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斯洛的自我實現

maslow

 

學過基礎心理學或是行銷與企管的人,一定都對馬斯洛三角(Maslow Hierarchy)非常熟悉,我們人生的完整性,都建立在每一個金字塔磚塊的堆疊。

以前在學校學習馬斯洛三角的時候,總有一種很冰冷的感覺,大概是因為重點都放在考試上,老師很快講講三角,就跳到下一章去,但是,那時候的我,對這個三角很著迷,雖然不太懂,但老師跳到下一章的時候,我還是繼續在想這個三角,那時的感受是,這大概是我們人生的基本底圖,我們都必須要照著這個順序往上走,當時還是學生的我,還困擾於群體生活的需求,希望能被週遭的人接受。

那時看著頂端「自我實現」這一塊,總覺得很遙不可及,課本上的定義是:「實現個人理想抱負,發揮個人能力到最大化,完成與自己能力相稱的一切事物的需求。」這到底是種什麼感覺?

將近20年後,一次在聽偉恩.戴爾博士(Dr. Wayne Dyer)的演講時,解開了我的疑惑,冰冷的三角形有了溫暖的血肉,他說,有一次,他親自去拜訪馬斯洛,直接問馬斯洛他所謂的「自我實現」到底是什麼? 馬斯洛的回答是,要成為一個自我實現者,必須達到下面三個要件:

  1. 不受他人意見與眼光的影響
  2. 不把專注力放在如何達成結果的方式與結果
  3. 不強壓控制他人
maslow profile pic.jpg

亞伯拉罕.馬斯洛(Abraham Maslow,1908-1970)

1.不受他人意見與眼光的影響:

我們必須獨立於目前所屬的族群與文化,要從目前所屬的框架中跳躍出來,才有辦法達成自我實現,因為,當我們拘泥於目前的族群裡時,我們必須要「融入」,必須把自己塞進去那個框架裡面,但是,真實的我們比那框架要大得太多了,如果,我們只塞在框架裡面,就不會有機會能夠自我實現。

想一下,當我們還處在一個團體、文化或宗教裡時,我們試著做與他們認知不同事情時,團體裡的人會說什麼?

「你怎麼這麼奇怪?」

「你怎麼和我們不同?」

「你怎麼可以這樣?」

「你以為你是誰?」

當我們表現出與團體裡不同的樣子時,第一個跑出來的聲音是什麼?

「噢~別人會怎麼說我? 怎麼想我? 我是哪根蔥蒜?」

團體會極盡所能地拉著我們回去遵守「大家都能接受」的框架,但這個大家是誰? 是一個感覺起來安全,好像有一個可以遵循的遊戲規則,團體可以共同地進化,共同地一起實現集體的目標,但卻會花太久太久的時間。

我們需要跳脫出既定的團體與遊戲規則,才有辦法照我們自己的速度進化,才不會被團體拉著入框架,跳出框架的勇氣,享受孤獨的道路,是自我實現者的必要之路。

 

2.不把專注力放在如何達成結果的方式與結果

自我實現者很清楚地知道自己最後的目標是什麼,但是,他們並不會強求,他們的內在「知道」這個結果會 實現,但方法、途徑、時間與結果都不是他們所能控制的,有時候,當我們設下一個目標時,在顯化的過程中會發現,這過程與我們原本預期、預設與計劃的完全不同,有時候,事情會用一種預想不到的方式顯化與實現,自我實現者不會拘泥於頭腦設計出來的計劃、方法、途徑與結果,當有不同於預期的方法出現時,他們會很彈性地改變原有的計劃,抓住眼前的方法,雖然,那不是自己原本預想的方法,但那是宇宙提供的另一條捷徑,因此,保有彈性,不固執僵化。

 

3.不強壓控制他人

自我實現者清楚自己所持有的能力、價值與力量,當我們提到力量的時候,很容易會連結到有力量去征服別人、說服別人、把別人拉到我的這一國來,如果不能拉,就來硬的,但是,真正的力量並不是強壓與控制,真正的力量是慈悲和尊重,對每個人獨特路途與想法的敬重,不是征服,因此,自我實現者會展露出一種像磁鐵般的吸力,自然地讓人靠近,讓人了解並相信他的路途,近而跟隨他。

 

聽完馬斯洛本人對自我實現的解釋,讓我不再覺得這是個冰冷的三角,自我實現的路途變得較具體,我覺得,光是這個三角就可以上一學期的課,有許多討論與練習可以做,並深入內在探討,因為,馬斯洛三角並不只是個心理學或行銷企管學裡的冰冷理論,它是個活生生地人生藍圖,馬斯洛三角是一個內在成長的過程,可以看做是一個內在靈性探索的地圖,每一個階段都必須經歷,才能再往上一個階段邁進。

發表迴響

探索更多來自 靈性世界 SoulEvolve 的內容

立即訂閱即可持續閱讀,還能取得所有封存文章。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