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認弱點 vs 向弱點投降

「不要避免直接面對問題,因為它們根植在嚴峻的現實裡,而面對現實是很不舒適的,去思考那些很難處理的問題可能讓你感到焦慮,但是,不去想它們 (因此不去處理它們)應該會讓你還是更加焦慮,當問題的根源來自你沒有天份或技能去處理時,大多數的人都會感到丟臉,接受這個事實,並繼續前行吧! 我要特別地強調: 承認你的弱點與向弱點投降是完全不同的事情,承認弱點是克服它們的第一步,你感受到的痛苦是”成長痛”,這是對你的考驗,當你克服時,會得到獎勵。」
~~Ray Dalio Principles
每當要突破自已的舒適圈,挑戰一些從來沒有做過的事,或是夢想中才有的事情時,就會面對上面這段引言裡提到的—對自己沒有的天份與技能感到羞愧,因為這缺乏大刺刺地攤在眼前,視線所及的範圍只看見缺乏與自己的不足,因此,內在有個小聲音對自己說,「這太困難了,我怎麼可能突破? 還是休息一下,遲些再做,到時候再說吧!」
要能承認自己的弱點,或因為弱點而造成的錯誤,常常是人內心裡的掙扎,我們都不想把最弱的那一面展示出來,尤其,是那些與我們的形象、成就、表現相關的部份,也因為不承認弱點或錯誤,我們會反過來用抱怨,張牙舞爪、強辯、或帶著防衛,甚至攻擊性地去應對,防止他人看見我們想要掩蓋的弱點。
因此,放棄夢想、拖延、或是掩蓋弱點,都無法讓我們清醒地面對現實的狀況。
這現實,很像是踩不到地的地方,隨時都有可能掉下去,其實,最可怕的,不是問題,而是,我們面對問題時,因為羞愧而引起的情緒反應,如焦慮、恐懼、擔憂…等,這些情緒可能伴隨著我們原本內心就有的故事情節,如: 我就是不夠好,失敗怎麼辦? 他們會發現我其實沒那麼好…等,混合成強烈的不舒適感,當人在面對這些不舒適的感受時,很自然會有逃避、防衛或攻擊的行為,因此,阻止我們面對現實的,並不單純的只是問題本身,而是,內在湧現的感受。
要能坦承弱點的第一步是,能夠自在地與升起的強烈情緒共處,因為心靈上感受到的痛苦,很常是與這不舒適的感受極為相關。
在這個時候,我們需要把注意力放在當下,感受這個情緒,感受的同時,覺察到放入情緒中的故事情節,暫時把故事情節放到一旁去,通常這湧現出來的情緒強度只會維持2-3分鐘,放慢呼吸,與情緒一起存在當下片刻,對自己無限地友好,不急著抗拒、丟掉、批判有這些情緒的自己,就像個好朋友一樣,全心地陪著這個自己,拍拍自己的肩膀,摸摸自己的頭。
我們只需要短短幾分鐘全心地與自己友善地在一起,把對自己無限友好當成是每日修行必做功課,只要感覺一升上來,就馬上練習,漸漸地,我們習慣性的羞愧、自我貶低、防衛攻擊的需要會消退,取而代之的是,在不舒適感浮現時,對自己無限友愛的習慣。
近期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