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知為敗
今日醍醐灌頂的一段故事。
很久以前,黃帝聽說道家高人廣成子住在空同山上,特地去拜訪他,黃帝問:「我想要獲取天地之間的精華來幫助五穀生長,養育百姓,我又想要主宰陰陽,順應萬物,要怎麼才能辦到呢?」
廣成子說:「我來和你說說最極致的道理,這道理的精髓幽深渺遠,道理的極致是晦暗沉寂的,什麼都看不到也聽不到, 保守精神,保持寧靜,形體自然就會順應正道,一定要保持寧靜與清淨,不要讓你的身體太過疲勞,不要讓你的精神過於刺激,這樣,你就可以長生,眼睛什麼也沒看見,耳朵什麼也沒聽到,內心什麼都不知道,你的精神就能夠持守你的形體,形體也就會長生,對內謹慎地面對你的思緒,對外關閉起感官刺激,知道太多知識必會招來敗亡。」
接著,廣成子又說:「來,我告訴你,宇宙間的事物是沒有極限盡頭的,但人們都以為有個盡頭,宇宙間的事物是不可能全都得到探測,但人們卻以為有個極限,掌握我所說道理的人,在上,可以成為天神,在下,可以為王,無法掌握我所的道理的人,在上只能見到日月的亮光,在下只能化為塵土。
如果欣欣向榮的萬物都生於大地,最後也會回歸於大地,因此,有一天,我也會離開你,進到無窮宇宙,盡情遨遊於沒有邊際的曠野之間,我將會為日月同時閃耀光輝,我也會在天地間永存,迎向我而來的,我不在意,離我而去的,我也不在意,人不免死去,而我會獨立存在。
這一段話裡,一棒敲醒我的是「多知為敗」,有太多的知識必會招來敗亡。
最近,深深地感覺資訊、知識、訊息到處都是的世界,讓我感到很疲累,我有一種感覺,在網上要找到訊息太容易,找到的訊息全和你輸入的關鍵字,還有過去搜索的記錄有關,大部份的平台都使用「舒適圈」語法,你喜歡的,那就再多推一些同類型的資訊給你,讓人有一種走不出舒適圈鬼打牆的感覺,如果真的突破了語法衝了出去,那不同舒適圈的訊息會互相矛盾,互相攻擊,或是互不相容,搞得像是知道愈多,我會愈矛盾的感覺。
我是一個很好奇的人,當我聽到一個說法時,我很自然地會想要去查這個說法是真的嗎? 有沒有不同的說法呢? 有沒有別種可能呢? 很自然地,我不喜歡只有一種說法,單一信念,單一意識型態的資訊,如果,資訊裡面,又夾雜著單方面的歌功頌德,我也會看不下去,會直接跳過,於是,我會在各大不同的平台之間看同一個主題,再去觀察不同地區、語言、文化的人是怎麼說的。
在這過程中,我常會有:「哦!原來還有這種切入的角度與敘事看法。」
但是,由於現在的訊息量太巨大了,我開始有種消化不良的感覺,變得不管看什麼都看不下去,若是硬是要看,我可以明顯地感到身體在排斥,但有趣的是,頭腦還想要更多,在覺察身體的時候,會感受到頭腦像上癮一樣,還想要有更多的刺激,但是,身體卻一直用焦慮或是急躁的方式來表達:「喂~~~~~~~夠了啦!!! 這些都不是重點!!!」
這時候,就在考驗我到底是要繼續聽頭腦的,還是聽身體的聲音,停下過度塞進資訊。
我不得不說,一開始是頭腦獲勝,因為,不斷進到頭腦來的資訊,會刺激著腦中的多巴胺,讓我可以一直處於受到刺激,接著感到亢奮,很high,等到資訊的接觸到了尾聲,多巴胺下降,頭腦就再渴望更多的資訊來刺激分泌更多的多巴胺,這和用毒品上癮是同一個意思。
資訊其實也帶有能量,任何我們放進身體裡的東西,不論是有形或無形,都是一種能量進到身體裡面,吃太多,會消化不良,看太多訊息,自然身體也會有消化不良的感覺,有時候,我們莫名的焦躁感,就是來自於過度的五官/五感刺激,也會有莫名的疲累感,但因為沒有連上資訊也是能量進到身體裡來,所以,一直累,卻不知道到底在累什麼。
讀到了黃帝與廣成子的這段對話,好像在我頭上來了一記大棒,現代人要知道多,還要更多,還要更廣,還有更多有的沒的需要知道,不然就會趕不上,別人在說什麼就會跟不上…
然而,我們卻忘記了,資訊和食物一樣,也是一種能量進到身體裡面來,究竟,我們在滑資訊時,都是哪些資訊進到我們的內心呢? 有時候,在滑的過程中,沒有心理準備地,會滑到一些很聳動、悲傷、災難…的事情,但是,那真的是我們在那個當下需要的精神糧食嗎?
之前,聽到中醫徐光兵講到一段話,他說,人「知道」事情,其實,是一件可以讓身體很省力的事情,怎麼說呢? 這要和人「感知」到事情來相比,在靈性的學習裡,我們常會說,要用你的心去感覺,運用你的感知或直覺,但是,如果我們什麼都要有第一線的感覺,那其實生活起來是很費力也危險的,比如說,你知道水在沸騰,不要去摸,如果你「感覺」水在沸騰,那你可能會受傷,當他這樣去劃分知道與感覺時,我突然理解到,為什麼我們都會很想要知道,會想要把事情給具象化、分析、整理下來,因為,我們本能地理解,這會讓我們的身體生活起來比較不費力,但是,現代人又走到了另一個極端,那就是,我們只知道,卻不知道怎麼感覺,或忘記我們可以感覺,沒有感覺的身體也會承受太多盲目的刺激與輸入,會有巨大的負擔,尤其是,當這些知識與現實生活並沒有直接的助益。
我有時候,會覺得自己「知道」很多,但有時候,再看看自己「知道」的東西,它們是真的嗎? 是又怎樣? 不是又怎樣? 累積這麼多知識,我就真的擁有它們了嗎? 只是聚積,那對我的意義是什麼呢? 我不可能對所有的知識都感到怦然心動,它們也不一定是永久不變的真理。
一些靈性療癒者會說他們知道,也知道關於個案背後的因果,但有時候,我會不禁地想,我知道一些,但是,我知道了又怎麼樣呢? 我是要去展現出我知道,所以我好特別? 還是我知道,所以我很有力量? 有時候,社交媒體上那種「hey, look at me, I’m special. I can do this. I’m great. hey, look at me.」的心態,不論是有意識或下意識地,會讓我感到不舒服,我還在思考,到底為什麼我會有這種感覺? 或許,是因為,我常常會覺得我還不夠了解我自己,尤其,愈是深入潛意識的學習裡,我發現,很常,問題的所在不是我說出來的這樣,因為,再更深入探索,總是發現常常和我想的不一樣,那麼,我怎麼用我的頭腦去幫他人分析或是結論出,「你那樣就是因為這樣。」因為,我使用的判斷標準只是我所學習過的,接觸過的「知識」,如果,宇宙是無窮盡的,沒有極限的,那麼,我內在的小宇宙,還有多少我沒有探索完的東西呢?
讀著廣成子的回答,我有種釋然的感覺,不論是內在或外在的學習,都不需要太過,適可而止即可,畢竟,一部份的我們已經與天地宇宙的全能全知相連,常常與那一部份內在的自己相連,可以讓我們感到內心寧靜與通達。
原文出自莊子在宥:
廣成子南首而臥,黃帝順下風膝行而進,再拜稽首而問曰:「聞吾子達於至道,敢問治身奈何而可以長久?」廣成子蹶然而起,曰:「善哉問乎!來!吾語女至道。至道之精,窈窈冥冥;至道之極,昏昏默默。無視無聽,抱神以靜,形將自正。必靜必清,無勞女形,無搖女精,乃可以長生。目無所見,耳無所聞,心無所知,女神將守形,形乃長生。慎女內,閉女外,多知為敗。我為女遂於大明之上矣,至彼至陽之原也;為女入於窈冥之門矣,至彼至陰之原也。天地有官,陰陽有藏,慎守女身,物將自壯。我守其一,以處其和,故我修身千二百歲矣,吾形未嘗衰。」黃帝再拜稽首曰:「廣成子之謂天矣!」廣成子曰:「來!吾語女。彼其物無窮,而人皆以為有終;彼其物無測,而人皆以為有極。得吾道者,上為皇而下為王;失吾道者,上見光而下為土。今夫百昌,皆生於土而反於土,故余將去女,入無窮之門,以遊無極之野。吾與日月參光,吾與天地為常。當我,緡乎!遠我,昏乎!人其盡死,而我獨存乎!」
大概幾個月前,我也領悟了和本篇文章差不多的事. 我的起因是想說服長輩正在嘗試的某偏方無益(甚至可能有害). 網上查到的資訊一開始確實讓我有種”哈哈, 你看吧!我就跟你講那個是騙人的” 的勝利感. 但是越查越多後發現背後有太多東西不確定/不可控. (到底在網上查到的訊息有多少是正確的,光這點就無法確認…) 雖然正反兩方都提出了科學理論來辯論.
但是我看到這裡腦子突然”叮~”的領悟了- So~? (兩手一攤的感覺.)
領悟到這世上有太多事,它們背後有太多東西我不理解,也不需要理解.
(因為在我可控和能理解的范圍內那個東西是無解的. 既然這樣糾結在答案上本身就是無意義,因此說不需要理解)
這是一種人類社會體制下養成的框架
大腦非得要找到個結論/答案它才會安心
最後我什麼也沒對長輩說
我選擇跳出大腦想要”糾結/控制”的框架,
(奸)笑著等待對方偏方的試用結果出爐XD (因為據說會清楚排出大量的某物)
感謝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