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力的黑洞

image credit:meetarnold.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meet_arnold/

最近,看了2個TedxTalk,讓我開始對於社交媒體的使用有了很大的反思,當下就打動我想要立即做出改變的決定,雖然在2015年寫過一篇關於數位上癮症的文章,但是,一直待續到2019年,都沒有真正做出什麼巨大的改變,對我來說,臉書是我最大的注意力黑洞,很常一沒注意,一滑就忘記時間,雖然知道這樣很殺時間,但卻覺得現在的社交生活臉書或其他社交媒體佔了很大的比例,如果不加入的話,我是否就會在社交上錯過了什麼朋友發生的事情嗎?

也許是最近關於了臉書在資訊戰中扮演的角色,對於臉書與其他社交媒體是如何運用不同的心理戰術在人的潛意識上做影響,在某個程度上,開始警覺到,其實臉書和社交媒體是一個巨大的實驗場,而臉書也在上面做了一些心理測試,是沒有通知使用者的,還有近期許多個資外洩更多請看這篇這篇

也許是慢慢地累積,當我看以下兩個TedxTalk後,我內心突然有個衝動,何不就停止漫無目的地刷臉書,把APP刪掉,只有目的性地去看我的朋友、重要的group與我的專頁就好? 如果我會記得去看,那表示這是我在乎,在我心裡有重要地位的。

於是,我刻意刪掉臉書APP,晚上睡覺把手機放在臥房外充電,使用老古董的鬧鐘,還不能接藍牙,早上起床不馬上拿手機,中午吃飯不看手機,上班不查看臉書,只用fb messenger APP與專頁管理的APP。

二個禮拜下來,我覺得,多了很多時間出來 ,這時間用在更專注地做眼前的事情,比如說,完全沉浸在書本裡,煮飯的時候全心地沉浸在煮飯的動作上,陪孩子的時候,全心全意地就和孩子在一起,運動的時候,全神貫注地在運動上,或是,睡覺前、起床後,我可以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裡久一些,發呆一下,整理組織一下心情,而沒有各式各樣外在的訊息與刺激急急忙忙地填滿我腦海與心靈的每一個角落。

當我看完Dr. Cal Newport的TED talk 之後,我感到很震撼,他是電腦工程師+教授+幾本書的作者,但他卻沒有臉書帳號,過去,我一直覺得,如果不上臉書,可能就會錯過新知,也會錯過把自己行銷出去的方式,他在這個演講裡也講到,許多人都覺得,沒有上臉書的話,在當今的世界裡,就沒有辦法讓自己被看見與聽見,會被遺忘,或是,沒辦法追上最新消息,一說就打中我,接著,我感覺這樣的想法,有一種fomo(fear of missing out)的感覺(關於fomo and jomo請讀這篇),原來,我在使用臉書的過程中,內心有fomo的感受卻完全沒有意識到。

他接著再提到,社交媒體其實就很像賭場裡吃角子老虎的機器,在拉斯維加斯的賭場裡,最重要的就是吸引賭客的注意力,如果,一個賭客可以把注意力放在一台機器上,並上癮地使用,那賭場就可以有較多地獲利,而我們的手機上,就裝著一個個如吃角子老虎般的APP,每一個都在拼博著我們的注意力,在賭場和社交媒體的平台上,有個重要的職務是注意力專員,這些專員主要工作就是設計出可以吸引人們注意力的機制,這也就是為什麼人們如此容易地對社交媒體上癮,這與我們個人的克制力沒有絕對的關係,而是它們本就設計成要人上癮。

又因為社交媒體的設計機制是要博取大眾的注意力,因此大多的內容是膚淺表面的,比如說,分享一小段話,一個圖片,我有注意到,如果文章寫得太長,真正能讀完的比例其實比較低,如果,我們把很多的時候都放在做這些表面的工作,是無法產生出太大的價值,再者,臉書使用者也會變成很膚淺的看標題,無法對認識任何一件事情有深入的研究,如果,我們可以把這些表面工作的時間節省下來,深入地去做Deep Work,會能夠創造出更有品質的作品、工作、學習…等。

真正打動我的是他講到Deep Work,把時間與精力放在一件事情上深入地去做,其實,在靈性的學習上也是如此,「能量會流到我們放注意力上去的地方」,因此,在這個販賣與被販賣注意力的現代世界裡,我們的注意力都在不知不覺之間處在很渙散的狀態下,各式各樣不同的訊息流入我們的心靈,使得我們常常忘記「真正重要」的事情是什麼。

如果,我們沒有把注意力放在「真正重要」的事情上,就不會有能量流動到那之上,更不要說能夠實現並完成真正重要的事情,因此,我開始思考究竟哪些事情對我的生活很重要,我可以不是只是表面上做做,而是用Deep Work的方式,深入地做出品質。

二個禮拜裡,我發現,有時候,身體會突然有一種騷動的感覺,會很想要去滑一下臉書或社交媒體平台,尤其是當我做一件不是非常想做的事情,或是覺得卡住做不下去,心情有些焦燥時,就會想要把手機拿出來滑一下,我發現,這騷動就是上癮,這也讓我想到,有時候,po了東西後,就會一直去看有誰留言了,誰按贊了,誰反應了,看看按贊的數字,內心裡會開始琢磨,今天po的東西是否受歡迎,如果人數多了,就暗暗開心,少了,就覺得怎麼這主題沒有人在意,是不是不要寫了? 但我發現,如果我寫文章或做播客是為了迎合讀者喜好,而不是我內心真正有感動在當下想要表達的東西,我就會卡住,寫不出來。

喬瑟夫.高登-李維(Joseph Gordon-Levitt) 的這個TED Talk,完全就打中我的這個心態,這其實,也回到了注意力放的地方,就是能量流動的地方,當我們把注意力放在,「噢~有多少多少人關注我耶!」「這東西大家喜歡耶」我們就把能量放在別人身上,而不是把注意力放在自己內心的感受、直覺、靈感之上,做出來的東西就會變得膚淺,久沒就沒有什麼價值在裡面,然而,我們的價值並不建立在按贊數、回應數上面,而是在我們內心與靈魂直接要表達出來的東西。

這兩個演講很直接地點醒我日常行為上沒有看見的盲點,注意力在現在這個時代是非常值錢的商品,廣告主與平台非常清楚人們注意力的價值在哪,所以,願意高價販賣與購買平台使用者的注意力,然而,身為使用者,我們真的要讓我們的注意力輕易地流逝在這上面嗎? 又或者,我們能夠有意識地決定自己的注意力要放在哪些生命中「真正重要的事情」之上。

One Comment on “注意力的黑洞

  1. Pingback: 我喜歡的文章: 注意力的黑洞 — 靈性世界 SoulEvolve – 在世界深呼吸

發表迴響

%d 位部落客按了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