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量子纏繞與遠距療癒

第三意識層面需要有時間的存在,時間是直線的,從一個點到另外一個點;光速是最快的,然而再快也需要時間,光速在時間這一條直線上前進。第四意識層面所謂的時間是上下的,是一個點上下的移動,它不是一直線,所以沒有時間的存在,它是量子態的,而科學說的「遠距傳遞」也就是這個道理,它的傳遞是在這個層面完成的,所以沒有光速的問題

[轉載]貝克斯特效益Backster Effect

貝克斯特效益,是我最近讀到一個很有趣的實驗,年代有些久遠,是一個非常有趣的實驗,是由克利夫.貝克斯特(Cleve Backster,生於1924年)所提出的,這個實驗證明了植物可以感知週遭的一切,有意識、想法與感受。

音樂的頻率 432 440與528赫茲

這個主題大概是我花最多時間研究的一個,因為很多音樂的、科學的、數學的、歷史的、專業術語的名詞和意義,很多都很深,需要花很多時間搞清楚,而且,我發現,光是一個音頻的問題,就好像宗教一樣,認為自己喜歡的音頻是好的人會攻擊不同喜好的人,在做了這一連串的研究後,我有個深深的感覺,不論是432Hz, 440Hz或444Hz,都只是一種對音樂的感覺,聽的人自己主觀的感覺很重要,這幾個音頻一定有一個是讓你覺得特別舒服的,有時,我們處在不同的精神或心理狀態之下,我們會受不同音樂的吸引,舉個例子來說,年輕人血氣方剛,人生正要開始向前衝,就很容易受到比較外放、積極的音樂吸引,像嘻哈、搖滾等等,到了中年或老年,對音樂的喜好也許會改變,有些年輕時喜歡搖滾的人,也許過了一個年紀,心理狀態到了不同的階段,就會受到心靈音樂或是古典樂的吸引,覺得某個音頻的音樂會讓你頭痛,我認為,對音樂的喜好沒有對錯,只有在當下是否適合,因此,我也不贊成音頻標準化為440hz。

[轉載] 宇宙的終極密碼:從釋迦摩尼到愛因斯坦

愛因斯坦的老師、量子理論之父——普朗克博士,1918年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他感歎道:我對原子的研究最後的結論是——世界上根本沒有物質這個東西,物質是由快速振動的量子組成!
有形無形皆是不斷振動的能量,兩者的分別在於振動頻率不同,因而產生不同意識或形式的不同物質。振動頻率高的成為無形的物質,如人的思想、感覺和意識;振動頻率低的成為有形物質,如看得到的桌子、椅子、人體等等。用「頂天立地」來形容人類的處境是最恰當不過了。人同時存在於兩種不同的世界,頭上頂著高層次的靈性世界,腳下踏著物質化的實體世界,人既有肉體也是靈體。乍聽之下靈與肉是兩個截然不同的觀念,但靈性和肉體並非毫不相干,因為物質即能量,有形無形皆是不斷振動的能量,兩者的分別在於振動頻率不同,因而產生不同意識或形式的不同物質。

[轉載]驅動幸福能場的咒語

在我短短接觸佛教的幾年內,曾經被要求背心經和大悲咒,當時,總是不知所以然,為什麼要背這些我不懂意思的文字? 對我有什麼意義? 今天看到這篇文章,總於有些點通了,這很類似幾天前,朋友和我…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