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知為敗
人「知道」事情,其實,是一件可以讓身體很省力的事情,怎麼說呢? 這要和人「感知」到事情來相比,在靈性的學習裡,我們常會說,要用你的心去感覺,運用你的感知或直覺,但是,如果我們什麼都要有第一線的感覺,那其實生活起來是很費力也危險的,比如說,你知道水在沸騰,不要去摸,如果你「感覺」水在沸騰,那你可能會受傷,當他這樣去劃分知道與感覺時,我突然理解到,為什麼我們都會很想要知道,會想要把事情給具象化、分析、整理下來,因為,我們本能地理解,這會讓我們的身體生活起來比較不費力,但是,現代人又走到了另一個極端,那就是,我們只知道,卻不知道怎麼感覺,或忘記我們可以感覺,沒有感覺的身體也會承受太多盲目的刺激與輸入,會有巨大的負擔,尤其是,當這些知識與現實生活並沒有直接的助益。
兒時早餐店的回憶
你永遠都能分辯出一個人是否在餐廳工作過,有一種同理心只能在站在個肚子餓的人與$28塊錢的豬排之間培養出來,一群龍蛇混雜也能成一家人才有的特殊理解,服務產業能培養出LinkedIn上招募者談到的「軟技能」(soft skills)–紀律、利落、吸收批評的能力,最重要的是,如何讀人像讀書般的能力,工作本身並不會得到多少感謝,好玩,雜亂,若有更多人嚐試餐廳工作,這世界會變成一個更仁慈的地方,我所有遇過的教授們,恕我直言,我深深相信在我在廚房、酒吧與飯廳裡得到的比任何大學裡蘊藏的知識要更多~~安東尼. 波登 Anthony Bourdain
友情與一起成長
深刻友情連結的跡象:
充滿歡笑
鼓勵真誠
歡迎脆弱
真摯與積極的支持
放下防衛
鼓舞彼此成長
給予彼此好建議
在困難時,他們提供幫助
雙方在一起時,感到自己更強壯
Yung Pueblo
殖民與療傷
這麼多年過去了,戰爭是往事,此刻的事實是,不論原住民的後代,或是殖民者的後代,都已經是這片土地上的居住者了,撫平傷口的第一步是,「你不要再否認發生在我身上的悲劇」以及,「我不要再否認前代曾經有的暴力、傷害與壓迫」。從承認歷史的事實開始,從互相認同彼此的受害與加害的事實開始,從這一刻開始,療傷的過程不好玩,經歷過個人療癒的人都能理解,這是多麼不舒服的過程,要花多長的時間啊,更不要說在一個國家、文化與世界的層面上,但是,帶著我們的覺知,不再重演過去的傷痛。
近期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