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靈修團體傷痕投射
「不論任何人創建了多少個團體,家庭總是會無法避免地出現在裡面。」~~瑪格麗特.米德(Margaret Mead), 人類學家
靈修團體容易吸引孤單寂寞與內心受傷而無處可去的人,進到一個靈修團體,不論是主流宗教或是各種新興派系,人通常都渴望在這裡找到如家人般可以傾聽、接受、陪伴自己的同修,希望可以在這裡找到從來沒有體驗過的愛與接納,團體裡的老師們常常是這些人心中渴慕的big daddy 或是big mommy,他們希望可以在靈性理想美好的世界裡獲得救贖,能夠被療癒,希望在老師的身上看見前所未有的希望,在這個競爭激烈,有時無情冷酷的世界生活中,得到無條件的支持。
這個動機就像是內在小孩渴望能夠再一次地找到他從來都沒有的家與家人,這渴望非常強烈,強烈到旁人都無法理解為什麼一個人或一群人看起來如走火入魔般狂熱,不論旁人怎麼說,都可以不顧一切地投入其中,那是因為,這底下促使一個人的動力是如嬰幼兒渴望母親的懷抱般,象徵生存般的溫暖與愛,沒有它,世界是冰冷的。
也因為如此,人們進到一個團體之後,經常會不知不覺地把原生家庭裡,沒有滿足的需要與匱乏投射到團體裡的老師或是同修身上,在他們身上,一開始看見了理想父母的寬宏與愛,但是,在接下來的相處下,又會潛意識地把原生家庭中父母的形象投射到老師與同修身上,尤其是,當對方的某些行為或言語碰觸到內在原本尚未療癒的恐懼、焦慮、匱乏、憤怒、挫折、悲痛…等情緒時,人們很容易在靈修團體裡重新創造過往傷痛的原生家庭經驗,就如瑪格麗特.米德所說,不論創造多少團體,人們都會帶著自己的家庭影子進來這裡。
如果所屬的團體又完全沒有意識到未療癒家庭傷痛能對團體造成的影響,以及成員未意識到可能會把陰暗面投射在老師或其他人身上,那麼,隨著成員的數量與加乘,可以想見該團體會如何變成一個腥風血雨的戰場,在戰場上的人,又再一次上演各種不同的戰士悲壯的戲碼,只不過,這一次是「靈性版的戰場」。
接著,可想而知,戰敗的人們帶著更多的傷痛、 憤怒與挫折再一次回到現實,對靈性道路-不論哪種選擇- 只有失望透頂。
我認為,這是靈性學習路上或各種靈性團體之間的國王新衣,也是房間裡的大象,很少有團體會直接點破,原因大概也是團體裡的帶領者或是老師不理解這種投射的嚴重性,很多靈性老師們其實內在也有很多不安全感,因此,有些人選擇告訴學生「我力量超大,你離開我就會…」的恐嚇法,有些人選擇展現神蹟,希望學生可以看到自己多麼強大就跟著自己,有些人在女學生的肉體裡面找到對不安全感與焦慮的安慰,有些人選擇同儕壓力,讓同修用直銷的手段讓人繼續留在團體裡,這一切都與人對於權力的欲望有關。
當一個老師或團體帶領人享受著權力,自然會很享受當學生的big daddy 或big mommy, 其實,反映出來的,也是老師或帶領人內在的一種迷失與空洞,為什麼會如此眷戀於權力呢? 老師或帶領人是否也有希望人來肯定、看見、認同、接納、追捧(=無條件地被愛)的渴望? 甚至因此讓學生或信徒來參與+供養自己家裡的大小事,而學生/信徒也樂得開心可以幫big daddy or big mommy盡些心力,進而得到肯定、認同、獎賞與讚美,雙方缺乏的點其實是一樣的,只是扮演了相對的角色。
因此,不論處在任何團體裡,千萬不要因為一個老師為了證明自己的力量且是廣受學生/信徒追捧的理由而盲目留下,覺察地想想,當初是為了什麼走上靈性道路,是否也是為了找到在家裡感受不到的愛、認同、認可、接納、支持與肯定?
有些人在面對一個自稱已經修到全然開悟的老師或師父時,因為已經投射他是big daddy or big mommy,就會覺得這老師或師父必定除了在靈修之外,所有其他事情也都是萬事通,就把自己盲目地相信其實老師或師父根本就不在行的其他事,請容我說下面的鬼故事,或許可以清楚一些。
曾經,有一個從西藏到美國發展的仁波切,仁波切從小就被父母送去出家,對於世間事其實知道的不多,他的專長是從小受訓的冥想、戒律…等寺院裡的相關事物,他因為天資聰穎,對冥想特別有心得,因此到美國之後,自然地教起美國學生冥想與修行,他很受學生的信賴與歡迎。一天,一個快要生產的學生來問他關於西藏傳統與比較靈性的生產法,她很希望自己可以在充滿愛與靈性的狀態下生產,讓孩子的人生有個靈性的起頭,仁波切從小住在寺院裡,其實從來沒有看過有人生孩子,也沒有聽過女人們談論生孩子,自己當然也還沒有生過孩子,但他就把從小到大聽過關於西藏人生孩子的「鄉野奇談」一五一十地全數告知女學生,女學生完全相信,積極地找了個遠離城市深山裡的小屋,想在那裡來個在家生產,結果,差點母子雙亡。
有些老師可能在靈性工具或技術的使用與教導上非常在行,口才可能也非常好,但是!!!! 老師絕對不是萬事通啊! 就像數學不好要找數學老師,不是找國文老師! 只不過,這個顯而易見的道理,在靈性團體裡因為人們內在小孩的渴望,常常被丟到一旁去。
最近在讀一本談正念的書裡引用了六祖慧能與鈴木俊隆禪師的話,兩段異曲同工,不太確定中文原文是什麼,但從英文的翻譯大概是這樣:
慧能: 「關於佛性,罪人與聖人之間並沒有差別,一個開悟的想法出現時,那個人就是佛,一個愚蠢的想法出現時,那個人就是普通人。」
鈴木俊隆禪師:「嚴格來說,世上並沒有開悟的人,只有開悟的行為。」
因此,當一個人敢告訴你「我已經完全開悟」的時候,記得馬上朝反方向離開,因為,在那一瞬間就可以預見後面的權力遊戲是什麼。
如果現在處於一個團體裡,記得深刻地去覺察自己是否投射了什麼影像在老師身上,是否在老師身上要的,其實是在原生家庭裡缺乏的,如果團體裡有讓你特別討厭或他一說話就會踩你地雷的人,也去覺察,在看這個人的臉時,實際上你看到了哪位家庭成員?
近期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