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我答案

「你的成長,不一定取決於你的頭腦了解了多少。

擁有很多的知識與資訊,並不能讓改變發生。

邏輯與推論並無法總是幫助你感到平靜與清晰。

知道更多,或做得更多,並不總能帶給你想要的答案。」

~~mswjake (註)

在療癒或靈性成長的時候,有好多我們想要知道的事情,我們會有千千萬萬個問題想要得到答案。

這個宇宙為什麼是這樣?

宇宙裡究竟有多少個次元?

不同次元裡住著什麼樣的靈體?

這世界的組成是什麼?

神靈會不會不想要理我?

為什麼我會遇到這個人?

我的前世是什麼?

我的來世又會是什麼?

我的靈魂片段在哪裡? 在幹什麼? 是在哪裡遺失的?

清除掉的能量是什麼? 為什麼會在哪裡? 是誰弄的?

為什麼排列要這樣排? 為什麼療癒的順序是這樣? 不是那樣?

內在強烈的好奇心,帶來了十萬個為什麼,我全都想要知道,但是,有時候,過多的問題的背後,潛意識在說的是:「我不想要真切地去感覺現在身體裡有的感覺。」

有時候,問題並不是問題,它只是我們想要用來說服他人接受我們看事情角度的方法,我們想要告訴別人,這角度是正確的,不可能有錯的,因此,由問題產生出來的狀況也是合理的,這是我們試著將自己的信念系統合理化的辦法,然而,問題的根源卻最常出現在「信念系統」。

在這樣狀況下提出的問題,常常只是為了避免解決的方式,而只是想要繼續合理化,在信念系統中出現的狀況。

海寧格曾經舉過一個例子,他問一個個案,「你想要解決什麼問題?」個案告訴他,「我之前去做了催眠,做完催眠之後,覺得那些催眠暗示毀了我,我想要你再做一次催眠,把第一個催眠暗示抵銷掉。」

在這裡,要去看的並不是第一次的催眠暗示,這個問題裡面的根源在於「那些催眠暗示毀了我」,這個強烈感受底下的信念系統是什麼? 是什麼造成了這個感受。

只有向內探索信念構成的來源,並且放下不再合理化信念的需求,才能夠客觀地看見問題的根源,並願意釋放它,進而讓改變發生。

很常,我們會希望能夠在邏輯推敲與演義之中,找到能夠說服我們的說法,好像符合了說法,一切都很美好,卻忽略了,也許在那裡有確認偏誤或其他不同的認知偏誤。

當我們想要知道時,有時代表著我們想要簡化事情,想要有一個論述能夠滿足我們對未知的不安全感,因為,複雜與未知,常常會讓人感到焦慮。

我覺得,常常在我處於這個狀態–為什麼這樣? 為什麼那樣?–我很容易在無意識中,受到一個以恐懼為主的論述裡面,因為,那反映著我內在的恐懼與焦慮,那象徵著我想在黑暗之中,找到一個光亮處,在沒有底的地方,找到一個落腳的地方。

然而,在靈性的探索中,愈走愈發現,好多事情是沒有解釋的,能一時解釋出來,也不代表那是永久的真理,而我們在靈性成長中學習到的就是,如何能夠在那伸手不見五指、未知無底之處,仍能夠平穩安然地存在著,那需要有很深很深的臣服,在那裡,不會有簡單可理解的答案,因此,需要信任自己身心靈的感受,在那裡,自體發光地前進。(我的腦中浮現鮟鱇魚的樣子XDD)

註: 原文–
Your growth is not always determined by the degree to which you understand it.
Having more knowledge and information does not always guarantee that change will take place.
Logic and reason do not always help you access a place of calm and clarity.
Knowing more and doing more does not always bring you the answer you require.

發表迴響

%d 位部落客按了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