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在傷痛與另一半之間的距離

很多人也許都有聽過「最遙遠的距離」這首詩,有人說是泰戈爾的,有人說是張小嫻,也有許多版本,這裡我放這個版本。

「這世上最遙遠的距離,
不是生與死
而是我站在你面前,
你卻不知道我愛你。

世上最遙遠的距離,
不是我站在你面前
你卻不知道我愛你,
而是,明明知道彼此相愛
卻不能夠在一起

世上最遙遠的距離,
不是明明知道彼此相愛,卻不能在一起
而是,明明無法抵擋這股思念,
卻還得故意裝做絲毫沒有把你放在心裡

世上最遙遠的距離
不是明明無法抵擋這股思念,
卻還得故意裝做絲毫沒月把你放在心裡
而是,用自己冷漠的心對愛你的人
掘了一條無法跨越的溝渠。」

以前讀這首詩時,是處在對感情與婚姻的受害者時期,讀起來覺得,「啊,對啊,就是這種心情,好冰冷啊。」

今天再翻到這首詩,我有個很深刻的感覺:

我們與自己成長過程中的痛苦、悲傷、沒有療癒的傷口之間的距離,就是我們與另一半之間的距離。

明明很愛對方,卻要故意裝做不在乎對方,沒把對方放在心裡,或是,用冷漠去對待愛的人,這是我們面對碰觸愛的傷口,用假裝不在乎或冷漠去抽離,抽離,就不會受傷,不會難過,不會痛苦,掩飾自己害怕露出的脆弱點,對許多人來說,冷漠、假裝不在意、抽離、不去追求真正想要的…等表現,都是為了保護自己的防衛機制。

然而,防衛機制除了保護我們不受傷之外,也阻隔我們接受愛與給予愛的勇氣。

那道無法跨越的溝渠,並非處在我們與愛人之間,而是,自己與脆弱之間。

因此,要能真正走向愛人,與愛人靠近,那我們需要開始清除通往內心的痛苦、傷痛、憤怒等荊棘,睡美人裡王子 穿過的荊棘就是這往內的象徵符號,穿過了這層阻礙,我們自然地能與愛人靠近,與孩子靠近,與人們靠近。

發表迴響

%d 位部落客按了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