的當下,我是否100%問心無愧,沒有歹念,沒有特意要傷害任何人? 是否遵照了我內在的真理呢?」如果是,就靜靜坐著,接受被人批評的不舒適感,並釋放它。
我想,這是自他交換冥想對我最大的幫助,在呼吸之間,把負面、黑暗、不舒適的感覺轉化為正面、光明、舒適的感覺,深入了解它們是一體兩面,並學習安坐在其中,不抗拒,不對抗、不閃避,慢慢地增加自己對不舒適感的耐受力。
生活中,有太多事情會引發不舒適的感受,很多人覺得走在靈性成長的道路上,就能夠避免了,相反地,因為內在的覺察,這些不舒適的感覺有時更強烈,尤其是在冥想或療癒之中,一些平常藏得很深的感受,會全部浮現出來,讓人一下子無法招架。

朋友療癒後的負評

一個薩滿圈的朋友和我說,有一次,在鼓圈裡,大家在分享療癒的力量,剛好她選擇我,我在幫他做完療癒的過程中,她感受到一股很強的負面能量,她覺得是我有沒有處理完的問題,正把我身上的壞能量傳給她,做完療癒的時候,她什麼都沒有說,就走掉了,當時,我只是覺得這位朋友怎麼好冷酷,但通常我不太會多想,就忘記這件事情了,後來,我們在另一個場合又碰面,她剛好坐在我的旁邊,她後來跟我說,要不是她遲到,她絕對不會選坐我旁邊,因為要連坐二天,她已經認定我是個壞能量XD~
但經過二天的相處,她想了很久,終於把她的感覺跟我說,我也非常感恩她有這樣的勇氣直接和我講,她說:「我覺得你不是個壞人,人好像也蠻好的,但我曾經和你有過那樣的經驗,我那時候覺得,這不是療癒吧!! 但後來回家之後,幾個禮拜內,我克服了自己內在某些負面的感受。」
聽到的當下,我覺得自己有些無辜XD~ 但又覺得對療癒有更深入的領悟,剛好我的老師在旁邊,我問了老師,老師跟我說:「這種事情你沒有辦法控制,你只能如實地給予你必須給予的療癒。」然後,他和我分享了他自己類似的經驗。
後來,那位朋友和我說,從和我的這件事情上,她學習到一件事情,「療癒並不都是舒服的。」

療癒者的錯?!

我再深入地思考療癒、療癒者與接受療癒的人的關係,有些療癒者會說,如果,去看了某個療癒者後感到不舒服,那一定是那個療癒者有什麼自己的問題還沒有處理好,所以才會把他們的問題傳到你的身上。
一開始聽,覺得這有道理哦! 身為療癒者,應該要都沒有問題才是。
但是,後來再想想,這邏輯也有些不通,世界上到底有多少人已經修習到完全沒有內在情緒的感受呢? 一些大師級的人會聲稱自己已經沒有情緒,或是功課已經做完了,但是,實際上如何,也只有大師自己內心清楚知道。
我很喜歡的一些老師,如: 佩瑪.秋卓,或是拉姆.達斯,在他們的著作或演講裡,沒有聲稱過自己已經完完全全地克服了心在的情緒或是已經開悟,我喜歡他們很老實地分享自己人生中的挑戰,他們很赤裸的情緒、想法和感受,我覺得,這和普通人的狀況較貼近,也許有些人會因此說,「這是什麼靈性老師?」但是,如果,一個人聲稱他已經都沒有問題了,那就再也沒有體驗週遭人事物的新奇,或是打開心的空間了,靈魂的進化,是持續不斷的,不是嗎?
再回到療癒後不舒適的感受,是否完全來自於療癒者? 撇開心術不正的療癒者(這是另一個話題),專注在是真心想帶來幫助的療癒者上,我覺得,在怪罪都是療癒者不好之前,或許這是一個訊號,可以去問問自己:「為什麼我會有這種感覺?」並靜靜地感受和消化,有些深藏在潛意識裡很久的感受,再浮到檯面上時,會很不舒服,但就是因為不舒服,我們才會把它們塞到看不見的地方去,是吧!

結論

通常我們能夠看見的東西,都是在我們記憶裡的,就像在一大群人裡面,當我們看見一個熟人的臉時,他的臉就會從群眾中鶴立雞群,顯而易見,同樣的道理,也適用在我們對別人的感覺上,我們的記憶裡,若對某種相處的模式、對話、感覺…等,曾經有過受傷的記憶,當有潛意識熟悉的狀況出現時,我們會很直接地連結,整個不舒服的感受與貼籤,並把這件新的事情,與舊的狀況連結,然而,實際上,這個新的人或狀況可能是一個獨特的樣子,和過去記憶中的一切完全不相干,因此,又回到那句老話: 「回到自己的內在。」

 

 


 

 

 

 

 

 

發表迴響

%d 位部落客按了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