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ack Lives Matter的內在省思

「沒有被村落擁抱的孩子會把村落燒掉,只為了感受它的溫暖。」~~非洲諺語

最近,黑人騷亂的事件,激起了許多人內在很多不同的感觸,我分享一下自己視角範圍內的觀察,我看見我接觸到的華人社交媒體或新聞裡,許多人對Black Lives Matter或BIPOC(Black, Indigenous, People of Colour,黑人、原住民、有色人種) 的相關活動有很負面的評價,許多貶低黑人族群的言論充滿著標題或留言區,很多言論聽起來充滿了歧視,讀著,心裡有種抽動的酸楚感。

我覺得,看那些評論下面,有一種痛,是華人族群的痛,在我的心裡的陳述情節是: 我們也被歧視,在歷史上也曾被帝國殖民主義剝削,所以反過來檢討自己文化或條件不足的地方,要像白人那麼優越才可以,我們很努力地想要變得優越,努力地進步,提升自己的能力、可見度與被接受,我們對於自己所處的種族地位與階級感到滿足,完全接受白人歷史上宣傳的觀點,在潛移默化中,也覺得黑人是暴力、危險、可怕、罪犯的象徵,向白人的意識型態靠近,在這裡是舒適區,當黑人出來”搞事”時,打亂了舒適區,抗爭、為自己出聲、騷亂與抗爭激發出好多內在複雜的情緒,究竟,身為一個適應力超強的華人族群,要在這件事情上站在哪一邊? 怎麼能贊同已經深入意識的暴力、危險、可怕與罪犯呢? 一定要站在認為是優越的那一邊,但是,同時間,認同為優越的那一邊也是曾經剝削,或正在歧視自己的那一群人。

這是浮現在我內在的故事情節,我相信,同一件事情也會在每個人的心中激起不同的故事情節,而這些故事情節都與我們成長的經驗、接觸的人事物、家族的歷史與靈魂累世的遭遇相關,你在看這件事情時,內在激起了什麼樣的故事情節呢?

我覺得,我們特別需要深入地去看見自己的故事,因為,當我們深入看見的時候,會開始發現,想要投射出去批判的欲望,或是,選擇站在哪一邊的驅動力是什麼,我對於選擇哪一邊,或替哪一邊說話沒有太大的興趣,我有興趣的是,為什麼我會選擇我想要選擇的那一邊? 在這覺察的過程中,或許我能夠做出一個有意識的選擇,而非盲目地因內在無意識的驅力而站隊。

我在殖民的這個部份,特別心有所感,或許是因為在我們祖先裡曾經有人慘烈地經歷過,被一個外來的群體誣名化,搶走財產、家破人亡、奪去生命等經歷,我對於被剝削群體的感受特別強烈,這是我目前內在所處之處,那你呢?

這段時間,我能觸及的視角裡,也有幾位白人朋友或療癒者,他們對於Black Lives Matter的運動,對於自己祖先可能曾經參與的種族歧視與行為感到很深的愧疚,懷疑自己是否因為使用了某些被殖民原住民族的療癒工具、知識與技巧,而繼續地在進行與鼓勵殖民主義,也懷疑自己是否還繼續地在當加害者,不論有意識或無意識的。

在薩滿的領域裡,有許多殖民相關的敏感議題,比如,白人們向其他原住民族學習來或拿取來使用的儀式、靈性實踐方式等,都有很敏感的殖民軌跡,到底是白人搶來的,還是得到原住民族群允許而學習的,在使用這些原住民族的文化時,是否有文化挪用(cultural appropriation)的疑慮,我看見我的白人薩滿朋友們,因為自己白人的身份,在加害人與被害人的集體意識中掙扎著,他們叫這個White Guilt,身為白人的愧疚,很強烈地感受到,這些很有意識在覺察自己的療癒者或薩滿實踐者們,很努力地在找尋他們身為白人現在的定位與平衡,還有,他們現在能夠做什麼來對祖輩們曾做的殖民行為,做些改變。

在殖民主義從1500年開始,一直到現在2020年,500多年,或許,現在,是一個重新審視不同膚色、文化、歷史族群的時機了,從過去單一人種對世界其他人種的優越感、入侵、剝削、佔領與種族清洗的狀況,或許,人們漸漸地能夠開始用一個新的思維來看待不同種族人們間的關係,每一人種能夠從一開始覺得對方特別奇異,到現在全球化後,我們能夠了解不同人種或不同文化,只是該人種外在穿的外皮,但是,我們的內在全都一樣。

我們分享著同樣的情緒、欲望、被愛與被尊重的需要、歸屬感,也分享著相同對不公平事件的創傷經驗、愧疚、羞恥、憤怒與恐懼。

我在想,我們是否正在學習看見所有生命同等重要的路途之上,但在說all lives matter之前,我們需要給那些生命一直不被重視的族群機會、空間與時間,讓他們知道,我們看見、正視與承認他們的傷痛,給他們時間站起來與療癒,而不是去責罵他們不該有這些感覺與行為,因為長久以來,他們的lives一直都沒有matter過。

這句非洲諺語「沒有被村落擁抱的孩子會把村落燒掉,只為了感受它的溫暖。」聽起來有種悲劇人物的味道,但用在描述曾經受過創傷的人身上,再真實也不過,黑人身為一個群體,四百多年來,沒有被擁抱之外,還遭遇各種不平等的系統性歧視與對待。

如果看見這些運動的發起讓你感到非常不舒服,或許捫心問問自己,我是不是也有被村落拒絕的時候? 是否也有被排斥的時候? 是否也有被輕視或甚至霸凌的時候? 是否也有被暴力對待過?

我們每個人內在都有那個不被擁抱的孩子,可能是原生家庭裡、長輩親戚家族裡、學校裡、社會裡、文化裡、或是曾經迷途犯罪過,如果,我們有過這些經驗,內在的那個孩子絕對能夠懂得其他孩子的心情,不管其他孩子的膚色、文化背景是什麼,所有生命都分享著共通的心情,只要你願意傾聽與了解,了解與療癒這個孩子,我們也同樣能夠了解與療癒其他孩子,因為,我們全都緊緊相連在一起。

發表迴響

%d 位部落客按了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