薩滿靈魂修復2 靈魂流失與黑洞

2016年時,寫過一篇文章關於薩滿的靈魂修復與靈魂流失,有興趣可以看這裡, 我遲遲沒有再寫下篇,因為,在經驗之中,我覺得還有更廣泛的細節,需要再多做探索。

許多人對於薩滿靈魂修復的認識是來自薩滿的工作坊,書籍,如珊卓.英格曼(Sandra Ingerman)的靈魂復原術,或是阿貝托.維洛托(Alberto Villoldo)的印加靈魂復元療法,這些都是多了解薩滿靈魂修復是什麼很好的一些管道。

不過,我發現,對於靈魂療癒的認識會隨著時間而轉變,幫助薩滿學會(Foundation of Shamanic Studies)開發出靈魂修復(Soul Retrieval)的珊卓.英格曼在出了她的書幾年之後,她告訴她的學生與同事們,她對於靈魂修復的概念與做法有些轉變,原本,很強調創傷部份,並會深入地與個案聊創傷細節的做法,已經被她自己推翻掉,反而,她著重在力量上,也不再細細地去與個案描述創傷細節,許多薩滿實踐者也開始轉變他們的做法,把重心放在帶回的力量上,而不去細述創傷細節。

為什麼? 因為創傷細節已是往事,也屬於過去我們對於事情的看法,把力量帶回來,象徵著不再執著於過去的故事情節,重新開始,重新使用自己的力量。

靈魂流失的一種原因-盲目的愛

有些人對於靈魂流失的認識是: 「我的靈魂被偷走了」,好像這個世界上有個惡意的力量在做這種邪惡的勾當,但是,我這一篇想要主述的是一個不同的觀點,是我這幾年的觀察, 是靈魂流失的一種原因: 無意識與盲目的愛引起的靈魂流失。(請注意: 靈魂流失有太多種原因了,這只是其一,不是通則. )

這一種靈魂流失的原因,是因為我們非常愛一個人,盲目的愛,讓我們無意識地把力量交在他們手中,而這個人不是愛得死去活來的伴侶,而是「父母」

很多時候,我們都會說,父母對小孩有無條件的愛,但如果深入觀察,其實是相反,孩子對父母親有無條件的愛,怎麼說? 從剛出生到七歲以前的孩子,無論父母做了什麼,是好人,是壞人,在外面做了罪大惡極的事,或是常打罵小孩,小孩都是深深愛著父母的,普遍來說,在7歲以前,不論父母怎麼樣,孩子都想和父母在一起,眼睛都盯著父母,愛著父母。

這是人生存的天性,因為,孩子只能夠靠父母才能生存下去,就算這個時代的許多人,是祖父母帶大或是保姆/托兒所照顧,然而,孩子的內心卻總是渴望著父母,如果他們不在,就會影響我們的安全感、信任度以及性格。

如果父母持續地不在身邊,孩子長大了,知道心中的希望是不會實現時,就會對父母失望,好像被背叛,決定自己也不要再守在那裡,要把心門關起來,或是,改變策略,讓我當個聽話的孩子,優秀的人…等來證明給父母看,我是值得你關注的,於是,這樣的小孩反過來照顧父母的需求,用很大的力氣只為了要得到父母的認可與肯定。

這樣做的孩子必須犧牲一項非常重要的東西—自己的力量,靈魂就是我們力量的來源,在這樣的狀況下,孩子出於對父母盲目的愛,無意識地把自己這一部份的力量送給父母用,靈魂的流失不是被邪惡力量偷走的,而是自願用滿滿的愛奉上的。

代代相傳的愛之黑洞

父母在最開始無法給予小孩,讓小孩會轉變成這樣的給予者,可以再往上追溯父母與他們父母的關係,很常會發現,父母可能也把他們的靈魂交在他們父母的手中,或是其他原因,導致他們內心有個黑洞,這個黑洞造成他們無法給予我們需要的關注、愛與支持,因此,小孩送給父母的那一部份力量是用在填補父母黑洞之用。

我舉個自己的例子,這樣會比較清楚好理解。

我的媽媽生長在一個重男輕女的家庭裡,從小,不管她做什麼,都很自然而然地不可能得到正面的關注,她在性別上,就已經歷了靈魂流失,因為,力量無法施展與被看見,她為了想要被看見,就盡全力地在各方面表現得優秀,成為一個言聽計從的Good girl,父母說什麼,她就盡力配合什麼,非常大方地給父母,照顧父母各種需求,但是,仍然無法得到他們的認可,因為做再多都是應該的。

長大之後,她希望可以找到一個能夠看見她的男人,再辛苦,做再多她都願意,只要他能夠看見她,但是,因為從小到大所處的環境,她很習慣地只會選擇看不見她的人,看得見她的人,她會潛意識地自動跳過,於是,她選擇了我爸爸,當時他正處在人生的谷底,爺爺突然去世,身為大哥的他必須一肩扛起7個兄弟姐妹與母親的生計,他原本的夢想都碎了,在那低谷中,我媽出現了,才交往幾個月,她告訴傷心的爸爸:「沒關係,我們可以一起,讓我來幫你。」

於是,她開始盡全力地當孫媳婦、媳婦、妻子、大嫂,所有的責任全上身,做得非常好,但是,沒有人看見她,甚至,還埋怨她做得不夠好,再一次,她無法被看見、被認可,又回到兒時的狀態中。

於是,她轉向我–她的女兒,我也是天性就愛著媽媽,我當然要不顧一切地支持她,於是,我也對媽媽言聽計從,也是好女兒,也想要得到媽媽的認可。

在青少年一度反叛的個性,讓我開始不再想言聽計從,來了一場家庭革命,媽媽很苦,我也很苦,爸爸又沒辦法給任何的愛、支持與關注,他們的關係也很惡劣,最後,我又下意識地改變策略,變成媽媽的好朋友,聽她訴苦,和她一起埋怨爸爸,一起討厭爸爸,我把她的苦拿過來一起承擔,我用我的生命力去填補媽媽得不到愛與關注的黑洞。

情同姐妹,不是很好嗎? 問題在哪?

有人會說,這樣有什麼不對嗎? 這樣不是感情很好的象徵嗎? 我也曾經一度這樣認為,我們感情那麼好,這有什麼問題?

問題在於,很多時候,我內心感覺我像媽媽的媽媽,我需要在意媽媽每一個心情,她心情好或不好,好像都是我的責任,我有義務要讓她快樂,媽媽給我物質上的照顧,但是,在心靈上,我一直做她的支柱,是她可以依靠的對象。

然而,我的責任不是成為媽媽的媽媽,那是外婆與媽媽之間的課題,我卻硬拿過來代做,於是,我把生命力投注在不是我生命功課的地方。

我的媽媽對外婆也是同樣的感覺,她也需要去照顧她媽媽的每一個感受。

愛的秩序(The Order of Love)

海寧格觀察到,我們的家庭裡有一個天然的秩序(Order),當這些秩序被打破時,生命之流就會因而受到阻礙,每個人的生命都會用在填補阻礙造成的黑洞之中,其中幾個重要的秩序是

「父母給予,孩子接受」
「父母生於孩子之前,因此,父母的地位大於孩子。」

有些人看到這兩句話會很爆炸,但讓我解釋一下,在理解這兩個秩序之前,我們需要把孝順的「傳統」先丟去一旁,因為,我覺得,孝順已經被扭曲到不是最原本孔子想要表達的孝順了。

父母的地位大於孩子,這表示父母在靈魂的重量上大於孩子,因此,父母可以承擔起自己生命的責任、傷痛、重擔與經歷,那些是父母來到這個世界上必須學習與面對的,父母處在較大的地位裡,不輕易地把自己人生的功課加諸在孩子身上,不要求孩子來為自己做人生功課,而是自己再往上一代、上上好幾代、或是橫向地向同儕或專業找到力量的支援,對自己的人生負起責任。

在這個秩序裡,孩子不踰位去搶父母的責任或人生功課來承擔,如果父母不覺察自己正在這麼做,那麼,孩子需要學會畫界線,把父母的留給父母,相信宇宙間有一個更高的力量引領著父母學習他們的生命功課。

這麼做,會引起很多的愧疚感、罪惡感,尤其在扭曲的孝順概念之中,「這樣我不就不孝?」「別人會怎麼看我?」

這些愧疚感與罪惡感也就是把靈魂扣流住的黑洞們,生命力量不停流進黑洞中,要如何能夠讓你的生命更加地繁榮興盛呢?

因此,這裡你可以看見我與媽媽和外婆的問題在哪裡了,我們都很急著要幫自己的媽媽受苦,想說「只要我也幫忙受一點苦,她就不會那麼苦了。」但犧牲的卻是我們自己的快樂與幸福,再者,孩子幫忙受一點苦,父母就不苦了嗎? 還是苦啊! 因為,他們的傷痛沒有療癒,仍舊彌漫著痛,甚至還會發炎,大家跟著一起活在傷口中,許多講孝的故事都會說到目蓮救母的故事,但木蓮至少也是先去累積許多功德,不止增加自己的力量,也服務了整個僧人社群,靠社群的力量一起來拯救母親,而不是直接到地獄去和母親一起受苦,來幫忙分擔苦難,那一點幫助也沒有。

如果,你是盲目地愛著父母的good girl or good boy,那你需要看見這個更大的架構,因為,父母不會因為你分享生命力給他們填補黑洞,生活就好起來,相反地,你們都不會好。

看見這種靈魂流失並不起源於邪惡的力量,而是一代傳一代的無能為力,我們能夠更覺察地告訴自己:「可以在我這裡畫下句點了。」這個靈魂修復的動作是我們可以自己覺察並開始行動的,我們從畫下界線開始,不再把父母的喜怒哀樂當成自己人生的職責。

身為父母可以對孩子做什麼?

不要孩子承擔我們的人生功課

有一天,我想要找女兒們去散步,但沒有人要跟我去,她們只想做自己的事,所以我開玩笑的假裝哭哭說:「嗚嗚,你們都不跟媽媽去,媽媽好桑心。」大女兒轉過頭來:「Mommy, your feeling doesn’t get to hurt so easily. Stop pretending.」(媽媽,你才不會那麼容易受傷,不要再裝了。)

當下我聽了她的話,覺得她的話好有哲理,她居然感受如此通透,我問她:「如果媽媽很容易受傷,那你要不要跟我去散步?」她說:「如果是那樣的話,我會只好不做自己的事陪你去散步,可是我會很討厭散步。」

在那當下,我很開心聽到她這麼說,這代表她不需要用她的時間、能量與精力來填補我內心的黑洞,我想要散步,那是我的選擇,我有滿足自己的責任,但那不是她的責任,她可以用她的時間去做讓她快樂的事,於是,我們之間沒有黑洞需要填補,大家都可以自己快樂著。

如果你是父母,你真的會因小孩不陪你去散步而感到受傷,接著真的情緒低落或激烈到逼著孩子和你一起去,這是種情緒勒索,那需要去探索的,不是孩子為什麼「不聽話」,而是,你為什麼無法滿足自己? 你缺了什麼? 需要孩子用「聽話」來滿足你? 開始覺察自己的想法,並拿回自己的責任是給孩子最大的禮物,孩子的存在目的不是滿足我們的。

夫妻間的不和諧不是孩子的責任

另外,夫妻之間不和諧也是造成黑洞很大的原因,孩子常要把自己的生命力用在維持家庭和諧上,像我的例子,我父母不和諧,於是我給媽媽爸爸沒給的愛與支持,但那是我的功課與責任嗎? 不是! 那是他們兩個大人之間的事。

我的小女兒對我和我老公之間的口角特別敏感,她是那種天生想要來彌平黑洞的人,因為她有很開放的心,是很溫暖的靈魂,每當我和老公吵架時,她就會很緊張地來問我:「媽媽,你還好嗎? 我給你秀秀,告訴我你怎麼了? 爸爸是不是對你不好? 我去罵爸爸。」

如果,我是心裡有黑洞的媽媽,這種溫暖來得像場及時雨,給我安慰,我當然要收,並且,還要把她拉過來我這一隊,一起對抗爸爸,就像我媽和我一樣,但是,這麼多年的療癒畢竟不是白費,我開始學習和她說:「寶寶,這是爸爸媽媽之間的事,我現在很傷心,不想和爸爸講話,但那是我和爸爸之間的事,我和爸爸有責任把事情溝通清楚,你不需要幫我們,就像你和姐姐吵架,你們也是吵一吵之後就好了,這是一樣的,你不需要擔心因為我們是大人,你是小孩,媽媽可以的,你相信我嗎?」

她點點頭,我送她去玩,她開開心心沒有負擔地去玩耍了。

父母之間的事是父母間的功課,是我們選擇要成為伴侶,因此要一起面對,很困難時,我可以和朋友訴苦或幹譙老公,也可以尋求不同專業療癒領域的協助,不論如何,孩子都不需要承擔我們的人生功課。

結論

因此,靈魂流失有時候可能是出自己愛而不自知,要修復這樣流失的靈魂,需要我們的覺察與決心,過程不容易,因為要面對自己的黑洞,看見我們一直以來都在填補著什麼樣的黑洞,並下定決心設定界線,相信父母也讓宇宙的力量帶著,走在他們需要走的路上,如此,生命之流才能夠由上而下流到需要去的現在與未來。

發表迴響

%d 位部落客按了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