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吃菜單不吃菜

孩子開始在牙牙學語的時候,大人常會在小孩抓起一件物品,或用手指指向一樣東西時,告訴他們,「這是一本書。」,「那是一棵樹」,「這是這隻狗」,「我是你媽媽」。

世上最難三事

世上最難三事 from Sydney Harris

共情者的界線設定

我深刻地覺得,設定界線並付諸實行,該說是說是,該說不說不,這是很需要內在力量的一件事,因為,共情者很容易壓下自己真實的感受,而讓別人的感受佔據自己,如果,又是個受過創傷的共情者,那對於人我的界線就更加模糊。(這裡的創傷泛指身體與情緒)

大便拜拜

對於讓我感覺像大便的事,我不再有空。”

壞人與焦慮

我漸漸懂了,當一個人無法回應你溫暖的招呼時,他不是不喜歡你,而是他的焦慮有如搖滾樂團一樣大聲,他聽不見; 當一個人無法回應你的愛,不是你的愛不值得,而是,他正於痛苦中掙扎著不要淹沒,他正在生死存亡之際,無法感受連結你的愛。

人際關係的雜感

每個會來到我們生命某個時段的人,都有他們特別要給予我們的禮物與教導,那個時段過了,禮物與教導給予完成之後,關係自然不需要再那麼緊密,使用「只有當下此刻為真」的準則,怦然心動Hell Yeah整理人際關係的準則一眼即明,我只能夠珍惜眼前在我身邊與我密切交心的家人和朋友,其他不再交心的、需要應酬維持表面的、只看見利益來往的,就可以自然地、帶著祝福和感恩過去那段情與血緣,隨風而去,念舊的掛礙就釋放到宇宙吧!

看進靈魂裡

既然現在我們知道,人不止是單純的肉體,肉體只是個架構,在架構週圍充滿了靈魂的經驗、想法、情緒…等,那麼,我們試著去注意每一個人的靈魂,去感知每個人的靈魂狀態。在和一個人見面相處的時候,不把注意力放在他的髮型、臉上的妝、身上穿搭的衣服、言行,就只單純地去感知一個人的能量,試著穿越一個人的外在,來到他的核心–靈魂。

[轉載]奧修-奴隸不能夠成為朋友

一個人需要朋友,因為一個人不能夠單獨。只要一個人還「需要」朋友,那麼他就不是一個稱職的朋友,因為那個「需要」將另外一個人貶成一個物體。只有一個有能力單獨的人才有能力成為一個朋友,但那不是他的需要,那是他的喜悅;那不是他的饑餓,不是他的口渴,而是他豐盛的愛,他想要去分享。

八卦、正義與歸屬感的深層

給自己的提醒: 你無法控制別人如何感知你的能量,任何你做的事,說的話,都流經對方的濾鏡,他們的濾鏡是由他們正在經歷的事情組成的,跟你完全沒有關係。就繼續做你該做的事,盡全力地用你最真誠的自己與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