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洞與生命目的實現

「時間過得非常快,有一天,我們可能會驚覺生命已經逼近結束的時刻,我們卻不知道自己到底在有生之年都做了什麼,也許,我們浪費了所有時間在憤怒、恐懼、忌妒。

我們很少給自己時間與空間去思考: 我正在做著這一生中最想做的事嗎? 甚至,我知道那是什麼嗎?

在頭腦與身邊圍繞的噪音,把內在”靜止”小小的聲音淹沒了,我們一直忙碌於那些沒有花時間深度探索,以及與內在深層渴望對談的”某些事”。」

~~一行禪師(Thich Nhat Hanh)

最近,幾篇文章的主題都是從死亡的角度反過來看生命,因為,內在非常強烈的感覺就是,沒有用之不盡的時間可以浪費,現在就要做自己!

上上週,我參加了一個人辦的Zoom會議,他的文案寫的是要分享他會的某樣技巧,結果,參加了之後,覺得整場會議就是銷售會,當然,他要推廣業務這無可厚非,一定有需要的人,但我知道那與我想要的是不同的,我還是努力地坐到會議結束。

我觀察到自己的一個習性,當他推廣的東西與我想要的不符合時,我並沒有馬上離開,出於「不好意思」或是「feel bad」,我還是耐著性子續聽,我看到一些人離開了,但我並沒有跟著離開,反而更加feel bad,覺得應該要支持到最後,但我內在有一個想法是: 我又不認識他,為什麼我feel bad?

來到會議結束的時間,他問大家有沒有什麼問題,我其實根本沒有興趣,但居然硬是擠出了一個不痛不癢的問題要問他,就在我打開麥克風的那瞬間,網路突然斷掉,怎麼接都接不上,一直到10分鐘後,終於接上線了,收到參加同一會議的朋友傳訊息給我,說會議結束了。

有時候,我們使用的科技產品,如網路,會非常如實地反映出我們當下的能量與情緒狀態,這狀況在網路上做療癒時特別明顯。

當我的網路怎麼接都接不上去時,好像頭被巴了一下,就是要提醒我,明明你真實的感受就是沒興趣,幹嘛還硬逼自己問那個不痛不癢的問題? 你只是feel bad,很多人都離開這個會議室。

我驚覺,原來,我有一個行為模式是會去填補團體能量裡的黑洞,當我感覺到某個地方有能量掉下去了,我就會更覺得自己有責任要去補這個洞,我想要維持團體裡的平衡。

但是,那個黑洞不是我的,在那個會議裡,黑洞應該是屬於主辦人的,我不知道那是什麼,但是,就很明顯感覺他少了什麼,要去填,就算我不認識他,也不在乎他要銷售的東西。

然後,我就看到自己在工作的選擇上,也是在填黑洞,我的媽媽希望我學商,成為一個生意人或管理階層,因為,這樣對我的經濟與生活保障最有利,這個黑洞是對生活保障的不安全感,那是當時我媽在告訴我學商時,她生活上面的痛處,那時的她,非常辛苦地開早餐店賺錢、還錢、追錢,因此,她想要我的生活是舒適、輕鬆與有保障,「不要像她一樣」,我填的黑洞,是媽媽當時對經濟上不安全感的黑洞。

再往上一代,我的外婆也對我媽媽說過同樣的話,我的外婆是一個非常色的裁縫師,她以前都在家接案,幫一些富太太訂做衣服,以現代的眼光來看,我覺得她就是偶像,手這麼巧,但是,在她的年代,她卻很自卑,為自己「只能」在家裡做衣服感到無能,她覺得別的女人都可以當個白領,打扮得漂漂亮亮地去過朝九晚五的生活,好能幹的樣子,於是,她告訴我媽媽,不論如何,「不要像她一樣」,一定要努力做個白領,要去辦公室工作,打扮地美美的,領一份薪水,這樣別人才會看得起你。

我媽媽也是個乖女兒,努力地去填補她媽媽自卑的黑洞,她在一個大學教務處裡做了近10年的白領,一直到外婆生病,她才辭去了白領工作,和我爸爸一起創業,變成全職生意人。

我的媽媽從外婆離世後,再也沒有當過白領,她選擇了她自己想走的路,她做了黑羊,非常激勵鼓舞我的黑羊,她是個非常認真學習,從來不間斷的人,她移居英國後,從2005年開始到鎮上餐廳做廚房助理,中間升為廚師,熬了13年,再到2018年終於成為了主廚,管理整個餐廳廚房的人事、進貨、菜單…等等,完全獨當一面,中年後搬到一個新的國家再重新開始,還可以再把自己帶到事業的高峰。

大概是因為這一層的理解浮現,我也開始不想去填別人的黑洞了,我的媽媽不再需要我填補經商的黑洞,她是天生的生意上與管理上的將才,她已經活出了她自己的黑洞,我的身邊,我老公是生來就要當生意人的生意人,他最近常會和我分享,他正做著他這一生來到世上的服務,我突然也覺得和他之間也沒有黑洞需要填了。

身邊人的黑洞都自己各自處理了,我好像也被給予了空間去看看自己,我能夠如何運用這條生命,也全心全力地做著來到世上的服務,有什麼是我之前只做一半,因為精力都在填補身旁黑洞的事? 我想,我有很明確的答案了。

發表迴響

%d 位部落客按了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