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時早餐店的回憶
你永遠都能分辯出一個人是否在餐廳工作過,有一種同理心只能在站在個肚子餓的人與$28塊錢的豬排之間培養出來,一群龍蛇混雜也能成一家人才有的特殊理解,服務產業能培養出LinkedIn上招募者談到的「軟技能」(soft skills)–紀律、利落、吸收批評的能力,最重要的是,如何讀人像讀書般的能力,工作本身並不會得到多少感謝,好玩,雜亂,若有更多人嚐試餐廳工作,這世界會變成一個更仁慈的地方,我所有遇過的教授們,恕我直言,我深深相信在我在廚房、酒吧與飯廳裡得到的比任何大學裡蘊藏的知識要更多。
~~安東尼. 波登 Anthony Bourdain
讀到波登這一段話,一段特殊的回憶湧現出來,我的生命中,有一間很重要的餐廳在我小三的時候開張了,那是在台灣大街小巷開滿了各種不同的早餐店之前,那是加盟早餐店開始萌芽之時,開張的美又美早餐店是我媽媽開啟人生新篇章的開始,那時候家裡負債幾百萬,美又美是我們還清債務的新機會。
這間簡單的早餐店有好多記憶在裡面,有我的童年、青春期和青年初期,在那裡,有我的哀愁無奈,也有我的快樂與夢想。
那也是我做過最長時間的兼職童工+打工XDDDDD~~ 很常放假就會被叫來幫忙,從準備工作,如小黃瓜刨絲醃製,漢堡預先割開上沙拉醬,蕃茄切片,再到正式開張點餐、站煎鍋、組合三明治漢堡、倒飲料、送餐,再到洗碗盤,三不五時刨小黃瓜刨到手指的肉分離XD,或是不小心被油或飲料燙到,不知道有沒有人經驗過去餐廳或路邊攤吃飯,遇到老闆的兒子硬被叫來幫忙,結果臉很臭地服務客人? 我小時候就是這種XD~~~ 所以,出去吃東西遇到同樣的人時,都特別能同理他們的心情XDDD~~~
因為早餐店工作很辛苦,我從小能躲就躲,常被罵偷懶,後來就用認真讀書當藉口XD~ 之後下定決心長大不要從事餐飲業,但是,我認真地回想,在這份人生中最長時間的兼職工作裡,我學到了好多好多。
當我讀著波登寫的這段短短的話,我真的覺得,從9歲到21歲之間,雖然我很常不情不願,但是,在那家店裡面,我學了很多廚藝之外的軟技能,比如說,我很會察言觀色,也會知道什麼時候該說什麼,什麼時候不該說什麼,看見了很多人情事故,很多熱情的客人,各種意識型態不同想法的客人常會進來聊天,有些人不止是來吃早餐,而是在早餐店裡找到一群常會在同時間出現的朋友們,來聊個幾句,也有些人會把早餐店變成心靈早餐店,來這裡聊聊心事,吐吐口水,罵罵老公,這個龍蛇混雜,各式各樣人都有的早餐店裡,觀察到了人生百態,同樣的三明治,不同的人可以有好多種不同的吃法與創意。
週末是最忙的時候,有時候,檯前擠滿了人,都在等著吃早餐,我爸媽都會笑說像打仗一樣,一起工作的人就像在戰場上的同袍一樣,有人負責前線,有人負責後場,在那個過程中,要有很強大的記憶力記得誰點了什麼,當年,才沒有訂餐系統,全靠老板的記憶力,找錢算錢也全靠心算,動作要超利索、快速又正確,有時候,大熱天,店裡沒有冷氣,頂著熱,努力地完成每個訂單。
我必須說,我從來沒有從早上4:30我爸媽上工就跟著一起上,實在是太早了,我都是8、9點才上工XD~有一次,我睡大頭覺到一半,轉身看到我媽躺在我旁邊,我看了一下,「嗯? 這時間媽怎麼還躺在這裡?」張大眼睛看,我媽因為早上煮豆漿,一大鍋熱騰騰的豆漿不小心倒了下來,燙傷了她整片大腿,只好休息一天,但是,她隔天藥敷了,又再繼續上工,好像無敵鐵人一樣。
為了快速還債,我媽一度完全善用一個店面的時間與空間,早上賣美又美早餐,中午之後,加賣剉冰、木瓜牛奶,到了傍晚,在店面前的走道加開羊肉爐與魷魚羹,全都我父母一起輪流,沒再多加請人,我常是打工人員XD~~所以,我一個暑假常常就是從早打工到晚,所有餐點的組合都難不倒我。
只不過,無敵鐵人實在不是人類能夠長期維持的變身狀態,身體終究會受不了,我媽終於太累造成低血壓,無法像過去那樣的工作,最後,把剉冰和羊肉爐攤都收起來,只留下早餐店。
在那12年裡,我見證了一個人對於工作的紀律與決心,當有一個強烈的意圖在那裡時,人有無限的潛力在上面。
我對那間早餐店一直有很複雜的感覺,那12年,有好多辛苦與黑暗的時刻,所以,我曾經發誓長大不要做餐飲,也想要遠離這樣的生活方式。
我後來發現自己有一個有趣的模式,我對於身邊辛苦工作的藍領人常會太有同情心,比如說,我請的打掃阿姨,會不好意思要求他們做太多、不對他們太”機車” ,或是會對他們人太好,以致於,我在生活之中,常不知道到底要怎麼在我要你做到我想要的成果,與他們做出來我不滿意的狀況下,找到平衡,我後來發現,我不直接就事論事,是因為在潛意識裡,我會移情,把我媽媽辛苦的樣子投射到他們身上,會覺得,你已經很辛苦了,我不好意思太苛刻,但老實說,要求打掃阿姨做好工作怎是苛刻呢? 因為這樣,往往都沒辦法有單純的僱佣關係。
想要遠離的東西,卻會用這種有意思的方式在生活中提醒著自己。
時間一瞬間帶著我到了父母當時做美又美的年紀,再轉身面對,那裡也有許多歡笑與美好的回憶,像是,我第一次自己做了漢堡,第一次讓客人吃我做的餐點,第一次玩剉冰機,第一次用路邊攤那種大鍋和鐵網子煮麵,在店裡面遇到那些熱情的阿姨們,還有,現在在我的工作上,我瞥見自己使用當時習得的某些軟技能,我對於這間店的回憶有了不同的色彩層次。
也許改變過去就是這樣,不需要真的回到過去,只需要看見一些當初無法理解與意識到的觀點與角度,那麼過去就在這個意識之間,悄然地改變了。
原文:
You can always tell when a person has worked in a restaurant. There’s an empathy that can only be cultivated by those who’ve stood between a hungry mouth and a $28 pork chop, a special understanding of the way a bunch of motley misfits can be a family. Service industry work develops the “soft skills” recruiters talk about on LinkedIn – discipline, promptness, the ability to absorb criticism, and most important, how to read people like a book. The work is thankless and fun and messy, and the world would be a kinder place if more people tried it. With all due respect to my former professors, I’ve long believed I gained more knowledge in kitchens, bars, and dining rooms than any college could even hold.” ~~Anthony Bourdain
近期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