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找人幫忙很難呢

在海寧格提出「愛的序位」(Order of Love)中,父母和小孩之間的平衡是,父母給予,小孩拿取,原因是,父母給予小孩生命,小孩不能給父母生命,因此,在親子關係之中,通常能夠維持和平的親子關係多是因為,父母可以在自己允許的範圍裡給予小孩需要的,而不要求小孩一定要孝順、回報、或是達到某種條件才能得到什麼。

靈性成長的意義與目的

因此,靈性成長走到這裡,我很深刻地體驗+感受到,創傷帶來的行為模式讓我們無法帶著自在生活,因為,會與身邊其他人的故事相共振,接著產生出抓馬,但是,當我們慢慢療癒創傷,對生命與生活本身逐漸感到愈來愈多自在,我們才能夠帶著這份自己活出自己生命的意義,進而,善用生命的禮物,把每個機遇視為一項資源–用以擴展靈魂的視野–,充份地利用與形塑從源頭帶入這個身體的生命,如此,才是靈性成長的意義與目的。

家族系統排列中的代表

「身為一個代表,我發現沒有任何人類的情緒對我來說是陌生的,當處在一個角色裡時,我能夠感覺到一切,儘管如此,對代表來說,能夠察覺到自己的身份與代表的角色平行是很重要的,同時間,在代表的過程中,也有可能啟動自己的覺察與成長發展過程,這三個現象同時發生: 代表的角色,自己的身份,以及自己的成長發展過程,因此,待在一個角色裡一會兒,並允許角色帶來的後勁也許是有用的。」~~Ilse Kutschers & Christine Bruder

個體化之路與歸屬感

一個已經走過個體化內在英雄之旅的人是不會輕易成為滿口仁義道德的加害者的,因為,他不再受制於愧疚與無辜,好小孩vs壞小孩的孩童心靈,他在個體化旅程中,已經接受了無法當乖小孩的失敗,雖然內心疼痛,但是,這就是成熟大人的世界-沒有絕對的對錯,一切都有其緣由,每個人的經驗與選擇都該受到尊重

靈魂之根

長大有時面臨的就是丟掉原本的歸屬感,再創造屬於自己的歸屬感,有一天,會發現,我可以平靜地不被原有的歸屬感包含在裡面,我可以成為一個原本家人朋友不期待、不祝福會成為的人,做著他們本來不會贊同的工作,嫁了一個他們無法完全理解的人,還可以不帶著愧疚地活得自在。

Full Circle完整的循環

在姻緣巧妙的安排之下,今天我和在34歲時,改變了我生命軌道的老師又再見面了,已經是將近6年前了,我還記得,那天我本來沒有想去那場家族系統排列,但最後,還是勉強自己去了,而那也是一場改變… Read More

母親與孩子各自的生命旅程

我們來到這個世界,不是為了要當一輩子的小孩,也不是要當一輩子的媽媽,我們都有角色的交替,身份的改變,透過這些不停地轉變,我們得以在人生中,不停地成長、成熟、進化與興盛這過程長出來的果實,是我們用以服務這個世界獨特的禮物。

閱讀海寧格

看著他的工作前進與不同階段的轉變,我不禁感覺,不能把任何教導都放在紙上,然後就說那是經典與一切的真相,或說,這就是唯一不變的真理,他後期常常去推翻自己前期的某些看法。

家族系統排列的科學論文研究

有人問,家族系統排列的科學證據在哪裡? 有科學家做過研究和探索嗎? 這篇,就是目前有人整理出來的50幾篇研究論文,有興趣的人可以參考看看。:)

不犯錯的強迫症

在角色的感受裡,那是生存與死亡的存活問題,如果展現出脆弱,你就會死,因此,不可以展現脆弱,需要時時地確保自己不犯錯,才不會死,因此,我突然有個靈感,教條式壓迫最原始存在的目的是「保護生命,得以生存」。從這一點再看回到有教條式壓迫的人/ 群體/組織,會看見恐懼失去生命的人,為了存活,必須麻木情緒,不去感覺、看見、聽看他人的脆弱與痛苦,因為,如果打開眼睛看見他人的痛苦,如果打開心感受他人的傷痛,就會淪為和他們一樣,可能也會痛苦傷痛,甚至死亡。在教條式壓迫的背後,有滿滿對死亡的恐懼,教條好像是個能延緩我們到死亡的最佳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