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金時代來臨(一)

這個主題很有趣,但又是個需要解釋很多的主題,所以,分成幾各部份慢慢筆記。

許多古文明的神話裡都有關於「黃金時代」(The Great Year or The Golden Age)相關故事,不論在聖經裡、希臘的神話故事,印度或中國的神話故事裡,都有共同的描述,過去曾有人類的壽命長達百歲,他們曾經有過比現今更輝煌的文明,雖然,現代正統歷史學都把這樣的記載設定為「神話」,但是,這些正統歷史觀裡,看似虛無的神話,真的就只是神話嗎? 是否有可能他們說的,有些許是事實呢?

great_year_sm

這個理論是,地球的文明週期約25,000年,在這個循環中,人類會經歷不同的時代(印度指Yugas),黃金時代,銀時代、銅時代及鐵時代等四個主要時期,在不同的時期裡,人類文明會有不同的表現,從極度發展到極度黑暗,處在黑暗時代的人類,遺忘了過去的輝煌,以下短述一下四個時期的特徵。

黃金時代: 人類在這個時期處於靈性發展的頂峰,有極佳的心靈能力。

銀時代: 這時期的人類仍保有一些上個時代遺留下來的智慧。

銅時代: 人類漸漸失去了所有的知識和智慧,以及極佳的身體能力。

鐵時代的特徵: 是我們目前處在的時代,這個時期的人類文明著重在物質世界的問題,心靈和靈性的知識已完全遺失,世界充滿著許多的問題和黑暗面,洪水、飢荒、戰爭、犯罪、欺騙等行為充斥,但要再達到黃金時代,就必須先再經歷黑暗時期。

2012年時,大家吵得激烈的馬雅世界末日,什麼事情都沒有發生,大家都在說馬雅人失算了,但其實馬雅人指的「世界末日」並不是地球要爆炸的末日,而是指著一個時代的結束,從上面這個圖可以看出,在最左邊的部份,寫著2013年,這是個鐵時代落幕的時間點,我們現在,正要朝著黃金時代邁步而去。

Hamlet's_Mill

知名的麻省理工歷史學教授喬吉歐.桑提拉納(Giorgio de Santilana)和另一位德國科學家荷莎.凡迪虔(Hertha von Dechend)曾合著了一本書「哈姆雷特的石磨」(這個哈姆雷特跟莎士比亞的哈姆雷特一點關係也沒有,只是同名),在書裡面提到,許多古文化都相信人的意識(Consciousness),人類的歷史絕非線性的,而是循環的,也就是說,文明的興盛衰弱是由此而起,而不是正統歷史觀所說的,過去就是落後,未來就是進步,桑提拉納和凡迪虔在書中舉出,他們兩個人考據了超過30個文明和文化裡的神話和寓言,發現這些神話和寓言都提到同一件事,就是,人類的文明是有個從黑暗到黃金時代的巨大循環週期(如上圖),而這個週期是來自於分點歲差(Precession of the equinoxes),下面會再解釋什麼是分點歲差。柏拉圖稱這一整個循環的週期25,800年為「the Great Year」。

這本書,在學術界當然受到許多批評,因為他們提出的例子太過於大膽,會巔覆正統歷史學觀,但近年來,愈來愈多考古發現讓線性的歷史學觀受到考驗,舉些例子來說,安提基特拉機械(Greek Antikythera computer)出土後,發現比14世紀的精密天文鐘要早1500年,在巴基斯坦發現的牙醫及腦手術文物也約有8000年以上的歷史,根據正統歷史學觀,那個時間點,人類不都還是原始人嗎? 怎麼會有這樣的技術呢? 相關顛覆正統歷史學觀的考古發現,之後會再開一篇相關文章。

1024px-NAMA_Machine_d'Anticythère_1

根據維基百科–安提基特拉機械: 是古希臘時期為了計算天體在天空中的位置而設計的青銅機器,屬於模擬計算機[1][2]。該機器是於1901年在希臘安提基特拉島附近的安提基特拉沈船裡發現的[3]。該機械的製造年代約在西元前150到100年之間[4],至今已有二千多年。類似的如此複雜工藝技術直到14世紀時歐洲製造了天文鐘後才重新出現。

什麼是分點歲差? (Precession of the Equinoxes)?

要解釋The Great Year的25000年是怎麼計算的話,一定要講到分點歲差。如果有閱讀過「生命之花」這本書的話,對分點歲差(Precession of the Equinoxes)這個詞一定挺熟悉,或是,在我這一代的台灣國中教育裡(馬上洩露年紀XD),學習地球科學的時候,應該,可能,也許也會對分點歲差這個詞有些許印象。分點歲差和黃金時代又有什麼關係? 這看似完全沒有關聯的兩個詞為什麼擺在一起? 要知道關聯,就必須先解釋分點歲差。

生命之花英文版封面

維基百科上的”標準”答案是:「地球大約以25,800年完成一次的歲差週期,在這段期間內,恆星赤道座標上被測量到的位置會慢慢的改變,這種變化是歸結於座標本身的變動。在這個週期內,地球自轉軸的北極指向將從現在的位置移開,距離北極星約1°之處,並繞著黃極畫出一個角半徑23.5°的圓圈(正確的說應該是23°27’)。[1]移動的量是每180年1°,這個數值不是從圓圈的中心,是由觀測者的位置量度的。」

看完了,但是有看沒有懂,我也是,哈哈,難怪以前地科都低空飛過,哈哈哈~~下面用我理解後的白文文解釋,先看圖好了。

(圖片取自wiki)

翻成白話說,地球的動作有三種: 公轉、自轉和搖動(wobble)。

地球繞著太陽公轉,當地軸指向著太陽時,就是白半球的夏天,南半球的冬天,當地軸指離太陽時,就是北半球的冬天,南半球的夏天; 地球還會跟著傾斜23.5度的地軸每日自轉,因此有白天和黑夜,。(註1)

地球自轉的時候,還有一個很些微緩慢的搖動(The Axis Rotation or The Wobble),就如下圖的陀螺一樣,會這樣子的轉動,當然速度沒有這麼快,是非常非常緩慢的,也就是上圖中黃色的那圈,這就叫做分點歲差(Precession of Equinoxes),地球這種緩慢的搖動轉出黃色的一圈,要花上大約26,000年,許多計算方式不同,造成了這個數字的少許差別,印度Yugas理論裡是說24,000年,有的來源說是25,800年,生命之花及許多探討古文明的研究說是25,920年,那我們就以近年來普遍認同的25,920年做為標準好了。因為這個搖動,25,920年前,地軸是指著的北極星可能不是現在的北極星,而是織女星(Vega),

(圖片取自wiki)

那是什麼造成了這樣的搖動(Wobble)呢? 根據華特.克魯特丹(Walter Cruttenden)在他的書「Lost Star of Myth and Time」(註3)裡寫到,他認為太陽系是不是個單星系統,而是個聯星系統(Binary Solar System,註2),也就是說,除了太陽之外,在太陽系裡,還有一顆黑太陽/棕矮星,克魯特丹認為,這顆黑太陽有可能是天狼星(Sirius)。太陽和這顆棕矮星間有引力交互作用存在,互相繞著對方而運行,如果是這樣的話,那地球也在同時間繞著這顆棕矮星運行,每次沿著軌道繞這個棕矮星一圈,約25,920年,這顆棕矮星也會有一個能量場(energy field)在影響著地球的運行,因此,造成了地球的搖動(wobble,像企鵝走路搖搖擺擺一樣),同樣的,這顆棕矮星也對太陽系裡的所有行星有同樣的引力影響,因此,整個太陽系裡的行星們,同時間裡,都有這樣的搖擺狀況,因為太陽和棕矮星間的引力拉扯,而造成了分點歲差,用白話說,因為太陽和棕矮星間的引力拉扯,整個太陽系裡的行星都同時像上圖的陀螺一樣,在左右左右和諧地搖擺跳著舞。

根據大衛.威爾考克(David Wilcock)在Gaiam TV的Wisdom Teaching所說的,如下圖,藍色的點是黑太陽,黃色的點是我們的太陽,當黃色的太陽運行到圖片的左方,靠近藍色的黑太陽時,兩星間的引力會讓運行的速度變得很快,能量場的運作加速,也就是時間會過得更快,發展也會很快,可以看到圖中,所有的黃道星座都擠在左邊,這個時期,人類的進化會比在右手邊的時期要快速,太陽運行到右手邊離黑太陽較遠的時期,是人類的黑暗時期,這個時候,人口會比較少,社會文明的進展緩慢。

2015-11-06 23.59.51

這個圖對應本文的第一個圖來看,處在巨蟹座(cancer),雙子座(Gemini),金牛座(Taurus)和牡羊座(Aries)的這四個時期,是人類的黑暗時期(銅時代-鐵時代),耶穌是在牡羊座的後期出現的,所以,有人說,他的教導是要帶領我們走向黃金時代的。

待續…

個人感想: 為什麼一直以來學術界和這些「另類」的學者總是意見不合,學術界總是不願意在另外發現的事情上多去研究,而重寫歷史呢? 雖然還沒有想要寫陰謀論,但是,看愈多這類的研究後,不禁懷疑,到底是人類天生的固執造成了這樣的研究無法受認同,又或者是,在背後真的有一股力量不想讓大眾普遍學習這些知識呢? don’t know…繼續筆記下去。

註1: 若對於地球自轉及地球的搖擺(The Wobble)仍有疑惑的話,這個影片很清楚地解釋了整個過程。

註2: 維基百科: 聯星系統天文學的術語,指在空間中的兩個天體(通常是恆星星系小行星)彼此間有引力上的交互作用存在,因而繞著共同的質心運轉。有些定義(像是雙行星,但不是聯星)需要質心不在兩個天體的任何一個內部。聚星系統像雙星系統一樣,只是有三個或更多的天體。

註3: Youtube上有相關的記錄片可以看,叫做The Great Year.

資料來源:

History and Celestial Time – Walter Cruttenden of the Binary Research Institute

David Wilcock Wisdom Teaching #7

發表迴響

探索更多來自 靈性世界 SoulEvolve 的內容

立即訂閱即可持續閱讀,還能取得所有封存文章。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