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之流的療癒

用清澈的溪流來比喻寶寶的心靈空間,在剛出生的時候,我們還深深地連結著靈魂與源頭,心是大大地敞開的,隨時隨地都處在脆弱的狀態裡,對人事物的反應非常真實,沒有假裝,不會逃避,不會控制,這個時候,我們的能量就如同清澈溪流一般,可以自在地流動到需要的地方,當我們餓了、冷了、覺得委屈了,很直接地就會用眼淚與哭聲來表達自己,吃飽了,感到爸爸媽媽愛著自己,就會展開燦爛的笑容,能量的流動沒有任何阻礙。


父母在照顧寶寶時,會自然地將他們的豐盛或限制轉到小孩的身上,如果,父母不在身邊,或是人在的精神不在,因為他們有其他事要擔憂,或是,家庭環境像是戰場,常要上演權力爭鬥、生存戰,或是父母有沉重的擔子,不論是經濟上、心理上、婚姻上或精神上…,孩子會在不經意間也幫忙扛起父母揹的重擔。


漸漸地,溪流不再清澈,溪流裡出現了污水、垃圾,可能是自己的情緒垃圾,也可能是來自他人的垃圾,可能是父母的、文化裡的、社會裡的…想像這條溪流充滿著各種雜物的狀態,它的氣味,它的顏色,再想像一下,溪流裡的水是什麼樣子? 能量的流水也許再也沒辦法像寶寶時一樣,能夠自然地流動了。


想哭時,他們說:「不准哭」,因為,我們的眼淚讓他人感到不舒服。


生氣時,他們說:「氣什麼氣?」因為,憤怒的能量讓他人感到侵犯。


傷心時,他們說:「不要再傷心了,快點恢復原狀」,因為,悲傷讓其他人感覺沮喪,沒有人想要感到低落。

寂寞想念爸媽時,他們說:「快去看電視、玩電動」讓我們從自己的感受中分心出來,因為,沒有人知道要怎麼安慰一個感到被拋棄的孩子。


直接表達想法與感覺時,他們說:「你怎麼可以講話那麼直接,要婉轉一點,那樣講太傷人了。」因為,他們沒有能力面對真相。


誠實時,他們說:「你太傻了,幹嘛那麼誠實? 這樣怎可能得到你要的東西?」因為,大家都想藉由操控他人來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


於是,我們戴起了一層又一層的面具,穿起了一套又一套的防護衣,升起了一層一層的防護罩,把真實的自己關起來,因為,沒有人會想要看到「真實的自己」,因為,沒有人在乎「真實自己」的感受,沒有人覺得「真實自己」有存在的價值和必要,因為,當我展現出「真實自己」時,沒有人會接受我。


因為必須掩藏「真實自己」,我們人前一套,人後一套,甚至假裝到後來,也忘記自己究竟是誰了,全都只有人前一套,很常,我問一些人,「你想要什麼?」「你喜歡什麼?」「你的夢想是什麼?」得到的答案是:「我不知道耶!」如果,我再深入地與對方深談,會發現,裡面是有豐富答案的。


但是,阻礙是什麼? 阻礙大部份都是: 「這樣想可以嗎?」「別人會怎麼說? 」「別人會怎麼想?」「我爸媽會怎麼說,怎麼想?」「我老板同事會怎麼說,怎麼想?」「我同學朋友會怎麼看我?怎麼評論我?」


其實,探索到底,這與「受到接納」的需求有極大的關係。


我們都想要被接納,想要自己能夠被看見、聽見,所以,塑造出一個人格面具是能被其他人看見與聽見的,然而,有多少人格面具是與內在真實自己是一致的呢?長期地演變下去,這會形成一個必然發生的悲劇,可能會發生在中年,變成中年危機。


真實的自己 V.S. 精心形塑的人格面具,這場大PK可能會經由婚姻關係、親子關係、健康、事業、人際關係…等不同的面向爆發出來,大多時候,無法再繼續使用精心形塑人格面具的原因是,它們已經不再適合我們這一階段的人生了,如果,我們要朝向靈魂的使命走去,戴著這面具並不能讓我們成為靈魂要我們成為的人,於是,這一層層面具、防護衣與防護罩就成了沉積在溪流裡的大型垃圾,而我們卻無法let them all go,因為,那是我們花了一生累積建立起來的啊!


於是,緊緊地要抓住這一堆垃圾,想像一下,溪流受制於沉積的大型垃圾影響,它會如何流動? 除了污染與臭氣,能量的流水必須要花費極大的力氣才能夠繞過這一大堆垃圾,供我們日常的需求,有人常覺得自己好累,不止肉體上,在心理與精神上也總是提不起勁,很容易情緒化,好像自己被一個無法控制的「靈體」侵擾一樣,有一種被控制的感受。


這種「靈體」是人造的,所有的大型垃圾就是長期累積下來的能量體,那些無法捨棄放掉或是清空的能量體,那能量體是誰? 是自己的一部份。


所謂的「做療癒」是什麼?


第一個,就是把這些長年累月的大型能量垃圾從我們心靈的溪流裡清除,這過程,會需要願意釋放掉不再適合我們,或是,原本就根本不屬於我們的能量,那些我們從原生家庭、傳統、文化、社會等等團體拿來掛在身上的,並不是所有都適合我們人生此一階段使用,有一些存在,是因為過去生活必須,那是過去人們的一樣應對機制,放到現代,就像硬要在已經有虛擬實境遊戲的世界,硬要用一台286的電腦(看不懂就是你太年輕XD!)


第二個,舊的模式可能不是一下子就可以全部丟掉,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我們需要不停刻意地練習覺察,練習管理這些垃圾,讓它們不再可以時時控制我。


第三個,慢慢地清除的過程中,再一次地去感受埋藏在底下的自己,那個被逼著穿上隱形斗篷的自己,問問他:「你喜歡什麼? 不喜歡什麼?」「你想哭就到我懷裡哭吧!」「你很生氣! 那我陪著你一起生氣。」「你很傷心! 我陪你一起流淚。」「你想要誠實說出內心感受! 我在這裡當你的啦啦隊。」「你很寂寞! 我永遠都在這裡陪你。」


這是再一次地連結完整自己的過程,這個自己有好多不同的面向,是我們靈魂的本性,是最柔軟脆弱的部份,在這個過程裡,學習全然地愛自己,滋養自己,並欣賞自己,讓完整的自己有機會呈現出來,有一個空間能夠安全地生活著,自由地做自己。


如此,我們的生命之流才得以慢慢地恢復,可以把能量送到有需要的地方,沒有太多浪費,只有在這個地方,我們才能輕鬆自在地顯化自己想要的生命。

發表迴響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