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影與力量

「我會呈現真實的自己。我可以關心且尊重他人,但仍呈現真實的自己,我可能會冒犯一些人,但如果我必須擔心要政治正確,那我就會變得無聊又乏味,而且,一小部份的我會因此而死去。」~~Diane Windingland
我們當中許多人在成長的過程中,都有被教導要當個好孩子,大人講話不插嘴、要有禮貌、要分享、要助人、要守規矩、要謙虛、曖曖內含光、要體看臉色—當個好人,是基本的教育方針。
這些看似本就該如此的育兒方針,有什麼問題嗎?
有!
孩童時期達成這些父母的要求,是生存的必須,因為出生在這個家庭,就需要遵守家庭給我們的制約,形成我們潛意識裡自然而然遵守的行為模式,但是,那些不被允許的,如: 我要插嘴,想表達內心真正看法,卻害怕講出來會傷人,不敢講,壓下去,或是,很想要講,但卻害怕講出來會被霸凌,不敢講,也壓下去,想要對自己好,想要說不,卻害怕被冠上: 真是個自私的人; 想要展現出自己的才能,害怕光芒太露,被討厭排擠。
這些不被允許的部份,會成為我們潛意識中的陰影,當我們看見週遭的人表現出不被允許的行為時,我們會非常地看不過去,比如說,以前,我去上課的時候,如果遇到不停發表意見的同學,就會很想要翻白眼,覺得他們話太多,佔了大家的時間,在我的眼中,我看不見意見很多的同學本身,只把他們當成是煩人話多的傢伙,直接討厭別人,不想和他們太多交流,而這「煩人話多」的感受,就是我潛意識裡投射到外在世界裡的陰影。
我並不認識這些踴躍發表意見的同學,就已經先討厭他們了,但是,我真正討厭的不是他們,而是,我潛意識裡的陰影透過他們,展現到我眼前的物質世界來告訴我:「這是你內在的陰影,快看看我們啊!!」
陰影可能是我們從小不被允許的地方,以我上面舉的例子,我小時候很常被指正意見不可以太多,但真實的自己卻有一大堆的意見想要表達,卻沒有一個空間能允許我自在安全地發表,因此,當我看到別人踴躍又自在地發表意見時,就會激發我內在的這個陰影投射到別人身上,討厭他們,但是,我實際上討厭的,並不是這些我不認識的人,而是: 「我不能自由自在地發表意見」的事實。
因此,需要改變的,不是那些單純做自己的同學,而是我,我需要去看見內心裡強烈渴望自由表達意見的那個自己,並把她從陰影處拉升上來到表意識裡,開始把她整合為我人格的一部份–我也可以自在地表達我的看法,接著,學習任何能幫助我表達的任何技巧,當機會來臨時,就舉手! 不論是否想到要說什麼,就說任何浮現出來的話,一句、二句開始,透過練習,漸漸地,自在地表達成為我人格中很自然的一部份,當我再遇到課堂上踴躍發表的同學時,厭惡感不在了,取而代之的是,欣賞他們提的問題與分享,並真正會想深入了解他們,而不是遠離。
陰影也可能是我們害怕的地方,比如說,我曾經遇過有人質疑我的能量不好,在療癒之後,有許多負面的感受浮現出來,他認為,療癒就是要去除負面情緒,為什麼療癒之後,反而感受更強烈? 他說:「你這不是療癒,療癒應該要是舒服的,你最好多注意一點你在給別人什麼能量。」那時候才剛踏上做療癒的旅程,還有很多事情在學習,也有很多不確定,就開始質疑自己、質疑指導靈、質疑這一切都是錯誤的選擇,幹嘛沒事找事。
現在的我,再回去看這件往事,我看見了兩個人的陰影互相投射,一方是害怕負面感受,想要丟掉那些痛苦的事,一方是恐懼自己能力不足,缺乏自信心,原本內心就有強烈的自我懷疑,我們無法控制他人的陰影投射,因此,去爭辯解釋並不是面對陰影時要做的,因為,兩個人都處在自己的陰影投射中,看不見對方,聽不見對方,只有投射出去的陰影在大搖大擺地舞動著,這時,需要回過頭來,深入去看看自己的陰影。
如何深入去探索自己的陰影呢?
陰影通常伴隨著強烈的情緒,陰影之所以會投射出去外在世界,是因為我們拒絕/害怕/抗拒/逃避全心地去感受這些情緒,當情緒沒有被完全地感覺時,它就會用許多型式積壓在身體的器官裡、肢體等部位,而這些通常是原本就較弱的位子,除了累積在身體部位之外,也會繼續地存在潛意識裡的陰影部位,當外在的人、事、物再一次刺激到陰影時,情緒能量又再被激起,它又會再以各種型式投射出來,成為一個循環。
因此,當我們感受到強烈的情緒時,不要急著壓抑它們,需要空出一段時間來,全心地去感受這些強烈的情緒,過程必然不舒適,情緒的英文是emotion,e-motion–>energy(能量) in motion(動作),也就是說,這些情緒能量必須要不停地流動,全心地去感受這些情緒,就是讓能量流動的方式,當能量被經驗完了,自然地,就流洩出去了。
這也就是為什麼療癒後,有時會難受的感覺會變得強烈的原因,必須透過這個過程流洩。
面對陰影,全心地感受情緒並不是一件任何人都會想要常常做的一件事,因此,我們常可以看見人與人之間陰影四處投射,甚至擴大到集體意識層面上的陰影四射,然而,在那些恐懼、憤怒、悲傷、憂慮、愧疚等情緒集合而成的陰影中,都有我們每個個人要深入去面對、感受並接受的東西,我們都需要透過任何適合自己的方法把陰影整合到我們的人格裡面,成為能夠自由表達、展現與使用的超能力。
以上面我舉的例子來說,我需要面對自我懷疑,要面對被別人視為「壞人」,對我來說,這很難! 我怎麼可以是壞人? 從小到大都被教導要當個樂於分享助人的「好人」,我怎麼可能會是對方口中的壞人呢? 當我面對「當壞人」的陰影時,我全身都不對勁,這些想法: 對方怎麼可以質疑我? 我明明就是出於良善的意念要為對方解決問題,真是好心被雷親…等這些想法就會佔據在我的腦中,不停地想,就會變得焦慮、心情差…等症狀浮現出來。
我需要把焦點轉到我的陰影裡,我的陰影中,有好與壞,良善與邪惡、對與錯等二元對立的痕跡,從小在基督教家庭長大的一個制約是,壞、邪惡、錯等是不被允許的(如壞脾氣、不守規則、婚前性行為、接觸非基督教的人事物…等),如果一跨出規範,就會受到嚴厲的批判,因此,我會壓抑那些「可能被別人說是壞」的特質,只展現出「一定會被接受、喜歡」的特質,但是,如此,只展現出一半的我,展現出來的,並不是真實完整的我,有一半的我只能塞到陰影裡。
因此,我需要一項項地去探索與發現,在外在世界裡,我不喜歡的人事物與我內在的陰影有何關聯,愈強烈有厭惡的,陰影愈深,也就是這樣,遇到一件討厭的事情時,我們要去想的是「要做的功課是什麼」,這功課就是面對陰影的過程。
要能夠做真實的自己,Be authentic,是一個自我探索的過程,當我們面對陰影時,我們是站在自己潛在的力量之上,當我們不停地投射陰影到外在人事物,對它們感到憤怒、恐懼、擔憂…時,我們只是把力量丟掉。
因此,與其把自己的陰影到處投射,並與別人的陰影打架,不如靜下心來,滕出一段寶貴的時間,找一個舒適安全無人打擾的角落,面對陰影,並讓情緒自然流動。
當我們能夠這樣面對自己的陰影與情緒,全心地接納自己,我們才能夠生出一些同理心與慈悲心去看待他人的陰影與情緒,並關心與尊重他們的路程,至於,別人如何形容真實的我,那就是對方的心境,與我,無關。
近期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