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時最愛童話與心靈的探索

你童年時,最喜歡的童話故事是什麼? 海寧格在他的研究裡面發現,吸引我們的童話裡,可以看見我們隱藏起來的創傷,或是某個家族裡的秘密、傷痕。
第一次讀到這個關聯的時候,我回想了一下小時候最最最喜歡的童話故事是人魚公主,印象非常深刻,我媽媽帶我到台中文化中心的圖書館,那時候,我還不到七歲,在兒童區的書架上,發現了人魚公主的故事書,那是還沒有迪士尼小美人魚的時代XD~ 那一版本的人魚公主最後化成泡沫,消失了,當初讀到她變成泡沫時,我的心裡有個很深的觸動,一直到現在都還記得,一直很想要把那本書帶回家佔為己有XD~~
海寧格提到他的觀察,如果童話故事的情節是一個七歲前的孩子能夠直接體驗的,那麼,內心連結到的問題是與他童年時實際經驗有關,他舉的例子是德國童話故事侏儒妖(Rumpelstiltskin),因為,故事中有個內在圖像是小孩被送走或拋棄; 如果童話故事的情節只有成人能夠經驗,那麼,內心連結到的問題可能就與家族裡的糾結有關係,我兒時喜歡的故事是這一項。
我的曾祖母是日本人,在日據時代,我曾祖父到日本留學的時候,結識了曾祖母,曾祖母特別照顧從台灣來的曾祖父,日子久了,就在一起生了一對雙胞胎,後來,曾祖父的家人通知他家裡為他選好了老婆,快回台灣結婚,曾祖父奉命離開曾祖母回台灣,留下曾祖母、雙胞胎與懷在肚子裡的孩子(我外公),曾祖母的爸爸是武士,他要曾祖母不用擔心,孩子他會幫忙照顧,但曾祖母想要追尋夫君,她跟她爸爸說要去台灣,她的爸爸一氣之下,威脅斷絕關係,但曾祖母倔強地斷絕關係,牽著雙胞胎,扛著大肚子坐船到台灣去,當時,船要坐好幾天,而且也不是每個人都能到甲板去,不知道帶著一對幼子和懷孕是怎麼渡過的。
到了台灣的基隆港,下船,當時的交通不是那麼地發達,鐵路還沒有自強號,她就自己問,坐上火車,到了台中,到那裡,人生地不熟,就到派出所去問當地警察,還好是日據時代,語言溝通不是問題,而警察也幫她找到曾祖父的家。
到了那裡,曾祖父已經娶了另一位曾祖母了,尷尬的狀態,曾祖母都帶著小孩從日本千里迢迢找來這裡了,曾祖父的家人就安排她成為曾祖父的二老婆,但是,我那內在無敵強悍的曾祖母怎麼能吞得下去? 明明她就是先來的,為什麼要變成老二?
她內在的不服輸,讓她過不了自己那一關,雖然千里來台,但卻因為無法接受要和人分享丈夫,就開始把丈夫愈推愈遠,一直到後來,曾祖父有機會出差到日本,帶的是另一位曾祖母的家人,而不是日本人的曾祖母,當時,台灣常要躲空難,她就一個人帶著孩子去躲,日子很辛苦。
她到99歲時過世,從來都沒有再見過她的爸爸,沒有信件,只回過日本一次或二次。
想到這時,我都會想,她會不會也常常有自己也變成泡沫的感覺?
我覺得很有意思的是,小時候我對人魚公主愛不釋手時,我完全不知道曾祖母的故事,但整理下來,她的經歷和人魚公主故事的意象也太相似了。
到我國二的時候,迪士尼推出了小美人魚,那時,我瘋狂地反覆看了小美人魚千次有吧! 哈哈,結局和舊版的故事不同,在這裡,小美人魚受到了父親與家人的支持,青少女的我看到那幕總是忍不住地流眼淚,或許那是一個曾祖母夢想的結局。
時光飛逝,到了我要結婚的時候,我也選擇了一位外國人,也是放下一切遠渡到另一個國度,不同的是,我有家人的祝福與照顧,老公沒有另一個老婆XD~ 婆家也對我很照顧,不過,正常的婚姻嘛,總是會有些波折、受傷與痛苦。
當我在思考人魚公主故事給我的影響時,我發現我在instagram上的一個post,是在2014年10月,那是我的婚姻黑暗期,我居然選了小美人魚看著大海,想把腳縫起來的圖片,然後寫下,在適應一個社會後,最終還是想要舊的自己回來。

那是在一個要丟掉舊自己,與創造新的自己的一個交界,新的自己還沒成型,唯一最熟悉的舊自己卻需要拋棄,想跳回海裡。
我在想,曾祖母或許也有過同樣的想法?
我和我媽兩個人都離開台灣,嫁給在異地的伴侶,重覆這個”傳統” 有時讓我感到很有趣,一代又一代,雖然重覆傳統,但是,整體的狀況都比前一代好,或許,透過這一次又一次的”家族練習”,我們都找到和解的療癒,也在這過程中,我更看見與體會曾祖母強韌的力量,有她的力量與堅持,才能夠有今天的我,也相信,這份力量也代代相傳。
這個探索兒時最愛童話的練習非常有趣,你兒時最喜歡的童話故事是什麼呢? 它和你的人生經歷,或家族歷史又有什麼關係呢?
近期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