薩滿(Shamanism),這幾年在西方快速成為一個新興的靈性追求的代名詞,如同20-30年前的瑜珈,許多西方人開始將這些遠古流傳下來、散落在各個原住民部落的知識搜集整理下來,視為瑰寶,並在日常生活中實行。
古老的薩滿文化在華人世界裡仍舊充滿著神秘與詭譎的奇幻色彩,我們對於薩滿的印象大多仍停留在滿族人祖先流傳下來的薩滿教,或是至今某些蒙古部族仍舊保留下來的薩滿儀式與傳統,這些文化保留下來的薩滿形象,多是手持大鼓,身穿顏色鮮豔多彩的民族服飾,頭上戴著奇異頭冠面具或是流蘇面罩,儀式中,薩滿跳起原始的舞蹈,唱出蕩氣迴腸的歌聲,或是做出沒有預期的奇異動作,這樣的印象讓許多人對薩滿保持著神秘甚至是恐懼的印象。
然而,這只是薩滿在亞洲文化裡的其中一個樣貌,並不代表著世界各地所有的薩滿都是以同樣的方式呈現,可以看到北美洲的原住民部落裡,薩滿以「藥人」或「藥女」(Medicie Man/Woman)的名稱在他們的文化中出現,在中南美洲或是非洲的某些部落裡,薩滿可能以巫醫(Witch Doctor)的名稱出現。
他們雖然擁有不同的名稱,也使用不同的方式與傳統,但是,他們都做著同一件事:「連結物質與非物質的世界,連結人與神的世界,連結物質與能量世界。」
他們透過不同的方式,轉換自己的意識,從尋常現實(Ordinary Reality)進入到非尋常現實(Non-Ordinary Reality),所謂的尋常現實指的就是我們現在生活且認同的物質世界,非尋常現實指的是平時肉眼感知不到的世界,必須進入轉換意識(Altered State of Consciousness)才能夠感知的世界,薩滿/薩滿工作者旅行到非尋常現實去與他們的指導靈或力量動物連結,為他們的病人/個案取得關於解決問題的訊息、方法或療癒。
那麼,薩滿(Shaman)這個名詞是從何而來的呢?
薩滿是從通古斯語中的顎溫克族語(Evenks)而來,該族是俄羅斯北部的一支原住民族,後來散佈至今日的蒙古、黑龍江、西伯利亞等地,薩滿這個名詞在所有通古斯語下的各系方言皆存在,根據芬蘭文化語言學家胡哈.詹胡南(Juha Janhunen)的研究,「薩滿」這個名詞可能已經存在至少2000年,在1552年,俄國沙皇伊凡四世征服喀山汗國時傳入西方。
近代西方人類學家在研究韃靼人、蒙古人及其週圍區域使用通古斯語言的人民時,發這些部族信仰的古老宗教稱為「薩滿」(Shamanism)。
許多研究世界各地傳統古老部族的人類學家在過去幾十年的比較與歸納後,有個驚人的發現,「世界各地傳統部落,如亞洲、非洲、大洋洲和美洲,信仰的核心都非常地相近,甚至某些儀式、祭典與基本宇宙觀都極為類似,於是,人類學家把世界各地相似的原始部落文化信仰,全都歸類統稱為「薩滿」(Shamanism)。
雖然根據詹胡南的研究,薩滿該詞只存在2000年,但是,推衍所有傳統原始部落的歷史,薩滿的文化已經存在多於幾千年之久,遠古的祖先運用薩滿的技巧進入轉換意識,離開他們的身體,進入靈性世界智慧與力量的核心來源,不止是有益於他們自己,他們也運用這個方法帶回知識、智慧、力量、愛與療癒給他們的族人。
近期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