薩滿筆記 蒙族薩滿在美國

從大約15世紀地理大發現開始,歐洲的天主教教會陸續地組織多個傳教士教團,在發現新大陸或探索到亞洲的時候,一併地把天主教或基督教傳進來,再用強力推銷的方式把新大陸的原住民們、亞洲人們變成教徒,放棄原本的傳統信仰。

原本,原住民的信仰都是與大自然相融合在一起,動物、植物、礦物與萬物是我們的家人,聽著自然的聲音,隨著地球一起韻律,沒有「原罪」,只有與神靈之間的協調、合作、溝通與交流,但殖民者把這樣的生活習慣與泛靈的信仰驅逐,帶入了西方一神與原罪的概念。

以前,我總是想不通,這樣的過程是如何發生的? 到底是很痛苦,還是很容易? 究竟改信天主或基督教的原住民們,是在什麼樣的狀況下放棄自己的信仰,轉信殖民自己的外人宗教,但是,今年在我看完了一部關於蒙族薩滿在美國的紀錄片–Between Two Worlds-The Hmong Shaman In America(註),對於這過程有了多一些的認識。

誰是蒙族(Hmong)?

OLYMPUS DIGITAL CAMERA

蒙族,就是中文裡稱的苗族,他們比較偏好被稱為蒙族,就歷史來說,苗族的存在可追至蚩尤的時代,據傳,蚩尤是他們的祖先,我想先提醒看過神話故事的讀者,不要先入為主就認為蚩尤就是壞人,他只是仗打輸了,在對方歷史上,自然就成為一個醜八怪+壞人的形象了。

在蚩尤敗戰後,蒙族往中國南方遷移,許多蒙族的後代甚至南遷至越南、竂國、泰國與緬甸的山區裡,用傳統原住民的方式,如火耕、狩獵等,在山間生活著,這些山區地勢險峻,道路交通不便,但完全不阻礙他們的生活。。

但是,蚩尤在越南的後代們,似乎又逃不了再一次戰禍的糾纏,他們被捲入了為期20年的越戰,一場關他們屁事的戰爭。

當時,1961年,美國急需熟悉高山地形的蒙族人幫忙守住胡志明小徑,中情局(CIA)訓練了一大批蒙族士兵,為美國打一場「秘密戰爭」,成為美國對抗越共的盟友,答應他們如果加入一起打越共,以後就會提供更多資金、技術與幫助撤退,但是,美國其實在1954年就簽下日內瓦協議,承認竂國是主權國家,如果幫助蒙族撤退或給援助,那就違反了日內瓦協議,因此,美國人當時明明就知道自己在對蒙族開空頭支票,只是利用他們而已(歷史不停在教: 真的不能隨便輕易答應美國當隊友…)

打完之後,美國人就拋棄蒙族人讓他們孤軍奮戰,並否認曾經和蒙人訂下的協議,造成戰爭結束後,大量蒙族人遭到屠殺或死在竂國的勞改營裡,因為,他們是曾幫助美國的共犯,許多蒙族人期待美國履行承諾生還的蒙族人大量湧入泰國難民營,顛沛流離,1975年開始,美國開始分批把難民營裡的蒙人,1980年才用難民法引渡,1997年,柯林頓首次承認當初有這個秘密協議,終於履行他們當初的承諾,開始大規模地引入蒙人,這已經是36年後了…

蒙人年輕男子離奇的猝死

從1977年,蒙人開始移民到美國之後,開始了一連串離奇的死亡事件,大約80幾個年輕的蒙人男子,大約20幾歲,在睡夢中沒有原因的死去,因為規模太大,政府部門也參與調查,最後,死因只歸類為「 原因不明夜間猝死症後群」(Sudden Unexplained Nocturnal Death Syndrome (SUNDS) 。

許多蒙人感到害怕,他們之間流傳著會有這種事的發生,是因為他們離開了家園,離開了祖先,背叛了祖先給予他們的道路,或是,失去了與祖先之間的連繫才會有這樣的惡果。

下面先了解一下蒙人的信仰,再來看這個大量死亡的事件。

蒙人信仰

蒙人的信仰是傾向於泛靈與薩滿,若閱讀中文的資料,多會看到「崇巫信鬼」四字來形容蒙人的信仰,在苗族的宇宙觀裡,有神與鬼,都有善惡之分,認為善神能對人有益,會敬拜祂們,而惡鬼會與人作對,會做儀式來驅避。

在台灣有一種傳統的上刀梯的儀式,也是蒙人傳統習俗的一種,那是他們要成為巫師前的重要儀式,蒙人的巫師體系與習俗也因地而異,大致分為走陰與不走陰的巫師,所謂的走陰,就類似於超渡、與死去的人溝通,走陰的巫師不祭鬼,不走陰的才會祭鬼,這很好理解,既然能夠帶領鬼超渡到靈魂該去的地方,那就沒有需要祭祀他們了。

普遍來說,一些地區的蒙人巫師不設祖師壇、不拜師、不世襲,與僧侶不同,他們過著普通人的生活,沒有離開生產力的行列,通常是兼職的,他們在神靈的教導之中,有他們祭祀療癒的歌曲、咒詞與儀式進行的方式,同時也是最了解蒙人神話與歷史的人,他們不止是現代人眼中的宗教人士,也同時是大量知識與文化的保存者與教育者。

泛靈信仰的蒙人崇拜的都是大自然元素形成的神靈,如: 雷鬼、風鬼、古樹鬼,神山、神石,對於圖騰也有崇拜,如龍、楓木、蝴蝶,除此之外,自然也有祖先的祭祀與崇拜。

基本上,他們的信仰和宇宙觀是與他們腳下土地連結的一部份,緊密地交織在一起。

集體靈魂流失

試想一下,與土地如此緊密交織生活的一群人,因為戰亂,離開家園,進入難民營,最後,再集體地離鄉背景到美國生活,這一片陌生的土地、語言、人、社會秩序、權力結構、宗教信仰,好像外星人降落到地球生活,一連串與自己宇宙觀和信仰脫節的衝擊,不是自己願意地來到一個當初害自己失去家園的國家生活,這自然對靈魂來說,是一個巨大的衝擊。

在這個紀錄片裡,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一位傳教士與蒙人家庭的互動,看了真是覺得又好氣,又好笑,又很三條線。

這個傳教士John Tannehill在紀錄片的訪談中說:「這群人來到美國來,沒有信仰,他們正等著有人來展示信仰給他們看,在他們的心裡有個黑洞,需要被填補,他們正等著有人來幫他們填補,那就是我在這裡的原因,我要來教他們神的話語、聖經的教導、教他們如果耶穌在這裡的話,耶穌會怎麼做。」

接著,影片接到他在給蒙人家庭上基督教課,他說:「因為我們做錯了事,所以我們該死,死後要去地獄,因為你做錯了事情,你是罪人。」開始看到蒙人們想要笑又說不出口的表情,接著,一旁的女人就忍不住了,她說:「哈哈,OH~你傻傻的,你從來都沒有犯罪,你一定要告訴傳教士這件事,你從來都沒有犯罪。」

男人說:「我沒有犯過罪,所以我不知道,而且這輩子從來都沒有聽過犯罪。」

傳教士堅持說:「oh yeah我們都有罪,因為聖經上說,耶穌說我們都有罪。」

人類學家Jacques Lemoine接著說:「基督教提供人一個很簡單的架構-一個個人與超自然力量-,如果個人遵守基督教上帝訂出的律法,他就可以永遠受到神的保護,因為,你得到一張非常簡單的門票通往內在的和平……當一個人受洗為教徒後,他們覺得自己受神保護,但是,當他們學習愈多基督教的信仰,他們愈發現,自己在需要的時候,根本沒有被保護,神只有在他想要的時候才保護你,有時候他讓你受苦,這是一個問題,他們必須探索愧疚,而他們在兩方都感到愧疚,因為一方面他們離開了自己的傳統與信仰,現在處於一個奇異的位子來求神。」

對所屬團體的忠誠

在這裡,我就想到,海寧格觀察到–人對所屬團體的忠誠。

我們對於自己所生所長的團體有著極高的認同與忠誠,團體裡認定是對的事情,就是我們認定是對的事情,不論外人看來的眼光為何,當一個人或說一個群體被連根拔起時,我們常會需要經過很多時間的整合,這整合不僅僅是適應新的環境與學習新的語言,它還包括我們在內心裡面,面對離開母國的情緒,拋下母國一切的糾結(尤其是因為不得已或戰亂),來到新的國家,在腳底踏著的這片土地上找尋自己的位置。

若母國過得不好,但自己在新的國家過得比母國好,那麼,也會有很深的愧疚感出現,還有,到了新的國家,原本的宇宙觀與新的宇宙觀之間強力地衝突著,若最後如一部份蒙人受洗為基督徒,他們在母國與新國家之間的內在衝突更為強烈,選哪一邊都有愧疚。

在家族系統排列裡,我們會說,目前生活所在地,腳下踏的這片土地有著優先的順序,因為,我們活在這裡; 我們的出生地是我們於家族緊緊綁住的地方,而祖先來的地方則是心靈資源的所在地,如果在移民的過程中有糾纏痛苦等未處理完的情緒,祖先之地則會成為我們生命之流的一個緊箍咒。

結論

這篇文章,斷斷續續地寫了一、二年,之前總覺得還少了什麼,一直到最近再拿出來寫,蒙人在美國大量猝死的紀錄片再看了幾次,我更深刻地理解到,靈魂流失不止是個人層面上,因為戰亂流離,也會有一個族群或民族的人集體靈魂流失,原因或許無法在現代科學裡找到,但若我們能理解心靈,或許,在那裡能找到一個答案與解方。

另外,當我再一次看到那位傳教士在紀錄片中的訪談,他讓我想到最近讀的兩本書–Winners Take All與Crazy Like Us(註2),前者討論到,一些有錢人都想要做好事,但是,愈做愈糟,因為他們沒有深入地去了解受幫助的人實際真的想要什麼,就是一昧地把自認是好的東西強加在受助者身上,後者討論到,美國做為文化霸權國家,他們也同時向世界各國輸出他們的心理學,但是,很多東西是需要因地制宜的,書中舉了創傷治療與精神分列症在斯里蘭卡與非洲的輸出,這些「專家」連當地語言都不會,也不懂當地的文化、社會結構、權力結構、傳統風俗,就一昧地覺得「我們是來這裡”教育”大眾的,他們需要我們的教育,才會知道受苦是怎麼一回事。」連受苦也要照著西方的版本來衡量程度。

在那一當下,我可以看到傳教士對他所相信教條之深入,以致於他認為那就是全世界的準則,「我來這裡教你,是要讓你更好。」好像站在一種道德高點往下去看其他和他不同的人,然而,原本蒙人的信仰體系就是不對、不好、迷信、落後的嗎? 看著蒙人和傳教士談話的表情,突然有種「所有標準由誰來訂?」似乎,黃金標準只是霸權者的宇宙觀與價值觀而已。

從這個角度去看自己文化,我的母國、祖先之地與現在腳下踏著的這塊土地,我對於母國與祖先之地之間的愛恨情仇、恩恩怨怨,和許多人一樣,只要談起或有時事,總會有不同程度的糾結,站在現在生活的土地,用靈魂的角度去看著這金三角的關係,對於各種不同媒體傳送的故事情節,有著很不同的看法,畢竟,媒體的故事與標準只不過是掌控話語權媒體的價值觀和敘事觀而已。

註1: 紀錄片

註2: Crazy Like Us,我找到youtube上有幾個影片專門講這本書,他說的還蠻簡短清楚的,雖然加入了一些他個人的觀念,但有興趣的話,蠻值得一看:

發表迴響

%d 位部落客按了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