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情者的界線設定

我必須接這通電話
–>等我可以時再儘快回電話
我需要幫他們修復好
–>修復這不是我的責任,但我可以為他們修復的過程保
守空間
我必須把他們放在我之前地幫助他們
–>我必須先照顧好我自己該做的事情
因為這些煩惱的事,我現在無法好好吃睡了
–>我不允自己被這個煩惱吞噬了」
Empath,共情者,指的是一個具有超強感知他人情緒與精神狀態的人,我想每個人多多少少都有一些,只是有些人特別敏感與強烈。
我也是一個共情者,在我發現與了解自己是個共情者後,回頭看小時候發生的一些事情,我才驚覺,原來我常常把別人的情緒當成自己的情緒,很容易受到他人情緒波動的影響,自然也很容易受到煽動,尤其是負面情緒,如果週圍環境是high翻天的狀況,我也很容易表現出比他人更high(是high咖來著的); 去公共場所之後,常常會感到透支無力。
小時候,總是會被我媽唸我很情緒化,很愛臭臉,又加上過去對水象星座的刻板印象,總是會把情緒化變成一項很不好的特質。
因為天生共情,容易感受他人情緒,所以,當我開始做療癒工作之後,才發覺這個看似詛咒的東西也有好用處,原來,我只是不懂得詛咒有時也是祝福這件事。
然而,身為一位共情者,最難與最大的挑戰就是設定界線,我從小到大就有這方面的毛病,太過捲入他人的事件,太過把他人的情緒當我的情緒,別人的敵人當我的敵人,以致於讓自己透支,讓自己陷入不必要的麻煩之中。
我深刻地覺得,設定界線並付諸實行,該說是說是,該說不說不,這是很需要內在力量的一件事,因為,共情者很容易壓下自己真實的感受,而讓別人的感受佔據自己,如果,又是個受過創傷的共情者,那對於人我的界線就更加模糊。(這裡的創傷泛指身體與情緒)
為什麼呢? 因為,在受過創傷之後,我們原本安全的界線受到侵犯,個人的力量流失,在日後,會害怕說不,因為說不之後,可能會要面對別人的失望、憤怒、拋棄,甚至再一次的暴力對待。
有時候,可能會加劇地,不但不說「不」,還反過來加倍付出討好別人,就是因為害怕面對他人的失望、憤怒、拋棄與暴力,成了預防針。
前幾天,一位朋友和我分享:「不,可以是一句完整的句子。」
不就是不,可以不需要解釋,這是能讓人感到很解放的感受。
在薩滿訓練的過程中,指導靈常提醒我的就是界線,「這是你的責任嗎? 或是你搶了別人的責任呢?」
一些正在過難關的個案們,因為痛苦,很自然會像抓到浮板一樣地抓住提供療癒的人,但若療癒者被個案影響,被個案抓地團團轉,而不是猶如泰山般地,如如不動地定在那裡,從很中性的地方出發,那麼,療癒本身可能就會是一團混亂,因為,療癒者一起陷入了個案本身該負的責任裡。
一個人力量的來源之一是為自己負責,如果,自己都不想看,不想負責,那神仙來了也救不了。
而身為一個有界線的人,有時候,就是必須在對方混亂的時候,仍保持著平靜不受影響,聽起很無情,聽起來很冷,但是,一起混亂,就一起溺死。
一開始聽一些海寧格在做家族系統排列時的事蹟時,會覺得他好像有些無情,比如,一位情緒激動的人要排列,他無法平穩下來,因為,他內在有強烈的憤怒,他不停地質問,海寧格並沒有幫他排列,直接又平靜地叫他:「Sit down!」
我剛開始聽到這狀況時,內心直接的反應是,「這人不就是因為需要幫助才會這樣的嗎? 怎麼還不幫他?還叫他坐下,而且,他還付了很多錢來參加,這樣不是很無情?」
後來慢慢地經驗,才發現,我當時的評論是很經典地沒界線共情者的評論。
靈性療癒,不論是哪種方法,都是需要從一個很中性的地方出發,當一個人沒有辦法站在平靜點時,他就沒有辦法做靈魂的功課,療癒者會沒辦法得到中立直接的訊息,接受療癒者無法看見與感受,因此,需要「坐下」,也就是拍拍肩膀,提醒對方冷靜下來,而光是「坐下」這個動作,有時候,就會是這個人當下需要的一個動作,坐下,不止身體坐下,也暗示著情緒坐下,暴怒的內在小孩坐下,如此,內在的成人才有機會出現。
當我們自己沒界線時,看那些有原則的人都特別不順眼XD~
近期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