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見世界的角度
「我們看世界的方式形塑了我們對待它的方式,
如果山是神靈,而不止是一堆礦石…
如果森林是神聖的樹林,而不止是柴火;
如果其他的物種是生物同胞,而不止是資源;
或如果地球是我們的母親,而不止是一個機會—
那麼,我們會帶著更多的尊重對待彼此。
這就是挑戰—用不同的角度來看這世界。」
~~David Suzuki
我們現今世界運行的基礎信念,是建立在理性的經濟學思考角度之上,它「理性地」把每個人或國家視為一個理性的經濟人,因此建立出財富增長、有效分配資源,以及人與人之間的行為互動,這套非常理性的運行基礎信念建立在人的自利、理性、合理化的貪婪、經濟模型的推演,以及可數據化經濟行為的計算。
然而,它卻也常常忽略了更重要的其他事情,尤其是那些無法計算的、無法數據化的、感性的與無私的東西,比如,陽光、空氣、大自然、在家生育、照顧小孩、犧牲自己無私奉獻的女性們。
這個由男性主觀建立起來的「科學」以男性本位角度為思考主軸,他們忘記思考世界上還有除了這個角度之外的其他角度。常有種感覺,科學在我看起來,帶著陽性,還有西方的社會主軸也是建立這種陽性/剛性面向的,當殖民主義帶著其剛性面進到其他許多原住民的世界,他們自然地去貶低帶著陰性角度看待世界的角度,比如,樹、河、海、山…等大自然元素是活著的,帶著祂們自己的意識,祂們不止是可利用的資源,而是活生生的存在,帶入科學這種剛性、理性,萬物都只是可以計算的資源,可供人類使用的死的東西。
不可否認地,科學理性的本質將我們的世界帶向了前所未有的物質富足,但是,是用什麼代價交換而來的呢? 這麼說,並不是要全盤否認科定的貢獻,而是,過去1-2個世紀裡,我們只用物質表象來衡量世界,不把靈魂的價值也考慮進來,讓我們的世界面臨了不同的危機。
我們什麼時候才能夠再把靈魂的層面也考慮進來,而不止是貶低嘲笑視之為迷信呢? 我想,只有我們開始改變世界運行基本信念的角度,我們的世界才能夠朝著一個不同的方向前進,就像,我們人想要改變,一定要從檢視自身的基本信念與價值觀下手,我們才能夠真的轉換方向,朝我們要改變的目的前進。
近期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