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性辨視力 Spiritual discernment

前一篇寫到警醒與恐懼的分別,我想要再進一步地探索「靈性辨視力」(spiritual discernment)的概念,我認為,這在靈性學習上,是非常不可缺少的一個能力。
在走上靈性道路之前,我認為,有一件重要的事,那就是了解與覺察自己,在我們選擇任何一項工具、老師或方式之前,我們都需要先問「為什麼」,這是靈性辨視力的開始。
為什麼想要做靈性的學習?
有時候,我們很容易盲目,對於為什麼要學習一項東西的原因連自己都不清楚。
可能是身邊的人都在學,所以我不學的話,好像會落群。
可能是生活太痛苦,想要找個慰藉與溫暖。
可能是想要得到他人的羨慕、贊賞與認同。
可能是想要學些神力來讓生活盡如己意、操控他人。
可能是孤單,需要找到一個能感到歸屬感的地方。
可能是想要找到人生的意義,想了解宇宙如何運行。
可能是對探索真理有渴望,想要找到答案。
出發點不同,我們就會吸引來不同的工具、方式、老師與同學,因此,我認為,先問自己「為什麼」是了解靈性辨視力的第一步,你想要找到或想滿足自己的是什麼? 要非常非常誠實地回答自己這個問題,誠實是靈性辨視力的基本要素,如果,對自己都不能誠實,那怎麼找到對的路徑?
如果,你想要在靈性道路上尋找的,是溫暖、慰藉與歸屬感,那麼,就會在靈性的圈子裡,找到一個團體,在最開始,可能會覺得「哇,我被接納了! 這裡有一群和我志同道合的朋友,他們懂我,我們可以一起做一些讓我們一起感到舒服的活動、儀式、祈禱與療癒。」
在這個圈子裡,可能你會有一陣子能感受到需要的溫暖與歸屬,但是,再過一些時間,你可能會開始發現自己又會回到人際相處間的舊問題上,比如說,加入團體前的爛好人,如果沒有從核心下手去面對與處理當爛好人的原因與症狀,在新的團體裡,很快又會面臨當爛好人的處境,想說不,又說不出,沒有個人界線,又被新團體裡的某些人當踏腳墊。
就算處在靈性圈子裡,有靈性活動時美好的感受,但是,在人際相處上,還是需要回來面對最根源與核心的問題,於是,就開始出現我喜歡這項靈性學習,但是,那裡的人卻有很多我看不下去的行為,所以到底是這項靈性學習的方式不好,還是那裡的人不好,有時候,我們分不清楚,因為全都纏繞在一起了,看到那些人就想到那項靈性學習,繼續靈性學習就讓我想到那些人。
除非,我們能夠有很覺察的心去分別到底是別人、是靈性學習,還是我,否則,我們會把對人或對自己的感受加在那項靈性學習上面。
如果,你在靈性道路上想要找到的是神奇的力量,讓你能兵來將擋,水來土淹,最好有時候,還可以拿來操控身旁的人事物,讓事情盡如己意,那麼,我們就可能找到一個團體充滿了和你想要同樣事情的人,在這裡,可能會遇見很多超大的Ego鬥來鬥去,「我的法術比較強大」、「我的師父功力比較高深」、「我的護法/指導靈地位階級比較高」、「我的方法才是正統」、「那我們來鬥法」…等狀況,因為,當你想要能夠操控一切,就會想要透過競爭成為最強大的那個,如此,才能夠操控一切。
如果,你在靈性道路上想要找到的是別人的認同與贊賞,那麼,你會想在團體中做一切努力,就想要別人為你按個讚,說你好厲害,覺得你很神,覺得你是somebody,如果原本就是有些自卑的人,也不是特別有錢有權,在團體裡很期待能夠被重視認可,但是,團體裡的權威人士卻不親睞自己,有時還會對做出來的事情有些意見與指教,激發出內在不平的感覺,或許會想要離開並自成一格。
我認為,我們在靈性道路上尋找的,很多時候是在原生家庭中缺乏的,上面提到幾項尋找的包括: 愛、溫暖、慰藉、歸屬感、認可、掌控…等,有時候,會很無意識地在靈性老師、宗教領袖或大師身上,尋找理想中的爸爸媽媽與理想的家庭,好像在那裡能夠填滿我們內心的某些空缺。
可是沒有人能夠替代我們的父母填補這些空缺。
海寧格對靈性道路與學習有一個有趣的觀察,以觀察釋迦摩尼的靈性道路為出發。
他說:「當人們談到靈性,我看到他們實際上想要獲得的是什麼—我敢公開說嗎? —他們的媽媽。對靈性與靈性成就的渴望經常是對媽媽的渴望。
佛祖實際上發生了什麼事? 他在他出生時失去了他的媽媽,這就是發生的事情,這事件後來被用各種不同的故事巧妙地用糖衣包覆起來了,包括他第一次看見死人後,他就離開了他王子的生活,離開他的妻兒,但是,在他內心非常深的地方,第一個知道的死人是他的媽媽,為了生下他而死亡,如果你了解這點,你可以了解他的教導是關於遠離苦難,這教導來自於一個母親為他難產而死的孩子。
我並不是要否認佛祖所有的教導,佛教是一個偉大的運動,它對人類全體有非常偉大的影響,我對這一切沒有任何質疑,然而,如果你從這個角度來看,你會看見這也是非常普通的,這是一個普通的人類運動,我無法看見超越這的部份。
我也觀察到當人選擇走上奧秘的靈性之路,他們通常拒絕照顧小孩,或他們會拋棄妻子,他們拒絕勇敢面對普通人的成就與責任,因為會讓他們失去些什麼,他們從地上抬起一塊地,稱之為靈性水平,但是,他們是自我中心的,他們可能談論著放下自我,但是,他們在冥想著什麼? 當然是冥想著他們的自我,那他們想要開悟的願望呢? 他們要這做什麼? 當然是為了他們的自我,在這當中有非常巨大的欺騙在裡面。」
因此,靈性辨視力始於對自己的認識、覺察與誠實,如果,我們不了解自己,不管我們使用了什麼工具、用了什麼方式、跟了什麼老師、進入了什麼團體,我們都會被推著回來面對自己最根源的傷、缺乏與恐懼。
近期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