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星球
2006年在捷克布拉格舉行的第26屆國際天文學聯會通過決議,把冥王星降級成矮行星後,太陽系就變成了只有八大行星,不再是過去我們所認為的九大行星,然而,在今年初,科學家麥克.布朗(Michael Brown)和康士坦丁.巴提今(Konstantin Batygin)在他們共同發表的期刊論文中提到,他們發現了第九顆行星! 只是,目前最先進的天文望遠鏡仍觀察不到,他們用數學計算並模擬出它的重力對太陽系行星的軌道走向影響,同時向世界各地的天文學家喊話,希望大家在未來的五年內,一起用先進的望遠鏡找到第九行星。
左是布朗,右為巴提今。
目前,科學家對這顆行星所知是,約有地球質量的十倍,地球大小的三倍。會觀察到這顆仍看不見的隱形行星,是因為,當科學家在觀察矮行星和其他在太陽系外的物體移動時,它們的運行軌道似乎受到一個很巨大,但看不見的力量所影響。這顆行星繞著太陽轉一圈要花上1~2萬年的時間(相較地球公轉太陽的時間是一年)。
更詳盡請看影片:
巴提今很興奮地表示:「他們的發現是現今行星科學的革命發現,這是150年來第一次,在天文學的領域裡找到足夠的證據顯示,目前的太陽系行星科學統計仍舊是不完全的。我們看到了第九行星運作的引力,但還有待天文學家共同用先進的望遠鏡來尋找第九行星。」第九行星的發現,肯定是行星科學上的重大突破。
兩位天文學家發現六個繞著太陽公轉的物體,在離太陽非常遠的古柏帶(Kuiper Belt)運行時,似乎受到另一個強大的引力影響,因為影響的程度很大,推論可能是另一個運行的行星引力,他們以這個發現,做出了電腦模型圖,就是上面的說明影片。
其他的天文學家仍持保留的態度,如新地平線任務到冥王星和古柏帶(New Horizons mission to Pluto and the Kuiper Belt)的首席科學家愛倫.史特恩(Alan Stern),他認為這樣的理論每隔幾年就會出現一次,至今,仍然沒有人能證實那些假設理論,在布朗和巴提今提出更多證據之前,不會多做評論。
感想:
在黃金時代來臨(一)中,有寫到過華特.克魯特丹(Walter Cruttenden)的聯星系統理論(Binary Solar System),他認為,除了太陽之外,在太陽系裡還有一顆黑太陽,稱為黑太陽但它並不是顆太陽,是顆棕矮星,因此也算是顆行星,只是質量和密度很大,才能夠和太陽間有引力相牽。
太陽和黑太陽之間有引力交互作用,如同下面影片裡50秒的地方有圖示,許多人在過去稱這顆黑太陽為Planet X,Black Sun或是Nibiru,有許多古文明的神話、陰謀論等等圍繞著這顆神秘的星球,所以,現在這顆神秘的星球又再一次被拿到主流天文學界來討論,就像愛倫.史特恩說的,這個理論每幾年就要出現一次,不知道是否為真,現在第九星球是Planet X、黑太陽和Nibiru的新名字,很期待天文學家可以用更先進的望遠進觀測到這顆傳說以久的行星。
如果照根據大衛.威爾考克(David Wilcock)在Gaiam TV的Wisdom Teaching所說的,當我們的太陽運行到靠近黑太陽時,兩星間的引力會讓所有的行星運行的速度變得很快,能量場的運作加速,時間過得更快,發展更快,這個時期,人類的進化會非常快速,第九行星是不是正在朝著太陽接近呢? 而現在地球上種種的變化,氣候變化、環境變化、地震活動增加,還有之前提到因紐特人觀察到的地軸角度變化,是否也和這個有關係呢? 人類的科學已經忽視地球以外行星活動會對我們生活的影響,好像那會永遠是固定不變的因素,但實際上真的會永遠不變嗎?
這顆神秘的行星已經斷斷續續在主流和非主流的天文學界出場過好多回,只能期待在未來的五年內,真的會有望遠鏡可以捕捉到它的真實面目。
近期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