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準主義之你可以擁有全部的迷思

rest.jpg

摧毀你必須持續不斷地工作與磨鍊才能夠成功的概念,擁抱休息,修復、沉思也是通往成功與終極快樂生活過程中,必不可少的要件。

經過好幾天的休息、放鬆,並認真地實行「專準主義者」(Essentialist),我的身體與精神狀況好很多,除了心靈上面的檢視,現實生活中的身體檢查也在排隊中。

感覺這是個要我全面停下來,從身、心、靈各個角度去檢視自己的一個契機,很妙的是,在我比較舒服之後,我家老公在健身舉重時,也很嚴重地傷到背,走動像個七老八十的老伯伯,平常衝衝衝又停不下來的夫妻倆,不約而同地前後收到了來自宇宙的叮嚀:

慢下來!!!

這一陣子,因為兩個人被逼著慢下來,分享了彼此的心情與感覺,才發現,我們兩個這過度成就者的毛病怎麼一模一樣? 我一直以為我比較沒那麼嚴重,結果只是自我感覺良好,哈哈~~

1. 我們對於不做事,只能安靜地躺著休息,有很深的內疚感,不做些什麼,好像全身長蟲一樣不舒服XD~

2. 很多重要的事情需要做,如果不親自上陣去做,那怎麼可以呢? 別人能夠做得好嗎? 萬一搞砸了怎麼辦呢?

3. 只要我想要,沒有什麼是不能做的,體力,再撐一下就可以了,時間,再塞一下就有了。

但是,這次宇宙來的小叮嚀很仁慈地提醒我們:

1. 身體可以要罷工就罷工,安靜躺著休息是必要,如果不休息,才必須要對身體與自己有很大的內疚感。

2.休息了好幾天,原本以為沒有自己就不行的地方也運轉地很好,大家的生活依舊,天也沒有塌下來,沒有任何人搞砸任何事情,反而,還都展現出了之前我們沒有注意到的獨立性與自主能力。

3. 「你可以擁有全部」,是個迷思,沒有再撐一下就有的體力,也沒有再塞一下就有的時間,當身體決定要停工,原本視為理所當然的資源(時間、體力),都成了極其稀有的資源。

 

可以擁有全部的迷思

我想,「可以擁有全部」是現代人共同的迷思,我們可以從小孩普遍的教育方式看出,在還沒上學之前,能學什麼才藝就學什麼才藝,週末與空閒的時間塞得滿滿的,因為,我們好害怕小孩輸在起跑點上,朋友的孩子學了鋼琴、書法、畫畫、英文、美術班、舞蹈、各式球類,有些還請了家教為小明加強學前的課程,如果我們不做些什麼的話,孩子這樣閒閒晃來晃去,會不會以後沒有競爭力?

等孩子再大一些,到了升學競爭的年紀,我們開始擔心孩子成績不足,才藝不夠多,義工的項目不夠多,把孩子的時間填得滿滿的,深怕沒有好好地利用時間,孩子就會落後,進不了好的學校,核心的思想變成了「我們必須擁有全部」,才能夠有足夠的競爭力。

我們許多人也都曾經是這些孩子,父母焦慮地要讓我們擁有更多,所以我們的生活能比他們的更好,他們辛苦努力地賺錢,或是殷切地督促我們努力,讓我們上補習班,每一秒的時間都要花在有用的學習上面,玩樂與休息是懶惰的象徵。

前一陣子,我在追台劇「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有很深的感觸,因為,有多少的家長是出於愛,才焦慮地逼迫孩子只能用功讀書,時間不可以花在「沒有必要」的人、事、物之上,然而,什麼是「沒有必要」呢?

 

總統與休閒

如果,我們翻開美國幾任總統的自傳,如林肯或小羅斯福(FDR),我們會看見一個很不可思議又違返邏輯的現象,大部份的總統都非常地注重休閒、休息與放鬆。

林肯在南北戰爭期間,至少上了戲院100多次,很多人批評他,「怎麼可以在這麼重要的時刻去休閒看電影呢?」他說,他必須要花一些時間,暫時離開政治與戰爭,「我需要在電影裡面再一次回到玫瑰般的世界裡,才能夠不被焦慮感所籠罩,不然焦慮會把我殺了。」他也很喜歡和白宮裡的工作人員們講笑話,這是他調解疏壓的方式。

teddy3

老羅斯福年輕時在哈佛時,打拳擊與摔角

老羅斯福每天下午固定會安排二個小時的休閒時間,他會打網球、健行,甚至是玩拳擊,到他年紀再大一些時,他放棄了拳擊,學習武術,這他重要的休閒良方, 在1902年,面臨煤炭工人罷工時,他無法抽出2小時休閒時間,但他曾在那段時間寫信給國會圖書館員,要他們地中海歷史,或是波蘭歷史的相關書籍給他看,被問到為什麼要看這些與罷工無關的書籍時,他說:「雖然看這些無關緊要的書對處理目前的狀況沒有實質的幫助,但我真的還蠻需要暫時讓我抽離現狀的事物,這對我有很大的幫助。」

fdr drinking.jpg

小羅斯福與馬丁尼Thomas D. McAvoy/The LIFE Picture Collection/Getty

小羅斯福大概是最懂得休閒玩耍的總統,他經常在白宮辦電影之夜,喜歡填字遊戲,收集郵票,也非常喜歡打德州撲克,在二戰期間,每天晚上都在白宮舉辦雞尾酒之夜,邀請他的同事與朋友來參加,在酒會的唯一規定就是,「不可以聊戰爭」,他們可以聊最近看的書、做的事情…等等。

這些歷史上著名的總統們偷閒做的事情,都會被貼上「沒有必要」的標籤,林肯還受到公開地批評,但是,如果沒有這些「沒有必要」的偷閒,或傳統觀念上認定的「偷懶」行為,以他們受到的精神壓力,大概就可以把他們都送到精神病院了。

 

怦然心動打掃生活與心靈空間

2017年時,我曾寫過一篇文章「怦然心動抗FOMO」,主要在寫社交生活的整理,但我想,經歷了這一次身體的罷工之後,除了衣櫃、擁有物件等物質生活上的整理,社交生活的整理之外,我們對於自己生活中,想要追求與達成的清單也需要經常地做怦然心動整理術。

這幾年來,趨勢中的斜槓青年,就反映出「可以擁有全部」的迷思,我也斜槓了好一段時間了,我覺得斜槓人生沒有不好,是一個能夠快速體驗與嚐試不同職涯的方式,有時候,我們不試試看,怎麼知道到底自己只是對一個職業抱著夢想,或是真的喜歡,在年輕的時候,多方地體驗與嚐試都很好,但是,如果斜槓的項目並沒有辦法互相的幫助,是完全不同領域的東西,那到了某一個點,是必須面對選擇的。

在「少,但更好」這本書裡,作者提到了成功的矛盾(the paradox of success),有以下四個階段:

階段1: 有明確的目標,讓我們在努力的事物上獲得了成功。

階段2: 成功之後,就會獲得處理該事情最佳人選的名聲,因此,我們會獲得很多的機會與選擇。

階段3: 當我們得到很多機會與選擇,代表的就是這些新得到的機會將使用掉我們更多的時間與精力,這會使我們的努力分散,最後心力交瘁。

階段4: 無法再專注在能貢獻的最高目標上,讓我們失去對目標的明確性,最後的結果是,原本讓我們成功的事物導致了失敗。

這個矛盾讓我想到很多成功的公司在跨產業投資後,沒有成功,反而失敗,因為,失去了最原始的初心、專注與資源。

我想,人也是一樣,如果我們做著兩件完全不相關的事情,我們就只有24小時的時間,兩件事都做得成功,代表著兩件事都可能面臨著相同成功的矛盾四階段,斜槓兩邊的職稱發展到一個階段,我們必須要開始重新思考,到底什麼才是最重要的? 到底我最深的核心裡想要的是什麼?

 

從問「為什麼」開始

我一直都很喜歡西蒙.斯涅克(Simon Sinek),他的黃金圈理論(Golden Circle)讓我在這段時間的思考裡,有很大的領悟,讓我深入思考「我為什麼要做我正在做的事情?」

想要做的清單這麼長,大多集中在他黃金圈理論的第二圈How,但更深入地想,我為什麼要做這些? 清單上有多少是真正滿足了我的核心價值與靈魂來到世上的目的? 又有多少是為了滿足別人,讓別人不麻煩的事項?

prioritize.jpg

如果你不把自己的生活排定優先順序,別人就會來幫你排定。

我的老公是很清楚知導自己想要什麼的人,我想,因為他很清楚,所以,他也是個很會談判的人,而我在這一點上就比較弱,我有時候會重視全體的感受勝過於自己的,常常他問我想要什麼,我會一時回答不出來,他也不是趁人之危,就是在同一時間直接說了他想要的,我因為還沒有反應過來,就會滿口答應說「好啊好啊!」結果,很多時候,在我驚覺的時候,事情往往已經朝著我不喜歡的方向前進了,才發現我無意間上了「賊船」,或是,老公在無意間變成了開著賊船的海盜,我覺得他不尊重我。

但是,深究這點,這並不是他故意要當個海盜,而是,我真的不知道自己要什麼,我沒有認真的想過。

我記得很久以前,老公姐姐做某件事情常會激怒我,尤其是當她很清楚明白地,條列式地說出她想要的東西的時候,像是婆婆出遊,會問我們想要什麼,我每次都想不到,但姐姐就可以清楚明白地指出她要什麼,最後,我都得到和她一樣的東西,但那明明就不是我想要的! 哈哈,以前,我會說:「姐姐就是超會要的,這樣不會讓出遊的人覺得壓力很大嗎?婆婆這樣好麻煩吧!」然後我就翻白眼,哈哈哈,後來,我了解了,當你討厭某人的某個特質時,是因為你自己缺乏那樣特質,但又很希望能有,我才明白,原來,我翻白眼是因為我說不出自己要什麼。但是,不知道自己要什麼,也不是真的不知道自己要什麼,而是,我太顧及別人的感受,我把別人的感受擺在我的感受之上,我擔心,如果我真的說出我想要的,別人可能會不喜歡我,對我翻白眼、或是覺得我很煩。

了解自己真的想要什麼,並且,感受自己值得獲取想要的,這是今年指導靈在給我特訓的項目,我內在想要做某件事的原因是有價值的,是值得受到尊重的,這是有能力去擁抱靈魂來到世上目的的第一步,這個內在的價值,就是一種個人的力量。

因此,我回到了問自己為什麼的階段,我的核心信念是什麼? 我正在做的事情,與我靈魂的目的是否相吻合? 還是,我只是一直在做著別人清單上的項目?

這還會再需要一些時間整理與思考。

 

 

 

 

2 Comments on “專準主義之你可以擁有全部的迷思

  1. 謝謝妳!!妳的想法很棒,幫助了求學過程中的我釐清很多事也肯定很多事!

匿名訪客 發表迴響取消回覆

探索更多來自 靈性世界 SoulEvolve 的內容

立即訂閱即可持續閱讀,還能取得所有封存文章。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