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身心地認識萬物的靈

在我們的社會裡,我們相信,只要我們有一個字能形容一個現象,那麼我們就了解這個現象了,雖然字是必需的,它們還是有不足的地方,有意義的發掘只有在知識透過身體直接活出與感受的生動體驗中才變得有可能,如果,經驗不是透過身體而來,那麼,不會有真正的理解。

~Marion Woodman

我記得在孩子小,還在牙牙學語的時候,一個華德福的老師跟我說,「當你看到孩子在用身體全身心地體驗一個物品,或是觀察大自然的時候,你不要太快把那樣東西的名字告訴她,因為,當她還不知道這樣東西的名字時,她會很自然地用所有感官的能力去體驗,而這是她和這個世界建構關係,認識世界的方式,但是,你一旦告訴她這樣東西的名字,她很自然地就會用頭腦去喊這個東西的名字,而不再全身心地感受它。」

那時,剛聽到她這麼分享時,覺得很新奇,因為,我們都希望小孩趕快會說話,每摸一樣東西就要告訴她東西的名字是什麼,最好還順便中文英文一起教,深深覺得這不就是教育小孩一個重要的過程嗎?她怎麼能不講話,或不知道那是什麼東西呢?

但其實,講話與給東西命名是屬於頭腦運作的重要方式,從智識層面,我知道這是什麼東西,但是,我們常常對人事物「沒有感覺」,或是說,我們感知不到文字以外其他層面的東西,如能量、色彩、聲音,或甚至沒有一個立體的認知。

然而,在學習靈性教導的過程中,我開始體悟到這種馬上要給東西名字的模式,其實是我們很多人沒有辦法打開身心所有感知去體會週遭人事物的精神、能量與存在的來源,當我們長期習慣只用語言、文字、知識與智識上的角度來認識世界,自然地 ,身體其他感知管道就慢慢地鈍掉,所以,有時候只會有微微的感覺,或是沒有感覺/感覺不到,因此,在冥想、薩滿旅行或進行其他種靈性練習時,就會覺得特別使不上力,有些人會因此叫自己麻瓜。

然而,這並不是因為你是「麻瓜」,所以你沒有感覺,而是,長期以來,那些感知的肌肉都沒有使用,所以得了「靈性肌少症」XD~ 像健身一樣,我們就只是需要再慢慢地培養那些肌肉的作用,就可以再長出肌肉來。

再者,不要叫自己「麻瓜」!!這不就是又給自己一個名稱把自己套住,然後就可以理所當然地界定自己是那樣,然後就不用再全身心地探索自己,或是練習自己的靈性肌肉嗎?

因此,我們需要學習一個新的方式來體驗這個世界,不再只是用頭腦專業的語言、文字與知識來認識週遭的人事物,我們需要打開自己的心,在我們給一個東西下結論之前,用全身心的感知能力去體會它。

舉例來說,當你看見一顆石頭時,頭腦可能會說,「它是顆石英石,在附近的公園撿來的,上面有一些紋路,然後,這就是個石頭。」

但是,如果我們用心去「看」這顆石頭,心可能會說:「當我直視祂時,祂對我唱著一首歌,聞起來像是雨後的大地,在彩虹與細雨交織的草地上,對著我微笑,告訴我,土地是你的家,接著,我感受到像橘紅色般的暖流進入我的心,那是祂送給我的力量,帶給我的禮物。」

打開全身心去感受每樣事物的靈並不是件迷信的事,這是件神聖的事,用我們的身體去體驗週遭的人事物,如此,我們知道的才不止是呆板的定義與知識,而是一個立體的,充滿著豐富感受的體驗。

我想,這也就是道德經裡講的「名可名,非常名」。

發表迴響

%d 位部落客按了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