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射到別人身上的黑暗

「一個沒有療癒好的人會被幾乎任何人做的任何事觸犯,一個療癒好的人會了解,其他人的行為與他一點關係都沒有,每天,我們都可以決定要成為哪一個人。」
我喜歡這段話,但也有點不喜歡這段話(有不喜歡還貼!哈哈)
不喜歡的部份是作者把人分成兩種人,這樣很容易給人貼標籤,比如夫妻間分享了這段話,吵架的時候,老婆對老公說:「 你這個沒有療癒好的人,又在亂生氣!」老公自暴自棄:「對對對,你都療癒好了,你最偉大!」(大誤!)
事實上,我們每個人都是這兩種人,都有這兩面!
我喜歡的部份是,這段話點出了內在的傷會投射到外面的人際關係、婚姻與外在顯現的物質世界裡,愈是無法接受自己想要壓抑的黑暗面,這些就會在其他人的言行舉止間,不停地出現。
舉例來說,當我們很討厭一個人的時候,特別討厭的那個特質, 往往就是自己內在無法接受自己的部份,像是,看到某位名人就特別討厭,並不是這位名人真的有那麼不討喜,畢竟,我們對名人的認識只限於媒體或名人特意表現出來的形象,對於名人實際是個什麼樣的人,我們一點了解都沒有,因此,討厭的部份是一個形象與特質,這特質或許我們也有,但在我們的成長與社會化的過程中,如果展現出來,不能得到週圍親近的人,如父母、 老師、同學的認同,於是,我們就隱藏壓抑下來,然而,這部份,卻是藏在我們無意識裡,需要衝出來,讓我們再一次面對的黑暗。
分享一個自己的經驗,西方人在上課的時候,通常會很熱烈地發表自己的想法,或是提出問題,但亞洲的教育,我們較怯於舉手,因為沒舉手的習慣,很常都會想不到要說什麼,或是有什麼問題,有一次上課時,遇到了一個同學,她的問題特別多,以前,只要我在上課的地方遇到這樣的人,多提出幾個問題,我就會在心裡「嘖嘖」別人,或是內心裡翻白眼,心裡想著,「 你有完沒完!我到底是花錢來聽老師上課,還是來聽你發表高見的?」對這位同學,我也沒有例外,依舊在她每次舉手時,心裡嘖嘖加大翻白眼。
後來下課,同學要約吃飯的時候,就很想要遠離她,因為我已經在自己的心裡給她下完定論–上課打擾者,好煩~~ 然而,宇宙總是會把該做的功課宅急便到我們的面前,在同學間的邀請之下,本來以為成功逃離的我,到了餐廳後,才發現,啊,這位同學也來了,心裡面說了好幾次xx,哈哈~~沒辦法,既然都到了,大家就一起坐下來。
大家開始聊天之後,我開始發現,這位同學和我剛給她的成見很不同,在她講完自己的故事,還有更近距離地感受她後,我覺得她是個好人,與我原本想像的完全不同,她本來反應就比較慢一些,所以,有不安全感,想要確認自己聽到與吸收到的是正確的,才會常常提問。
了解了這層後,我有些羞愧地想,我的成見真的是完全錯誤,搞什麼鬼?! 還好宇宙有硬要宅急便功課給我做,不然我就還活在自己固執的成見裡,但這也讓我再深入去思考,我的成見到底是從哪裡來的? 這故事情節到底是怎麼回事?
我發現,在自己內心深處,其實很羨慕那些上課時可以很直接把自己想法與問題提出來的人,因為,他們擁有我沒有的能力,我總是需要想久一些,沒有辦法馬上反應過來,老實說,心裡默默地很崇拜上課勇於發表的同學,但是,為什麼我沒有勇氣提問與發表? 其實,好像也不是沒有問題或想法,而是,我會害怕別人是否會嘲笑我發表的內容,所以,需要想很久的不是心裡直覺就有的問題與內容,而是,我講出來別人會怎麼看我?
因此,這是我內心的黑暗面,剛好投射到這位無辜的同學身上,「為什麼她可以不顧旁人感受地一直問問題與發表感受?」實際上是「為什麼我沒辦法不顧旁人感受地一直問問題與發表感受?」
焦點拉回自己身上,發現了自己需要突破的黑暗,我開始在上課的場合逼自己舉手,開口就說出心裡直接想要講的話,一開始很痛苦,每次講的時候,我可以感覺到我的臉頰因為緊張在抽動,心臟快要跳出來了,手汗狂冒,但是,原來講出來的感覺真好,別人的意見?! 管他的! 漸漸地,我開始可以自在地發表想法與問問題,而不再感到緊張,也慢慢覺得這是件自然的事,更重要的是,當別人在發問或分享時,我也能夠真的很真心地傾聽,而不是忙著在背景裡批評別人,把自己的成見套在他人身上。
因此,療癒好與未療癒好,指的不是我們整體開悟的狀態,而是,我們能否在小事情上面投入一些覺察,畢竟,我們每個人都有許多還沒有療癒好,還沒有覺察到的小小黑暗。
Pingback: 我喜歡的文章:投射到別人身上的黑暗 – Living in the worl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