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族系統排列中的代表
「身為一個代表,我發現沒有任何人類的情緒對我來說是陌生的,當處在一個角色裡時,我能夠感覺到一切,儘管如此,對代表來說,能夠察覺到自己的身份與代表的角色平行是很重要的,同時間,在代表的過程中,也有可能啟動自己的覺察與成長發展過程,這三個現象同時發生: 代表的角色,自己的身份,以及自己的成長發展過程,因此,待在一個角色裡一會兒,並允許角色帶來的後勁也許是有用的。」~~Ilse Kutschers & Christine Bruder, What’s Out of Order Here? Illness and Family Constellation, 44.
有人問,當代表的意義是什麼?
如果參加了團體的家族系統排列,沒有做到自己的個案,卻被其他人選擇了擔任代表,是不是就枉廢到這場家族系統排列了呢?
其實,沒有枉然的。
第一,會選擇參加同一場家族系統排列沒有巧合,有時候,會聚在一起,是有類似的議題要學習,透過代表不同的角色,就像是我們有機會能站在不同人的鞋子裡去看該議題,這過程中,有時候,我們能夠親身體會並看見一些原本是盲點的東西。
第二,在當代表時,透過不同角色感受到的情緒可能是我們很熟悉,與自己的模式是相同的,但很經常,也可能是自己完全不曾經驗過,但是,在擔任代表時,卻透過你傳達出來,這過程中,你也得到了一些新的洞見,對你自己生命中的議題有新能量與想法注入。
因為如此,有些人在當完代表後,曾表示好像自己走不出那個角色,好像被附身或是有什麼能量纏著自己的感覺,尤其,剛接觸家排,又可能剛好被選到代表的角色是死去的人,又有強烈的某種情緒,內心可能就會有毛毛的感覺。
先暫時撇開排列師專業處理的部份不談,如果,在當了代表之後,有不舒服的狀況,不論是身體或是心理與精神,都可以從引言的三個方向下去著手覺察。
這個感覺究竟是來自於代表的角色、自己、或是自己的成長發展有關?
有時候,代表的角色本身情緒太強烈,給了我們很大的衝擊,在排列完之後,都要有意識地在內心裡畫清界線,對那角色說:「謝謝你透過我表達出這個情緒,現在排列已經結束了,那情緒是你的,不是我的,我把它們全都歸還給你。」
自己身份的經歷,是否你代表的角色與你內在議題有很大的關聯性? 是否是你非常不想要看見的,是否是你的盲點? 在那些過不去的檻上,有時候會因為代表的後勁,讓我們感到混亂,其實,這混亂並不是壞事,當我們感受到內心有憤怒或悲傷等情緒被激起時,這兩種情緒能量都是帶來變化的動力,也許是該畫的界線沒有畫,一直當爛好人,或許是,該流的眼淚一直壓抑著,情緒能量的出現不是壞事,是改變能發生的必要能量爆發。
自己的成長發展過程,有時候,代表後的感受裡,我們的腦袋可能找不出為什麼自己感到不舒服的原因,但身體與心情就好像哪裡怪怪的,很多時候,我們的身體記得許多頭腦記不清楚的東西,可能屬於早期嬰幼兒時期,可能是靈魂的記憶,與前世有關,與祖先有關,有時候,帶著這份未知的情緒做一場自己是主角的排列來探索,通常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
我認識有些家族系統排列的學生或愛好者,在接觸多年之後去工作坊,已經不再執著於今天是否有排到他們,因為,不論是主要被排列者、代表或僅僅只是在場觀察過程的觀眾,在相對於自己人生的視角之下,都能夠有所收穫。
我記得自己有一次當了一個以色列女生父親的代表,在她要選我當代表之前,我就有感覺她會選我,而且,雖然我不認識她,我卻一直覺得透過螢幕,她給我一種「她好煩哦!」的感覺,如果有上過我的工作坊,一定都有聽過,這種對工作坊裡同學莫名的感受都不是巧合,會需要深入探索。
她選我當她父親的代表時,我驚訝但又好像理所當然,當我開始感受父親的感受時,他就是在內心裡說「她好煩哦!」然後閉上眼睛怎麼都不想要看她一眼,任憑她在旁邊一直哭鬧,抗議爸爸怎麼都對他冷淡,對她幫他做的決定都常常不同意,她覺得非常受傷,透過我,爸爸說:「Hey, my baby, I love you. BUT!!!!!Will you just shut up? 吵死了!!! 我不能一個人靜一靜嗎? 你就一定要在旁邊一直吵嗎? 可以給我一點空間嗎? 我需要自己想通可以嗎?」我感受到他內心裡有好多自己的情緒、創傷、痛苦等要面對,他沒有多餘的能量分出去,他需要有自己的一段時間,搞定自己的內心,才有辦法把注意力朝外。
這個視角對我來說很新,那當下我才驚覺,我大多時候都是用小孩的眼光來看大人,會覺得大人對我冷淡,沒那麼關愛,或是不聽我的意見,就是他不愛我的表現,沒想到大人是需要空間想想自己要什麼的。
這對我來說,是個全新的視角,對! 在小孩無助的視角裡,這大人看起來是個混蛋,怎麼可以不理小孩,但是,經驗了這個角色,我才理解,大人真的很需要me time! 對應到自己的生活,我也常常會覺得老公小孩常常要抓著我說話很煩,也很想跟他們說同樣的話。
因此,當代表的好處是,可以在代表的過程中,體驗各式各樣的人生,不見得一定要全職活一次那些人生,透過代表不同的角色,就在那一瞬間感受到不同人生的酸甜苦辣,對自我成長來說,這是個增加閱歷的好方法,漸漸地,也會發現自己不會再執著於人事物一定得怎樣,因為都只是不同視角而已。
原文: “As a representative, I have found that no human emotion is foreign to me; I can feel anything when I am in a role. Nonetheless, it is important for representatives to be aware of their own identity, parallel to the role. At the same time, it is also possible to activate one’s own awareness and developmental processes. These three phenomena occur simultaneously; the role, your own identity and your own developmental process. Therefore, it might be useful to stay in a role for a while and allow the role to have its after-effects.”
Ilse Kutschers & Christine Bruder, What is OUT of ORDER HERE? Illness and Family Constellations,44
近期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