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魂流失與學校教育

soul retrieval

在薩滿療癒裡,靈魂修復是很大的一塊基石,靈魂,是我們生活在這個世界上的力量,靈魂愈完整,我們就能夠愈無所懼地走在地球上。

這幾年的薩滿療癒經驗,讓我深刻地體會到靈魂完整的重要性與真切的力量究竟是什麼,在許多個案身上,尤其是在亞洲出生長大生活的人,靈魂流失的狀況非常地普遍,靈魂流失的程度也更深。

我的經驗裡,許多靈魂力量都是在學校生活中失去的,不論是起源於老師由上而下無理/禮的管教方式,或是同儕之間的比較,只能夠專注在學習學校「規定」的學科,而不能自在地探索與追求自己的天賦,一切的價值標準都只能用成績衡量,其他與學科考試沒有相關的東西,如藝術、音樂、廚藝、工藝、體育、創作…等等,都被視為不重要、沒價值、多餘,是可以為了要補重要的英文或數學,就任意刪除的部份,現在,這些原本被視為多餘的、沒價值的東西,成了可以補充分數的重要來源,好像學習發展藝術或音樂等,與靈魂本身渴望與宇宙本源的接觸無關,而是功利的加值點數。

西式的教育制度,大致上是承襲著18世紀末,德國在腓特烈二世在位期間立下根基的教育體制,稱為普魯士教育制度(Prussian Education System),基本上的設計概念就像工廠的生產線一樣(有興趣可看以下短片,但要先註明,這只是簡史,可能沒有提及更詳細的前因後果。)

 

中國在清末廢科舉後,引進了日式學制,民國直接承接了大致的教育體制,到了文革時,雖然大中小學教育暫時停課,但文革結束後,又再度恢復原本的教育體制,台灣則是受日本統制,因此也是日式學制,而日式學制又是在明治時代取自西式學制,因此,基本上的建構是相同的,都是工廠模式教育。

鈴聲響了,學生們進到教室裡,跟著學校訂出的時間表,學習規定的科目,老師一個人在上面講的頭頭是道,下面幾十個學生聽著老師講課,教材內容全都標準化,學生必須完全遵守老師的命令,不能夠做出不同的結果,有時候,有問題,也很不好意思舉手回答,大家只能有標準答案,日復一日,年復一年,一直到我們拿到證書,證明我們經歷過這一段「標準式的工廠學習」。

學校的管理模式與工廠的管理模式非常 類似,需要有一個權威管理者(老師)在上面,領導著下面幾十個工人(學生),所有人都被要求要有標準化的產出(標準答案),權威管理者會用測試的方式評價每個人的考績(考試成績),以做為獎賞與處罰的標準,這樣的管理訓練過程,目的是在產出有更多聽話、服從並有標準產出的工人(學生)。

在這個過程裡,每個人原本靈魂帶來的獨特性,不知不覺間被磨去,有些是在惡性競爭、暴力、屈辱、霸凌、羞辱、嘲笑、嘲諷…等非常受傷的狀態下,被迫丟棄自己靈魂的獨特與使命,在極高壓力之下,強迫自己不再傾聽靈魂的聲音,不再有機會深入探索「我來到世上的目的究竟為何?」生命只剩下生存的方式、競爭、你爭我奪、明爭暗鬥,看誰能夠在「工廠」裡,排個較高的地位,掙個較高的收入。

在18世紀,這套教育方式剛出現時,造福了中產階級,教育因此普及,在這之前,教育是有錢人的玩意兒,這套教育方式不是沒有造福過人類,而是,在個人電腦與網路出現後的今日,是否仍有存在的必要,這是近年來教育界在積極討論的方向。

但是,我要指出的是,有多少莘莘學子在工廠式的求學過程中,失去了自己? 遺忘了自己究竟要什麼,與自己靈魂深處失去了連結。

這幾年,在從事薩滿療癒過程中,佔最大比例的問題是:「我的人生使命是什麼?」

大家都很想要知道,除了考試、分數、賺錢、地位、名氣…等物質之外,人生更深層的意義在哪裡? 我們存在的目的究竟是什麼?

我必須有感而發的說,好多人已經與自己的夢想切斷許久,問到「你的夢想是什麼?」大多數的人都大概知道自己喜歡什麼,想要追求什麼,但是,講完細節之後,後面通常都會再問一句:「我的夢想是這般這般,但我不知道,這個夢想對不對? 好不好? 有沒有前途? 指導靈可以告訴我,如果我選了我的夢想,這到底對不對呢? 」

對不對? 好不好? 有沒有前途,或錢途? 是我們的在十幾年的教育體制下,被洗腦的標準思考模式。

例如: 我喜歡歷史,但是,為了明天考試要考好,我必須暫時放下手邊很好奇的清代xxxx戰爭的明空背景與來龍去脈(好聽的故事啊!!!),去背誦那些無關緊要,翻書就可以查到的「xxxx戰爭發生在光緒xx年」,諷刺的是,背了光緒xx年,還沒有辦法換算成西元幾年,無法跟沒有帝王年號的外國人討論xxxx戰爭的整體背景。

這樣體制下,鼓勵的學習出發點是功利的,所有的事情都要以「這樣我能考得好嗎?」做為標準,考得好和學習的品質一點關係都沒有,背得出戰爭發生在哪一年,對於我去與他人討論戰爭的影響根本沒有關係。

另外,為了考得好,學生被鼓勵忽略追求有意義的事情,如何探索自己,更了解自己的性向、興趣與追求夢想的可能性,甚至連做有意義的事情都成了功利加分的要件。

「做這件事會加分嗎? 沒加分的話,幹嘛浪費時間做呢?」

「做這件事會賺錢嗎? 沒錢賺的話,幹嘛浪費時間做呢?」

同樣的句型還可以繼續造句。

但是,與靈魂核心連結所需要做的事情,用功利主義的概念來看,真的是非常浪費時間。

唱歌、跳舞、繪畫、做白日夢、發揮想像力、寫作、創造、休息、探討夢與象徵…

Quotation-Albert-Einstein-Imagination-is-more-important-than-knowledge-Imagination-is-the-language-83-16-06.jpg

愛因斯坦: 想像力比知識重要,想像力是靈魂的語言,注意你的想像力,你會發現所有你需要實現的一切

如果,我們無法使用靈魂的語言,深入地去探索靈魂來到世上的原因,而只能選擇當工廠裡遵照命令做事,得到獎賞,如機器人般的工人,那難怪我們好多人都如此的憂鬱、悲傷、憤怒。

憂鬱、悲傷、憤怒等情緒,是來自我們內在對與更廣大的源頭的飢渴,接觸不到源頭,快樂、幸福感、滿足感、成就感枯竭了。

當我們枯竭了,我們就會更會使出吃奶的力氣去爭奪,去指著別人的鼻子痛罵…等,藉著這些事情,我們以為可能拿回一些屬於自己的能量,但並沒有,反而更疲累,更耗損,更憂鬱。

重點不在外面爭奪有限的能量,我們需要的是與宇宙無限的能量,靈魂豐富的能量做連結,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夠再一次地找回自己的力量。

 

 

 

 

 

發表迴響

%d 位部落客按了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