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與牢籠

「暫時閉上你的眼睛,想像一下,若愛總是流經你的話,你會如何地與整個世界連結?」~Don Miguel Ruiz

五月底的工作坊#1 薩滿旅行-通往知識與力量之路結束之後,我開始提供線上薩滿鼓圈,讓上完課有興趣一起練習的朋友們參與,延續著我的薩滿老師建立下的傳統,每一次的鼓圈開始之前,主持的人就會事先問一下鼓圈要做什麼樣主題的薩滿旅程,或是有什麼樣的活動可以一起練習。

今天第一次中文的薩滿鼓圈,我們的主題是「自由」,什麼是自由? 在核心薩滿注重個人化體驗的宗旨之下,我們理解,每個人對於自由的定義都不一樣,我認為的自由可能對你來說是無法理解的,但我們也都可以非常尊重每個人的想法與意見,因此,我們大家分別去詢問自己的幫助神靈,「究竟自由對我來說是什麼? 」

這個主題來得很及時,因為,從40歲之後,我開始莫名地常會感覺自己處在一個大的牢籠中,但是,我又會驚嘆地問自己:「現在明明是我的生活狀態處於人生中很好的情境,我覺得我想要的大多已經擁有,身邊有我親愛的家人,也有很好的朋友,工作上也是第一次感到我能做一項自己很擅長的事,且不停地在突破自己,並學習新的東西,我也有靈性空間,常常與自己的心與靈魂碰觸,但到底是年紀還是什麼? 為什麼我會有牢籠感?當牢籠感出現時,我就會有身不由己的低潮感。 」

這是我這一段時間以來常常在思考與探索,但想不出個所以然的時候,乾脆直接歸結是「中年婦女的荷爾蒙作祟」,也許我正在中年危機,我一直以為自己準備得很好,等中年到的時候,應該不會太糟吧! 但是,我忽略了,這就像當媽媽沒有得準備一樣,你會獲得一個什麼類型的孩子,完全不是你能掌控的,當年我以為我可以當個放任孩子哭泣的百歲媽媽,但最終卻成為了完全相反的親密媽媽,現在,到了中年危機感受浮現出來時,我腦海可以清楚記得我讀過相關書籍與文章的內容,但是,它們真的就只能是參考書,真實遇上的感受,又和書上寫的不一樣,好像與帶小孩一樣,還是得真切地經歷參與其中,再慢慢成長蛻變,找到最適的生活之道。

於是,今天,我帶著這個內在問題在鼓圈裡薩滿旅行去詢問我的幫助神靈,我理解了,原來,內心感到的牢籠感就是支撐起我現在生活中所有美好與滿足的「責任」們。

我一直以來所認為的「自由」,指的是一個人自由自在,無拘無束,沒人管我,我不用管人,想做什麼就做什麼的這種「自由」,然而,這種自由通常在結婚生子之後,就會慢慢消失,隨著責任愈來愈多,只能在許多片刻之中,享受自由的me time,但12點一到,灰姑娘又要從美麗閃亮的公主變成灰頭土臉的黃臉婆,原本定義的自由變得極為珍貴與稀有。

然而,當人想要一樣的東西的時候,就必須付出某種代價,you have to pay a price,沒有白白地讓人什麼都擁有卻又什麼都不付出的事情。

不想要單身,想要有人陪在身邊,自己就需要付出相等的時間、金錢、精力或能量給予陪伴自己的人。

想要單身,就要付出能夠忍受做什麼事情都一個人,有事無法在旁陪伴,要容忍親朋好友眼光與意見的成本。

想要孩子,就需要付出自己的生命、時間、金錢、努力,還要用力地培養出原本沒有的耐心、學習教養方式,用力地與另一半溝通協調一切關於教養孩子的細節,還要抽空照顧兩人感情。

想要擁有一個成功的事業,要付出非常多的時間、精力,要管理事業中大大小小的事情,包括很多人都會翻白眼的人際處事,財務、管理、風險…等,成本也可能是,晚上睡覺有時都會驚醒,想著自己的某個計劃還有哪些細節要做,或是某些壓力讓人無法喘息,這些成本也可能從身體健康上扣除。

想要擁有一個美麗的房子,也需要投入許多時間、金錢與精力好好地照顧與維修房子的每一個角落。

因此,我的幫助神靈要告訴我的是,我生命中擁有的一切美好都是有成本的,這些成本就是我揹負的責任,但是,自由在這當中到底哪裡有它出場的位置呢? 難道,就只是在責任夾縫中的me time裡嗎?

他提醒我,當我在有被困住的感覺時,記得有意識地去感受一項事實—-「這一切都是我選擇的」,「都是我”主動”選擇的」。

講到主動選擇,我火都上來了,「什麼主動選擇?? 明明很多責任是被迫降臨到我頭上來的!!」

我的幫助神靈很有耐心地告訴我,那些我認為是強迫中獎的責任,很多是出於對身邊親朋好友的愛,因此,我才會不強行拒絕,只是我自己沒有覺察到我這麼做。

於是,他讓我用全身去感覺對家人的愛,就像我昨天花了八個小時的時間幫女兒排隊辦加拿大護照,整個過程,有好幾次我都覺得想要放棄回家,或是內心的火山要爆發,內在想像有個辦事員可以讓我大罵一下,或是,想要打電話大罵老公幹嘛總是讓我幹這種差事,而不是他來(XD),或是想像著排隊的幾百個人一起暴動,但每一次,讓我冷靜平和下來的力量,就是想著我對女兒的愛,因為愛她,想要帶她出去玩,所以,在這裡排隊是可以忍受的。

幫助神靈讓我理解,有意識地看見與覺察「我是主動選擇做這些事,承擔這些責任」,是跳出牢籠的第一步,接下來,要去記起做所有事情背後的那份愛,那份愛就是讓我背後長出翅膀迎向自由的能量,接著,深入地了解: 雖然我可能因為我主動選擇的責任與承擔,會有隨之而來相應的成本,可能是我內在負面的情緒、外在無法控制的變動或是因應選擇而來的因果關係,但that’s the price I have to pay。

在這個教導中,我學習到,自由的定義必須隨著時間與人生階段而改變,這是生命往前推移所要付出的成本,無拘無束的自由是年輕單身的那種自由; 中年的自由,轉移到心靈層面上,在打破既有框架的過程中,獲得自由; 我相信,到了老年時,自由又是另一種不同的面貌。

如果我們堅持自由就是年輕時的那種自由,沒有其他的定義,那麼,我們要怎麼能夠接受眼前當下如是的一切? 在沒有改變定義的狀態下,那唯一的選擇就是逃離開眼前的牢籠,但是,逃離這這一座,還可能創造出另一座,因為,牢籠在心,在一直沒有改變的思考框架與模式裡,而不是在外境裡。

因此,和我一樣有牢籠感的中年人們,一起試著回憶起,並去連結每份責任背後的愛吧! 因為這強大的愛,我們能夠繼續勇往直前,也是這份愛,才能讓我們用一個完全不同的角度來看這世界,並繼續與這個世界交流。

發表迴響

%d 位部落客按了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