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出擔憂的出神泡泡

前幾天帶著兩個女兒一起來趟girls’ trip,到加拿大安大略省的Tobermory去探險了幾天,旅行的過程中,有了一些體悟。
旅行過程中做的選擇,和人生中做選擇的過程很類似。
我選擇了一間旅館,網上評價不錯,價格中等,三人一起入住後,床的尺寸不對,樓層不對,有一隻蒼蠅停在枕頭上,地毯感覺濕濕黏黏,燈光暗淡,再三看了我訂房的細節,和實際差異蠻大,於是,我和旅館反應了一下,因為是旅遊旺季,接待人員告訴我,床的尺寸就是這樣,沒辦法幫忙,我預訂的樓層已滿,只剩這間,聳聳肩。
回到房間,我問了小孩是不是想要在這裡住三天,小孩說:「好啊好啊!」小孩只要興奮開心,和媽媽在一起,哪裡都是天堂,哈哈!
但是,我睡不著,怎麼樣就是睡不著,我沒辦法舒服地躺著,整個身體對這個房間與所處的情境很不滿意,在心裡一直思量著,「我要換旅館嗎? 要換去哪裡? 換會比現在好嗎?」
開始上網找地方,把之前找過翻過的網頁再查一次,看有沒有離目的地較近的地方,全都訂光了,拉回同一個城市,發現附近一間旅館剩一個房間,網上評價看起來和目前這間差不多,但貴一些,我心裡又開始滴咕:「換真的會比較好嗎? 萬一搬去又很爛,不就白搬了?」
於是,我在那猶豫來,猶豫去,上上下下該網站三次,凌晨2點,房外的製冰機再度鏗鏗鏘鏘之後,我決心再上一次網站,心想,如果還剩那一間房,我就訂,沒想到,真的還在那等我,馬上下訂。
訂好之後,我終於能夠入睡,因為,我覺得,不論下一間旅館是如何,我為我目前的不舒適做了些什麼,未來的事就未來再煩惱吧!
隔天,離開該旅館,帶著行李,我們照著旅遊的計劃前進,開車的路上,我還是在想著「萬一換過去一樣爛怎辦? 床不夠大怎辦? 去了說沒房間怎辦? 未知爛透了!…………」當下,我沉溺在這些思想的大海之中,好像被擔憂的想法附身,完全沒辦法好好享受沿途風景,和後座正開心唱歌的小孩一起歡樂,在我抬頭起來看後視鏡時,我看見了眉頭緊鎖的自己,「咦! 明明正進行著夢想已久的旅行,我居然面目可憎的!」
在那瞬間,突然有大夢初醒的感覺,從擔憂想法的出神狀態中回到了現實,有一個想法浮現,這和我做生活中很多決定時的模式很像,我很常會猶豫,要a 還是b,一直有選擇障礙,大到人生中的決定,房子裝修的選擇,小到買衣服、買禮物、買大大小小的東西也有選擇障礙。
那一刻我看見了自己為什麼會猶豫不決,因為,我沒有辦法重視與相信我做的決定是對的,是好的,是正確的; 但反過來,這世界上哪有絕對是對的、好的、正確的決定呢? 就像我訂了不滿意的旅館,不滿意,就想辦法行動去改變我不滿意、不舒服的狀態,不需要陷入被害者情節裡,如果,我不做任何事情去改變,那我不爽是自己造成的。
既然,我已經選擇改變,改變的結果也不是此刻能夠控制的,我為什麼要用未知的結果來折磨自己,而不能好好地享受我當下的旅程、景色與小孩的陪伴呢?
在那一刻,我做了一個內在的決定:「老娘做了這個決定,既然做了選擇,那就是此刻最好的選擇,我不想其他的可能性了,反正到時有狀況的話,到時候再來煩惱,現在我要好好享受旅行。」
下了這決定後,我把一切拋到腦後,盡情地享受旅程每個美好的小細節。
那天晚上,開車到旅館的停車場時,旅館座落在湖旁,接待人員很友善,進到房間,一陣清香迎面而來,每個角落都很乾淨,我很開心,沒有讓擔憂的想法淹沒我一整天,因為,那些擔憂都會是浪費美好的每一刻。
我覺得,這和人生在做改變的決定或選擇時很像,我們很容易在自己的內心裡,用想像力製造出許多擔憂,然後,整個人就泡在擔憂的出神泡泡浴裡,整個出不來,那是對未知、不確定、無法控制事物的恐懼,但是,若我們沒覺察地待在擔憂泡泡浴裡,我們看什麼都是擔憂,看不見在泡泡外面的美好,而把自己沉浸在泡泡裡的,沒有別人,是自己。
近期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