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不足的省思
今天讀到了一篇由明朝朱載堉的一首散曲-十不足,覺得非常有意思,這首散曲有很多不同版本,就像現今很多民謠有很多版本一樣,讀讀內容,不自覺會心一笑,從明朝到現在,發現人性其實沒有什麼太大的改變,只不過,現在的主流社會變成了鼓勵「十不足」,並把「十不足」當成生活美德、成就標準與自我實現的價值,大家就自行帶入現代化的詞句吧!
散曲的內容是這樣的:
逐日奔忙只為饑,才得有食又思衣
置下綾羅身上穿,抬頭又嫌房屋低
蓋下高樓並大廈,床前卻少美貌妻
嬌妻美妾都娶下,又慮門前無馬騎
將錢買下高頭馬,馬前馬後少跟隨
家人招下數十個,有錢沒事被人欺
一銓銓到知縣位,又說官小勢位卑
一攀攀到閣老位,每日思想到登基
一日南面坐天下,又想神仙來下棋
洞賓與他把棋下,又問哪是上天梯
上天梯子未做下,閻王發牌鬼來催
若非此人大限到,上到天梯還嫌低
白話文翻譯一下,這個故事大致是在說:
從前從前有一個人,他每天忙忙碌碌只為了填飽肚子,終於填飽了肚子,但飽食之後,開始覺得自己穿的衣服不怎麼樣,於是,買名牌衣服打扮自己,看到自己穿得時尚很滿意,但抬頭看到自己住的房子,就開始嫌棄房子太普通,於是,花了大錢蓋了高樓大廈,住進去後,開始感到空虛感到冷,覺得少了個名模妻子,於是,積極尋找三妻六妾,全都安頓進了高樓大廈後,又發現自己居然沒有台像樣的豪車,於是,花大錢買下最高級名貴的跑車,擁有了之後,又覺得自己開車不夠派頭,需要有司機、保鏢、隨從和管家,登了廣告請來了多個跟班,居然又因為只有錢,但沒有勢力而被人欺負,於是,他再砸大錢競選,選上了縣長的職位,當上了之後,居然還是被看不起,說他官那麼小,地位那麼低,沒什麼利用價值,於是,他火力全開,用力地攀關係,讓他攀到了宰相的位子,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但還是不夠,每天都想著要是自己擁有天下就更好,有一天,還真讓他登上了天子之位,這時,又想要哪個神仙高人來和他交往,下下棋,於是,呂洞賓親自下凡和他下了棋,期間他還是不滿足,就問呂洞賓,我想要上天去,天梯要去哪裡爬? 這時候,天梯還沒降下來,閻羅王先他一步發了張”game over”的牌,讓鬼差來帶他回老家,如果這個人不是大限到該回老家,可能還嫌爬天梯去的地方不夠高!
有些版本會以「人心無足蛇吞象,氣清風肉是泥」做為結語,最後死了,兩袖清風,什麼都帶不走,身體腐爛成泥,回歸大地,又剩下什麼?
有時候,在一些言談之間,我覺得,最讓人感到不快樂的就是「貪」,這個貪不是限制於錢財上的貪,而是對於現狀不滿,或是事情不是如他所計劃預期的貪,比如說,我心裡一直希望孩子應該要這樣發展,那樣發展,但他們就是不照我想要的方式去發展,「我想要」他們有ooxx的成就,這也是一種貪,因為孩子的生命不是屬於我的,不是該由我計劃要得到什麼的財產,當我硬是把他人的人生佔為己有,這就是一種貪。
還有一些人生的遺憾也是來自貪而不得的痛苦,比如,我想要當大老板; 我想要和有錢人名人做朋友; 我想要死的時候,要有這樣那樣的安排; 我想要人生照著ooxx的計劃走; 我想要和這個人共渡一生…然而,很多時候,命運的發展卻由不得我們做任何的計劃,我們人生的列車可能一下子就要轉往另一個從來沒有想過的目的地。
回到之前寫過的文章「重新定義人生圓滿的意義」,在我之前對於人生圓滿的定義裡,是帶著這個貪字的,只不過,這是現代社會主流價值觀裡鼓吹的,物質生活好要更好,但是,要好到什麼地步才是最好? 若細細品味「十不足」這篇散曲,如果沒有死亡來臨的那一刻,往上追求的不滿足感是可以沒有止境的。
所以,死亡是每個人命運中最公平的終點,因為有這個終點,才有機會讓我們去深思自己的生命意義,然而,當一個人深陷欲海時,只看得見下一個在外面要追求的東西,就沒有時間與精力花在自身的內省上,如莊子在大宗師裡所說:「其嗜欲深者,其天機淺」,天機指的就是一個人的智慧與靈性,還有對自身的認識,就更不要說看見死亡終有一天會到來,追求的東西都在肉泥與清風中消散了。
以現在的主流價值觀,或許,有人會把十不足裱框起來當人生目標,但是,就是因為世界上許多人都在十不足中逆流而上,我們的世界才會成為今天的樣子,許多人迷失在感官的享受上,佔去了人生大部份寶貴的時間,消磨人的智慧,遮蔽了人內在靈光真實的樣貌,限制了人的眼界,變得只在乎自己,而不在乎他人,不要說能看到世界的樣子,也就更別提改變自己與週遭的世界了。
因此,處在現代,我們每個人都更需要深入去省思自己內在的十不足程式集,到底我們正走到十不足的哪個階段? 是否還要再更往前進? 還是從十不足無意識的魔咒中跳出來呢?
選擇在我們的手中。
近期迴響