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的抱怨

做療癒的時候,我習慣建議個案找出一個你想要面對的問題,在此當下,直覺地,你想要處理什麼?

有時候,這個問題非常顯而易見,因為,那像是一把在心頭上熊熊燃燒的火,急切地尋氧氣與出口; 有時候,我們卻找不到任何線索,沒有感覺,好像有什麼就做什麼,能看到什麼,就看什麼,都可以,但是,這並不一定代表真的沒有任何地問題想要面對,因為,個案帶著自己來到這裡,不論是有意識或無意識,內在都有一個推力,帶領著自己看見一個方向、答案或解決方式。

找到核心的抱怨,是療癒過程中的第一步,因為,在這個核心的抱怨中,常常能夠看見隱藏在深處,想要被看見與聽見的聲音,這聲音,可能屬於一個人的內在小孩,也可能屬於一個人的家族,或是所屬的文化與國家,核心的抱怨,就像是一個指南針,帶著我們在內在的大海中,找尋前進的方向,航向內在的金銀島。

坎伯有一句話是這麼說的:

你最害怕進入的洞穴結果是你正在尋找的根源。

The very cave you are afraid to enter turns out to be the source of what you are looking for.

~~Josephe Campbell, Reflections of the Art of Living

定位內在核心抱怨的過程,有時並不舒服,因為,這會需要潛進潛意識的陰影之處,在這個黑暗的地方,問自己: 「我最恐懼的是什麼? 會發生在我身上最可怕的事情是什麼?」 閉上眼睛,讓心帶著自己去感覺,讓最直覺的答案浮現出來,不需要過度分析,通常,第一個答案是最核心的。

這答案可能是:

「我會失去一切。」

「我會死掉。」

「我會累死。」

「他們不會善罷干休。」

「他們會殺了我。」

「他們不能沒有我。」

當第一個答案浮現並記錄下來之後,可能會有一些細節出現,那可能是一些情緒或記憶片段,也把它們記錄下來。

接著,我們要再往下一層,問自己:「如果這真的發生了,我會怎麼樣? 最可怕的狀況會是什麼?

可能是:

「我會失去控制。」

「他們會拿走一切。」

「這全都是我的錯。」

「我被拋棄/遺忘了。」

在這裡,可能會開始感到到身體的悸動,去感受在身體的哪一個部位特別緊張/痛/不舒服…,這時候,我們連結到身體細胞的記憶,細胞的記憶不止是此時當下的,它包含了從出生前到現在的記憶,也包含了所有前人生活在這世界上的記憶,當然,也可能包含了累世的其他記憶。

當你感受到注意力與身體緊密連結之後,再問自己:「所以,我終極的恐懼為何?

可能是:

「我好寂寞。」

「我會孤獨終老而死。」

「沒有人會了解我。」

「我會瘋掉。」

「我的家人/小孩會恨我一輩子。」

「我再也見不到我愛的人了。」

「我會傷害別人。」

同樣的,在問自己的過程中,仍把注意力密切地與身體的感受連結,因為,那會是最原始,沒有經過頭腦分析的答案。

在我們療癒的過程中,這些核心的抱怨會帶著極強的情緒能量湧現出來,在我們帶著覺察去面對它們之前,這些情緒能量會很像一股無法控制的力量,像開著一台失去控制的汽車,高速衝撞著,可能會發洩在他人身上,看什麼事情都不順眼,可能會發洩在自己身上,高度地批判與傷害自己。

當我們有意識地在情緒能量湧現時,把注意力全神貫注地放到身體上,觀察到底是從身體的哪個地方出現? 到底是哪一段記憶? 哪一個創傷? 帶著柔軟關注的眼神注視著自己,開始給這股情緒能量一個空間,讓它們能被看見與聽見。

我很喜歡用二、三歲小孩鬧脾氣的比喻來形容這股失控的情緒能量,許多人的內在,都潛藏著無法表達的情緒能量,因為它無法被接受,表現出來時,可能會讓旁人生氣、不開心、討厭,為了生存,我們把這些情緒能量暫時壓在一個角落,一次、二次…慢慢累積,原本,也許只是短期的壓抑,但是,生活的環境卻可能讓壓抑成為一個行為模式,我們可能都經驗過,要強壓住一個二、三歲鬧脾氣的孩子,是需要強過於他的力量,我們能有多少多出來的力氣在強制壓抑這麼多的能量呢?

有一天,生命的新階段出現時,會有一些狀況,讓我們沒有多餘的力量繼續壓抑,比如說: 生了孩子、生病、財務危機、關係出狀況…等等,這些情緒能量就會以各種不同的方式,如洩洪般地流洩出來,頓時之間,不知所措。

情緒能量不是我們的敵人,內在的核心抱怨更不是我們要力拼的妖怪,它們是來自於多個二、三歲孩子般的能量組合,因為無法被擁抱,而變形成為怪獸,因此,我們需要給這個如二、三歲孩子的能量愛與關注,還有接受它如是的空間。

許多人在遇到情緒排山倒海而來時,會很慌張,覺得自己一定是做錯了什麼,會想要找方法來控制、阻止這些情緒出現,這就像對待鬧脾氣的小孩時,大人用制止、責罵、強迫的方式,阻止他們的情緒流洩,控制他們的行為,而不是靜下來,去傾聽並製造一個安全的空間,在能夠感到安心地被聽見與看見的情況之下,讓情緒走完,如果情緒沒有走完,就會慢慢積累成核心抱怨,跟著我們許久許久,直到我們給它們空間、時間與關注去傾聽與看見。

情緒來臨時,不是一種錯誤,你沒有做錯任何事情,情緒如流水,能量會有用盡的時候,當一個人把能量全都發洩出來後,若硬想哭出來,還真的哭不出來,會變成笑出來。

最近讀到一段很美的話,這在我們面對核心抱怨時,特別地受用:

當我們休息、冥想與修復的時候,

如果強烈的情緒出現,不要感到困惑。

這世界的心碎,正在尋找空間被感覺,並像孩子般被抱著。

當我們休息時,創造一個空間,

願我們用溫柔的方式去照顧所有苛刻的感受。

When resting, when meditating,
when restoring

If strong emotions come up, let us not be confused

The heartbreaks of the world are looking for space to be felt and held like a child

When we rest, we make that space

May we tend gently to all that feels harsh.

~~Ralph De La Rosa

發表迴響

%d 位部落客按了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