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人性的後果 3 部落意識

我們常感到多數人認定的事情,就是對的、好的、善良的,上面這句話說,「就算大多數人都接受,謊話也不會變實話,錯也不會變對,邪惡也不會變好。」其實只對一半,更重要的是,我們要開始去看見,自己究竟是偏好哪一個部落? 我們的哪些信念、行為、態度與人生走向是受到部落影響? 哪些是合理? 哪些是不合理? 哪些是有益於我們靈魂發展的呢?

反人性的後果 2 認知扭曲照妖鏡

如前情提要所說,認知扭曲是種思考的方式與信念的傾向偏向於負面、不真實、與現實狀況脫節,以致於一個人的幸福感大減,只感覺到負面、黑暗等憂鬱的人生面向。每個人多多少少都有一些認知扭曲,只是有些人偶爾才會被它困擾,有些人則是在認知扭曲中如溺水掙扎的人,長期地在對抗它的影響。為什麼有些人偶爾才感到認知扭曲的困擾,有些人卻長期深受其苦呢?差別就在於,我們是否能夠常常地跳出自己的主觀意識,用第三者的角度,覺察地去看見與深度了解深層的「信念」與「思考模式」。

反人性的後果 1

專注在負面的觀點並無法創造出任何美好的結果,反而可能讓自己落入最開始要打擊的負面之中,像無底洞一樣,很難爬出來。

二元對立的思考

在嚐試用一個跳越二元對立,用靈魂的角度來思考香港的狀況,當我看見那些年輕人說:「我們沒有選擇了,只能這樣做,警察把我們逼得沒有選擇」的時候,這句話裡,深層的情緒,不知為什麼,讓我聯想到香港被日本佔據時期的人民心聲,當時多少人痛苦死去,當時香港的警察被日本人徵召成為日本憲兵隊,做了許多迫害當地港人的事,那些死去的人裡,有仍被記得的人,也有很多被遺忘的人,被遺忘的人,在歷史洪流中消逝 ,但他們曾有的感覺,曾有的經歷,曾有的苦痛,仍然以某種型式存在這個世界,等待著被療癒與和解,以畫上句點,才能正式離開,進入靈魂終點站,用薩滿與家族系統排列的角度來看,年輕人那句話的情緒好似這歷史片段的延續

傷痕與濾鏡

為什麼會這樣? 因為,我們不完整的記憶,James Hill說過一句話,「記憶是停留在過去的想像力。」到底我們記得的是什麼? 又,若是創傷,為了不再次受傷,意識上會完全不記得或不清楚發生了什麼事情,但是,我們的身體裡儲藏在對情緒的記憶,情緒會再次發生,感覺會再度襲來,但不知道這究竟是從何而來? 只能無意識地去反應應對,就會產生出,明明我知道我現在的情緒很不合邏輯,但是,我就是不開心,就是生氣對方。

只有你能決定要不要快樂

一直到我們能夠覺察爆點與無意識地想要身旁的人來當我們臨時「理想父母」時,我們才能夠察覺到,可以不再像小孩一樣,把力量都交在父母的手裡,我們自己有能力逗自己開心,有力量可以看見並處理自己的恐懼,並看見我們自己設立出來的執著、期待與理想,是如何地在折磨我們自己。

薩滿筆記 薩滿二字的定義

薩滿,有一個非常非常重要的特性,那就是,他是一個能常達到狂喜經驗的大師,而薩滿(Shamanism)就是狂喜的技巧

只吃菜單不吃菜

孩子開始在牙牙學語的時候,大人常會在小孩抓起一件物品,或用手指指向一樣東西時,告訴他們,「這是一本書。」,「那是一棵樹」,「這是這隻狗」,「我是你媽媽」。

父母與另一半的關係

那天,我在想,除了和原生家庭之間的傷痕會讓人在婚姻裡有走不出來的情緒,其實,也有那個反面,就是,和某個人沉浸在愛裡的感覺,原來是因為那感覺好熟悉,喚醒了潛意識裡的記憶啊!!

程式集

這些,全都只是程式而已,在生活中、網路上吵來吵去,爭論不休的每個論點,都只是不同人裝的不同程式,要去和沒安裝某程式的人討論某程式,那是比較困難的挑戰,許多的衝突就是在各自堅持自己的程式時產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