薩滿筆記 蒙族薩滿在美國
另外,當我再一次看到那位傳教士在紀錄片中的訪談,他讓我想到最近讀的兩本書–Winners Take All與Crazy Like Us,前者討論到,一些有錢人都想要做好事,但是,愈做愈糟,因為他們沒有深入地去了解受幫助的人實際真的想要什麼,就是一昧地把自認是好的東西強加在受助者身上,後者討論到,美國做為文化霸權國家,他們也同時向世界各國輸出他們的心理學,但是,很多東西是需要因地制宜的,書中舉了創傷治療與精神分列症在斯里蘭卡與非洲的輸出,這些「專家」連當地語言都不會,也不懂當地的文化、社會結構、權力結構、傳統風俗,就一昧地覺得「我們是來這裡”教育”大眾的,他們需要我們的教育,才會知道受苦是怎麼一回事。」連受苦也要照著西方的版本來衡量程度。
生命之流與出生地
當我們看見了出生地如母親般的地位,看見內在情緒對母國的美麗與哀愁,並直面它們,消化整合它們,我們可以好好地面向現在所居住的地方,不論現居的地方在意識型態上、信仰上、種族上、文化上…等是否與出生地一樣,我們不再會感到動搖,因為,我們帶著母國而來獨特的力量、智慧與愛來到新的國家,我們能夠帶著自己的獨特性服務,而不再需要感到自卑,背叛,或是如無根浮萍般。
近期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