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推推推! 每個父母都該收藏的一本書。
書摘 ~~覺醒家庭,第十章,父母必須能掌控一切
「比起教養典型發展的孩子,你必須面對事實,看清自己真正有的控制力其實少得可憐,孩子的人生不是你能控制的,請放下這樣的念頭,然後,起身離開為人母親的位置,把自己當成孩子的靈性導師,要做到這點,首先你需要將孩子視為一個靈性的存在………我們太執著於自己身為父母的角色,這會讓我們卡在表面的層次,雖然我們的文化為父母的角色背書,但執著於這些角色,將會限制我們在心靈層次與孩子完全連結的能力。如果我們能接納更廣闊的視野,以靈性個體的平等身份與孩子建立心靈連結,將會認清把孩子拉拔長大,不是人生的全部,這關乎一個事實,那就是我們每個人來到世上都被賦予了某些必須克服的挑戰,而每個人所面對的挑戰各自不同,為了戰勝專屬於我們的挑戰,我們需要愛我們的人伸出援手。你的女兒有她自己的挑戰,這是她的挑戰,而不是出了錯,她只是單純地想要接受這樣的自己而已,當你幫助她去接受這樣的挑戰,而不是怨天尤人,或許就會發現,沒有這些挑戰,她可能就不是她現在的樣子。她需要你原原本本接受她的先天限制,然後,在這樣的基礎上來幫她展現最完整的自己,當我們能夠用”孩子來到這個世界自有其目的”的角度來看待他們,並接受這是他們本質上與生俱來的部份,就能幫助孩子以他們所需要的方式進行轉變,而不是用我們自然為對他們好的方式,這就是身為孩子靈性導師的真正意義。
想要控制孩子先天的限制,試圖讓他們順服,完全不同於接受孩子並讓他們有機會帶著先天的限制去進行轉變,這兩種教養方式有微妙但深刻的差異。
如何從父母的角色轉變成心靈導師?
- 我看到的是一個完整的靈性個體,而不是一個孩子。
- 我能將自己定位為孩子的夥伴,而不是孩子的父母。
- 我會幫助孩子建立他們自己的標準,而不是要求他們遵守我的標準。
- 我會放手讓孩子獨立自主,而不是讓他們依賴我。
- 我將引領孩子迎向他們的自我,而不是把他們當做「我的」。
重新定義孩子的行為:
為人父母的神聖任務,是重新定義孩子的行為。
把那些為了對抗我們控制的攻擊性行為,視為孩子的自我保護;
把說謊視為對抗我們嚴厲管教的反應;
把憤怒視為對抗我們斷開連結的積極性反抗;
把挑釁視逼對抗我們阻力的防護屏障;
把焦慮視為迴避我們批評的自然反應,
把分心視為我們內心混亂的真實反映;
把悲傷視為我們自卑的標誌。
一旦我們將孩子表現出來的行為視為我們自身覺醒的動力,
就免除了孩子必須自我修正的負擔。
反過來,孩子的行為也會觸發我們開始轉變,
如此一來…
我們的情感將會變得完整,並且也能放孩子自由。」
Continue reading “推好書 覺醒家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