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著前世眼鏡看今生

有時候,在做家族系統排列的時候,會出現前世發生的事情,尤其是親情或婚姻當中強烈的糾葛,我們沒有人是一張空白的白紙來到這個世界上的,選擇在身邊一起生活或有很大交集的家人朋友們,大多不是從這輩子才開始有交集的新人,很多已經在累世的旅程中,轉換過多次角色伴演的「劇組工作團隊」,大家輪流當最佳男女主角、配角、龍套…等,但我們每個人的交集,在不同程度上,都對彼此的生命有影響。

當場域展現出一個人與他生命中最強烈糾葛的人之間的前世狀態時,我注意到,這個人會很潛意識地用前世的角色相處模式來對待彼此,而且,會分不清楚這一生與其他前世的角色有什麼不同。

舉個例子來說,小美的療癒過程中,「爸爸傷痛」(Father Wound)的主題不停地出現,她最常形容他爸爸的言語是: 「我爸就像個長不大的小孩,我都要很baby他,他也都不聽我想要什麼,或是照顧我的需要,我沒辦法和我爸爸溝通。」在一次排列過程中,場域又顯現了她與爸爸的課題,她大聲哎叫:「啊~~~怎麼又是和爸爸! 好煩,我對這個課題感到厭煩,有完沒完啊!!」因為在那之前的療癒中,已經有多次主題都是爸爸,一次,場域顯現出她的前世是她爸爸的媽媽,爸爸前世是她的兒子,這是她第一次透過家排的方式看見與直接感受那一生,由於戰亂,她是怎麼樣必須拋棄兒子,讓兒子自生自滅,而兒子對她有說不出的憤怒,但在憤怒之下,是一個孩子天生想要靠近母親的愛,兩者相加成了恨。

這個未解的複雜情緒在家排之中一點一點地抽絲剝繭,慢慢地弄情楚,雙方對彼此的敵意的來源,再慢慢地打開難解之結,小美才理解到,原來,不停出現爸爸傷痛主題的所有療癒都像一塊又一塊的拼圖,是逐漸梳理難解之結的過程,透過一次一次累生的相遇、相處,不同的角色扮演,都是靈魂試著在解開死結的過程。

小美在過程中面對爸爸,一度覺得自己還是他的媽媽,完全不覺得自己是爸爸的女兒,但在她理解了他們雙方都在潛意識中仍戴著前世的眼鏡在看彼此,用舊的模式在相處之後,她衷心地理解到「我這輩子是你的女兒,你是我的爸爸」。她的眼神看起來像從沉睡之中醒來,好像燈泡亮起來般發現新大陸,雖然一時半會兒對於爸爸是爸爸,不是兒子,不是小孩仍無法馬上適應,但是,透過今生新的視角,慢慢地可以在生活的刻意練習之中,找到一個與前世舊模式們都不同的相處之道。

我們有多少人潛意識地透過前世的眼鏡去看身旁這些愛恨糾葛的人們,因為不知道,所以我們用著過去就行不通的模式繼續和對方相處,如果那個模式過去就會造成打結,那繼續下去,就會製造更多結。

有人會問:「人生太難了吧! 那我要怎麼去探索這些? 還要改變耶,那更難!」

是啊,是不簡單,但是,理解會聚守在一起是因為靈魂要我們解開死結,因此,與我們的靈魂(潛意識)經常地連結,去聽聽靈魂要說的故事和靈魂要追求達成的事,不論一個人選擇哪一種方法去碰觸自己的靈魂,可能是冥想、催眠、薩滿、家排、祈禱、寫作、繪畫、夢境…等等,直接傾聽靈魂都是必須的,在與靈魂的對話中,可以很深的體會到,愛、支持、信任與臣服是靈魂的語言,靈魂再次選擇同一個劇組不是因為他要為難我們,而是為了我們再有機會可以用愛來打開死結。

很多時候,答案都藏在與靈魂的對談之間,找其他人或工具的協助是一個助力,但不是全部,當我們能夠看見一個不同的視角,這之後的態度與行動就有機會改變,再隨著刻意地練習,並隨時保持覺察,一個個的結都有機會在過程中慢慢地解開。

我最近一個很深的感觸是,療癒是把我們每個人散落在各處的精神(spirits)找回來,很多時候,人都處在一個出神的狀態–我不在這個身體裡–,像用前世的眼鏡看今生的狀態就是種出神,或是有些人的內在小孩受傷,他仍舊用受傷的內在小孩的眼睛與世界相處,人不在此刻當下裡,活在過去裡,而療癒就是一點一滴把我們帶回到現在,讓我們能夠更處在這個當下,我現在是誰? 現在能夠做什麼?

「當下即是威力之點」~~賽斯

當下抱持的信念很重要,但為什麼我們抱有某些不論用什麼正面積極法都無法消除的信念? 那是因為,潛意識地仍活在過去裡,用過去的方式活著,當我們驚醒過來,會發現,其實那些故事都已經過去了,那些背叛、拋棄、相愛相殺…都像如煙往事,此刻的我可以選擇繼續用舊模式繼續,也可以選擇創造一個新的模式,當下即是威力之點,是因為這個當下,我們都有機會可以用愛創造一段新的故事。

發表迴響

%d 位部落客按了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