競爭與沒有枉然的經驗

「永遠不需要擔心其他人比我們更閃耀,這不是競爭的關係,我們全都需要以我們獨特的方式,盡其所能地閃耀,這世上不可有太多的光,閃耀吧! 盡情閃耀吧!」

在填鴨考試的教育環境下長大,競爭,是一切的基礎,分數少一分,差距的不是數學符號,而可能是名校與普通學校的差距,當競爭的意識成為我們生活運作的固定模式與思考模式時,分別你與我,保護自己與自己知道的,防範他人,甚至攻擊別人,因為,不止自己要學得多,或考古題做得多,還要防止別人獲益於同一份考古題,這樣,競爭時,才能拔得頭籌。

在靈性道路上,也常能夠感受到這個氛圍。

A老師批評B老師,A宗教批判B宗教,同一信仰裡,傳統派批判新興派…好像大家一定要爭一個你死我活,武林盟主或天下霸主的地位。

有人曾和我說,想問我哪裡可以學薩滿,但又不好意思問,追追問之下,他說:「有些人會不喜歡告訴別人自己去哪裡學,會想要藏私,所以,不好意思問。」

又或者,有人曾說:「找我做療癒,又再去找別人做療癒,或是嚐試其他種方法,不好意思告訴我,覺得這樣對我不好意思。」

或是,有時問問題請益他人的時候,明顯感覺對方不太想講,卻反而轉過來說我怎麼連這都不懂。

宇宙的本源是大家共享的,我們都是從那裡而來,世界上,沒有一種知識、方法、療癒、老師或療癒者是絕對適合所有人,每一個人都需要自己去實驗,找到適合自己的。

每一個人經歷的過程,不論,先遇到A宗教,在A宗教裡學一段時間,但後來離開了,或是,遭遇了令人感到不舒服的B老師,之後再轉到仁慈的C老師,接著,再跳離所有老師,單純連結自己的心或宇宙,種種的經歷,組合成我們人生的旅程,我們必須深刻了解的是,沒有任何一項過去的經驗是枉然的。

再重覆一次: 沒有任何一項過去的經驗是枉然的。

所有的經驗,不論主觀地認定是好或壞,都有它們存在的必要,也都有它們帶來的禮物,當我們能學會在每件好好壞壞的事情裡,都看見禮物時,我們就能接受當下如是的一切。

再者,不同的經驗、老師、宗教、學派、信仰、組織、工具或方法,它們並不是彼此的競爭者,因為,在人生走到那一刻的那一當下,就是需要眼前這一樣、這個人、這件事,了解了所有經驗都能帶來禮物,而且是從各種不同面向地影響我們的生命之後,我們可以懂得這一切都是夥伴關係,全都合伙地來豐富我們生命的體驗、經驗與厚度。

主觀上好的或壞的事件,只是當下我們能夠了解的視角,但是,當我們把視角放寬,放下手中的放大鏡之後,好與壞又會有不同的界定,因此,不論以「好」或「壞」的經驗與他人相交會,只要我們帶著放寬視角後的覺察,都能夠看見背後的意義,人與人之間,事件與事件之間,以這樣的方式串連著彼此。

人與人之間,會有競爭關係,但是,靈魂和靈魂之間,只有合作的夥伴關係,常常與靈魂相連結,感受我們都是共同在促進一個看不見地、更大地目的的集合體。

發表迴響

%d 位部落客按了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