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魂之根
「我談過做(有意識的)選擇,而不要因無意識的強烈衝動行事,當你感到你必須照著別人的指揮過生活,或是,永不讓他人失望,或傷害他人的狀態下生活,你的生活只是一場永無止境的評估,看看你是否能取悅他人。」
~~~Virginia Satir
許多人到了中年,開始遇上中年「危機」,其實,這是個在告訴我們,要停止做無意識的選擇了,因為,驅使我們前進,做我們正在做的動力,並不是來源於我們有意識的選擇,而是,我們的家庭希望我做到什麼?
家人朋友社會期望我成為什麼? 他們對於我內心渴望的意見是什麼? 我的選擇會讓他們不再與我親近嗎?
然而,到了中年,許多人突然從無意識的生活中驚醒了過來,發現,這並不是自己想要的,但是,如果選擇其他道路,怎麼可能不經過一些家庭、甚至是人生的風暴?
但是,生命已經有太多的時間與能量都花費評估身邊人的情緒與是否接納我們,而自己呢? 我的聲音? 我的選擇? 我的人生?
在生命中,總有一天要停止浪費在無止境的評估式生活,看它是來得早或晚,而且,沒有一個人能夠因為我們小心翼翼地聽著他們的指揮行動而能心滿意足的,通常只會軟土深掘,得寸進尺。
在慘賠自己的身心靈健康之前,在賠進自己寶貴的人生之前,請勇敢地有意識做出選擇,選擇你的人生,還有你生命的意義。
我很喜歡Sadhguru提到的一個概念,我找不到原文,但大致上的意思是這樣,他說一個人的存在有這三個階段,Being—> Doing —> Having, 先是存在,再是行動,最後是擁有,也就是說,我們要先能搞定自己的內在是什麼,我才能夠有所本的行動,做出些什麼,最後,才會擁有那些符合我本質的東西,然而,我們現代人剛好是相反,都在擁有中先追尋,再狂做,但是,這過程中,卻一直有迷失感,這很正常,因為,沒有本,不論有再多,或做再多,都會感到迷失。
這也就是為什麼許多人總在問:「我的天命是什麼? 要怎麼過我的人生?」然後,身邊的人就一大堆意見說:「要做這個才會賺大錢」、「要做這個才有前途」「要做這個才會成名」…但是,這都是屬於「擁有」的部份,是三階段最後一個,但是,若要探索天命,我們一定要從Being下手,只有自己能夠深入往內去探索這點,就算是父母,也沒有辦法為孩子想通這件事,更別說其他人。
因此,不要再把重點放在100%聽別人或社會說該做什麼,或該擁有什麼,因為,那是枝末之事,有根才是最重要的,只是,並非許多家庭或環境都能夠創造一個能讓人安全探索根的空間,像孩子展現出一點自己的個性,但那個性是家族價值觀無法接受的時候,父母就焦急地想為孩子斬草除根,但是,那個剛展露出來的小根,也許就是孩子要展現天命的一部份啊!
如果,出生的家庭環境或父母沒能為你創造出這樣的環境,也沒有關係,我們能努力為自己創造這樣安全的空間,讓我們能恣意地探索內在的地圖與能力
這需要一點勇氣開始面對失去「歸屬感」的可能性。
因為,理性的頭腦都知道該怎麼做,但做不到,就是出於這個「歸屬感」,還是孩子時,我們需要這「歸屬感」才能存活,才能受到父母的接受、重視,我們才能得到成長該有的資源,這也是我們選擇當聽話乖小孩的原因,然而,長大最好的一件事就是認清,「我可以有不同的選擇。」
長大有時面臨的就是丟掉原本的歸屬感,再創造屬於自己的歸屬感,有一天,會發現,我可以平靜地不被原有的歸屬感包含在裡面,我可以成為一個原本家人朋友不期待、不祝福會成為的人,做著他們本來不會贊同的工作,嫁了一個他們無法完全理解的人,還可以不帶著愧疚地活得自在。
我想,這是做家族系統排列最終的目的,就是從一切糾纏看不清的家庭關係與因果之中走出來,找到自己靈魂之根,並成為我的靈魂要我成為的人,自在無疚地、有意義地在這世界活著。
近期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