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擇不責怪

你生命中最美好的時光是那些你決定你的問題是你的,你不把問題怪罪在你媽媽身上、生態環境上、或總統身上,你會理解到,你掌握了自己的命運。~~Albert Ellis

選擇不再責怪,是往療癒與內外在和平前進很大的一步。

當我們帶著責怪的情緒看週圍的人事物,我們很自然地把自己拉升到一個道德較高點,「都是因為你的錯,所以,我現在可以理所當然地來譴責你。」責怪的時候,對方在我們的眼中,再也不是一個普通的人類,他是一個壞人,我們甚至可以在慣用的語言裡面看見非人的詞語: 惡魔、妖怪、狐狸精、妖婆…等。

在眾多不同的歷史記錄中,都有責怪的蹤影,歐洲歷史上,獵女巫,是一個男人「責怪」女人的時期,男人把許多的不幸都歸疚到女人的身上; 納粹是一個自認為較高等的人類把自己的不幸「責怪」給另一個群體; 文化大革命是一個階級把不幸「責怪」給另一個階級。

這些看起來像不同的事件,但人性的本質是相同的。

在現代政治上,更是每日新聞頭條,某某國家「責怪」另一國家,某某政治人物「責怪」某某政治人物; 在今日西方政治正確的氛圍之下,一個身份團體,如性別團體,「責怪」其他的人不給他們的身份認可,或是責怪他人不用他們期待被稱呼的代名詞與他們互動。

在家庭裡,丈夫「責怪」妻子無法讓自己舒坦,妻子「責怪」丈夫不負責任,不能給予自己想要的,孩子「責怪」父母無法提供任何成長中的需求。

有些人或許會認為,就是因為他們做錯了,因此,我有「權力」與「權利」可以去責怪他,但是,如果,閉上眼睛,去感受自己的身體,當我們在責怪的時候,身體的感受是什麼?

心門緊緊地關上,咬牙切齒,雙拳緊握、眉心緊皺、呼吸急促、情緒激動、心跳加快,全身肌肉緊繃…

在這個當下,我們無法感到內外在的和平,有的只是憤怒與不平。

然而,若我們深入思考責怪的習慣,可以看見,在責怪的底下有期待,也有互相依賴,這份依賴有很多不同表現的方式,像是,依賴責怪與貶低這個團體來突顯自己的優秀/美好/高尚,是個相對的概念; 依賴對方讓渡出他們原有的「權力」與「權利」,才能夠讓自己有多出來的資源使用。

很常,人們習慣性地認為,只要消滅掉與我不同的人群,世界就和平了,但是,事實是如此嗎? 又或者,這只是孩童式的魔幻思考方式(magical thinking)? 只有在孩童的世界裡,世界能夠黑白分明,好人v.s.壞人,只要壞人不在了,世界就和平了。

在孩童的世界裡,因為大多數的選擇或決定在大人手中,掌控權也不在自己手上,只要出了狀況,是別人引起的,無法感到安全感的話,也是因為照顧者無法給予安全感,因此,在孩童的感知裡,沒有所謂的承擔起責任,或是說,「我能夠做什麼來改善/改變這個狀態?」的想法。

孩童魔幻思考方式有時並不會因為童年結束就終止,尤其,我們常會看見帶著孩童魔幻思考方式生活的成人,外表批著成人的外衣,但內在卻是由一個孩童做主,我想要指出的是,這裡提到的孩童是一個沒有得到足夠愛與注意力的孩童。

這世界的許多責怪與爭端大多起源於這種孩童式的魔幻思考方式,試想,這世上一群帶著這種心情的老孩子們決定世界大事? 到後來,上演的戲碼是加害者與被害者的糾結。

相對於未長大的孩子心態,一個成人的心態是什麼?

心靈上進入成人,代表看見了這世界上不是只有黑與白,不是只有好人與壞人,理解到,所謂的好人裡有陰影,壞人裡有光亮,就連灰也有50個不同色階的灰,一個人的組成有各種複雜的因素,也因視角不同,呈現出不同的樣子。

成人也開始理解到自己的生命不再是掌控在其他人手中,可以靠著自己的力量去選擇和決定,許多在未滿足孩童時期感到不安全的,或是無力的,因著依賴與需求無法滿足,進而成為責怪的因子,在此刻,是可以由自己承擔起責任。

我有時會在個案的身上發現,孩童式責怪的傳承已經延續好幾代,雖然媽媽、祖母、曾祖母、玄祖母…等年紀大我們很多,但是,她們的生長環境卻從來沒有好好地滋養過她們的內在小孩,因此,小孩生小孩,小孩照顧小孩,一群小孩在一起都希望能依賴另一半或是孩子來滿足自己,然而,這種滿足很難達成,父母已經不再,或是父母也是孩子,那麼誰來滋養誰的內在小孩呢?

在依賴無法滿足內在需求的狀況下,責怪就無窮無盡的出現了,這些責怪的最初,大部份是起源於不滋養的內在小孩。

一個人的政治傾向或意識型態看似一項獨立的信仰或選擇,但其實,再深入探究,這並非獨立的,有時候,個案表達對某種宗教或意識型態的厭惡,再深究,他的家族裡都曾經發生過與這些因素相關的摩擦或創傷。

因此,如果要療癒這個世界的爭端,我們需要回到內在,回到自己的家族,去看看哪一些依賴最後失望告終,傷痕之痛,仇恨之深,至今仍只能訴諸責怪,無法和解。

不再責怪,也是把力量拿回來的重要步驟,當我們責怪,表示我們認為對方有某種超能力可以製造我們切身的痛苦,像獵巫的人們,他們害怕這些有超能力的女人會為他們帶來某種不幸,會用她們的力量惡整他們,因此,在她們加害他們之前,先把她們給殺了。

然而,責怪替罪羔羊,只不過是逃避本身內在感到的無力、不安全感和對生命的沒有掌控感,替罪羔羊,事實上,是每個人內在陰影的外在顯化結果。

把你的生命放在自己手中,然後會發生什麼事? 一件很糟的事: 沒有責怪的對象。~~~Erica Jong

因此,學習覺察自己責怪他人的念頭,深入去看見責怪的源頭來自何處,可能是自己的不安全感、無法信任、曾經沒有受到滿足的依賴、無法面對內在陰影、懷疑自己的力量,又或者,責怪的模式已經代代相傳,需要找到最初的源頭,是從誰開始的。

發表迴響

%d 位部落客按了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